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创新

神州欲搭阿里顺风车,这一趟真的顺吗?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大概很多事情只有隔着一层窗户纸来看,才能越看越有趣味,倘若完全捅破了,观众也就意兴阑珊了,所以关于“阿里巴巴战略投资神州专车”的消息才能炒得如此火热,越是含糊其辞越显暧昧不清,各种猜测五花八门,仿佛这不是商业新闻倒像是娱乐新闻。不过,无论神州专车想要借此机会达到何种上位的目的,这颗司马昭之心已是人人皆知:在滴滴、Uber、易到用车形成的“三国杀”局势中,神州定是企图收复失地,翻身上马。

但,既然想在群雄逐鹿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得讲究战术策略,可神州专车这场仗打得着实不漂亮,看似华丽的说辞和数据背后,是神州专车不敢公诸于众的惨淡现状。自说自话,自卖自夸,狭隘地定义“共享”和“专车”,并抛出一系列B2C优于C2C的理论,却又经不起推敲,难道神州专车真的走到了穷途末路,不得不险中求胜?一系列的动作让人不得不发出质疑。

疑点1:阿里投资神州,双方在下一盘大棋?

与其说双方共下一盘棋,不如说是神州专车想将阿里作为一枚有利的棋子,助其在专车市场扩张领土。如果斩钉截铁地说阿里巴巴根本没有投资神州,似乎有点武断,毕竟有陆正耀签字盖章的股东名册表作为依据,想来并非空穴来风。所以阿里巴巴应当也曾是心仪神州,只不过最后幡然醒悟反悔罢了,或许是有碍于和滴滴的关系,又或者是对神州专车真的没有信心。

其实在融资方面,神州专车也曾顺分顺水。2015年7月,神州专车运营主体优车科技完成2.5亿美元A轮融资;同年9月,优车科技完成B轮5.5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35.5亿美元。尽管成绩不错,可似乎大家只记得神州专车在6月末对Uber的流氓式攻击,并没有多少人为这张成绩单鼓掌喝彩。而神州专车的“风光”也没能撑住太久,2016年2月宣称要挂新三板,3月14日即遭到赫兹大幅抛售股份,不得已之下只好亲妈上阵,母公司神州租车提高了在神州优车的持股比例,达到近30%。

所以,神州专车情急之下想要傍上阿里这棵“摇钱树”,完成上市计划,可飞上枝头的愿景终究还是渺茫。

疑点2:剖析商业模式,专车B2C更受青睐?

神州专车对于B2C模式的倚重近乎偏执,将“自有车辆、自有司机”奉为金字招牌,认为这才是风险最小、用户体验最好的模式,甚至自然而然的表达出“B2C=服务体验好,C2C=混乱无秩序”的观点。可同样以“自有车辆、自有司机”为经营模式的出租车公司,不也经常爆出危害乘客人身安全的新闻吗?如果B2C真如神州所说的靠谱到极致,那么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岂不分分钟打了神州的脸?

而除了乘客体验方面,神州也在盈利方式上大费周章地分析了一番。在神州看来,B2C的经济模式分工专业化,具有规模、效率和成本优势,而C2C在中国实为个体专业服务,不具备经济效应。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神州租车2015年的年报数据显示,其通过长租和短租的方式提供给神州专车车辆共计近3万辆,这和滴滴、Uber、易到用车的上百万可不是一个量级的,难道也能称之为有规模?同时,神州专车的订单量已经从峰值的每天20多万单降至现在的10多万单,专职司机、专职车辆,可每天每辆车只有3、4单的生意,时间和油耗都浪费在了漫长的等待上,如此也能称之为效率?自己养车,自己养司机,而市场占有率却上不去,这也能称之为成本优势?

反观专车市场的三位霸主,一直没有间断过优惠券刺激的滴滴还没从专车老大的位子上摔下来过,补贴都贴出了花儿的Uber照样顶着“水土不服”的症状开心地活跃在中国大地,推出“充100返120”活动的易到用车凭借着土豪般的阔绰赢得了3月日均超50万的订单量。市场如战场,用户即财富,倘若C2C的盈利模式就像神州专车所说的如此不堪,那么这三位又何来霸主的头衔?

3月初还发生了一起神州专车司机的集体维权事件,50多名司机聚集在宁波鄞州奥丽赛大厦门前要求讨回公道。据一位司机介绍,原本他们与神州专车约定好底薪是5000元,可去年11月却被要求改签了合同,底薪变成2000元,近段时间又没什么生意,司机收入大幅减少,于是大家才想到要集体维权。连司机的收入都无法保障,这可不是优良的盈利模式应当出现的状况。

神州对投资者宣传材料中明确贬低C2C模式

疑点3:画地为牢,这就是“分享”的底线?

对于“分享”这回事儿,神州专车总喜欢画一个圈儿,陆正耀曾向媒体这样描述他所理解的共享:“汽车租赁的本质就是共享,我们建一个大的车辆资源共享池来给大家用。”就这样毫不客气地把共享的概念圈在了神州所认为的租赁的范围之内,如此说来在出租车运营时代岂不是就已经实现了共享,现在又何必天天来炒这盘冷饭?

罗兰贝格发布的那份为神州专车“量身定制”的《中国专车市场分析报告》中指出,2015年专车市场发展迅猛,日均订单成交量从1月的9万单/天发展至12月的63万单/天。且不说这个数字与现实情况差距颇大,可就凭神州专车不到3万的车辆就想和63万单/天的需求谈共享,可能吗?没有滴滴、Uber和易到用车盘活那些闲置车辆的话,汽车共享恐怕至今还是没边儿的事呢。

可神州专车不只是给“共享”画圈儿,就连“专车”的概念也被其彻底颠覆了一把,仔细阅读这份《中国专车市场分析报告》才发现,原来只有神州专车上的车才能全部称之为专车,而其他平台的车辆都多多少少有非专车的成分,也就是说滴滴90%的订单、Uber92%的订单,易到用车50%的订单全都是非专车订单,在专车市场份额计算过程中,这些数据统统不在其中,由此便得出了“神州专车在专车市场占有四成份额”的结果,果然打得一手好算盘!本以为是道数学题,结果玩儿的竟是文字游戏。

  报告显示,滴滴、Uber、易到用车的大部分车型都划分在“非专车”类别

尽管神州专车频频标榜自己B2C的差异化模式,时不时地以“我要上市”引诱投资者的垂青,可明显落后于“专车三雄”的市场表现让人不得不怀疑:哪来的自信?身经百战的阿里并非人傻钱多,务实的消费者也是看钱包下单的,神州专车若想凭借炒作上上头条还是可以达成目的的,可若想借此机会上位恐怕并不容易。无论这场闹剧会以何种结局落幕,相信最终的市场格局将告诉大家最为真实的答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