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创新

多层次反思“中兴事件”:构建反制能力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 方兴东

这几天,中国高科技领域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中兴事件”。美国商务部以中兴通讯公司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法规为由,将其列入“实体清单”,采取限制出口措施。这对于产业链高度分散且核心技术高度依赖美国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近乎致命性的重手,要是解决的时间拖延到以月计算,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创。好在周一传出了好消息,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报道,美国商务部的一名高级官员周日称,美国政府计划临时解除对中兴的贸易制裁,缓解中美两国因此事而加剧的紧张态势。虽然只是临时解除,但起码将摁入水里的中兴暂时捞上来喘口气。

但是,此事已经不可避免地对中兴品牌以及中国高科技造成了内伤,其长期影响如何高估都不为过。我们必须在战略高度重视此事,深度研究、积极应对,最终将坏事变成好事。

国内舆论对中兴事件,有义愤填膺,有幸灾乐祸,更多是旁观看热闹。毕竟,此事发生在特别时期,同时期有中国“两会”、朝鲜被制裁、美国总统竞选、中美南海较劲等重大事件发生。各种阴谋论可以找到很多原料。但我认为,看这个事情起码有两个层面:一是就事论事,看中兴如何申诉和论理。这事情不是一时半会能论清楚,即使能论清楚,到时候企业也完蛋了。二是中美之间国与国的博弈,这是根本所在。

中兴事件给我们非同寻常的警示以及反思,是多个层次的:一是企业层面,全球化过程中如何有效防范与化解风险;二是产业层面,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抱团,改变一盘散沙、相互内耗的局面,并打造产业联合体;三是国家层面,国与国之间如何在关键产业中博弈;四是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媒体之间如何联动和协同。

这次中兴是被抓住了把柄。作为一个企业,被美国政府抓住把柄,的确需要反思自己的多方面问题。但是,没有企业是完美的,这是一个防不胜防的事情。再说,这次事情的缘起是2012年,是4年之前的事情,而且现在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已经根本性缓解。另外,这次制裁是直接通知政府,作为当事方的中兴是后来才得知。这个事件最好的结果是解决在萌芽之中或者公开宣布之前。一旦公布出来,解决的难度和付出的代价,就高多了。

有专家认为,这类单边制裁并不是源于法院判决,美国政府首先考虑的是迫切性,然后才是合法性。所以,看中兴事件,必须从利益入手,才能洞察真相。国家层面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以及企业层面的商业利益,才是这个事件的根本。美国的出招有些蹊跷,他们究竟想谋求什么利益,而我们又会失去什么利益,这是问题的关键。这种博弈不可能是一事一时的。我们必须明晰用什么利益去博弈,才可能争取最好的结果。

抛开各种阴谋论,我个人认为,最根本的内在驱动是美国的产业利益和国家利益。斯诺登事件之后,全球很多国家开始对美国不信任,对思科、Juniper、IBM等美国企业不信任,转而采购欧洲企业以及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的产品,动摇了美国在高科技领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