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入华背后:银联向支付宝和微信宣战
2月18日,Apple Pay 正式登陆中国。从技术角度宣告,“实体卡片+老旧确认方式”(比如通过短信验证码、电话、U 盾、IE 安全控件来确认)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2月17日,招商银行 App 上已出现 “Apple Pay,See U Tomorrow” 字样,而建行、广发等银行也已通过官方渠道宣布 2月18日 凌晨正式上线 Apple Pay。
Apple Pay 的本质 = 刷卡,只不过是用手机来代替了实体的卡片,用 Touch ID 来代替签名。
从技术原理上看,Apple Pay 在手机内集成了 NFC 天线和安全芯片,通过空中发卡流程,将银行动态加密的信息集成在安全芯片里,通过 NFC 传递交易信息、完成支付。相当于在手机安全芯片里加载了一张银行卡,与刷银行卡一模一样。
Apple Pay 依赖 iPhone 系统底层的整合,在便捷程度上,非支付宝能比。
支付宝扫码付款的步骤是:拿出手机,解锁手机,打开支付宝 app,等待欢迎动画,指纹解锁进入界面,打开二维码,最后商家扫码。这一过程尽管已大大简化,仍需 8-10 秒左右。
而 Apple Pay 是:拿出手机,靠近 pos 机,屏幕自动点亮,再指纹确认即可,时间可缩短到 2-3 秒。
我猜,两种体验的区别可能就跟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的差别一样。还有一点不同的是,苹果不知道你消费了多少钱、在哪消费、买了什么东西,不参与交易的任何一环。
苹果作为完全的第三方,只是提供一个 “管道” 来实现信息传输。结算还是商家和用户之间的事情,相应数据不会存储在苹果的服务器上,苹果将这些信息加密保留在了本地而非云端。
具体来说,苹果利用 “Tokenization” 技术,将银行卡信息转化成一个字符串(Token)存在手机中。每当用户支付时,手机就通过该 Token 再生成一个随机 Token 和一组动态安全码发给银行,银行再通过 Token 服务将其还原成银行卡从而回传授权完成支付。
从硬件部分看,芯片里分安全区和普通区。安全区其实是芯片里的一块 “飞地”,与芯片的其他部分是隔离的,无用户授权无法对其访问,从而保障敏感信息的安全。
除了可以在银联的 POS 上刷机消费,Apple Pay 还可以实现银行卡的另外一个功能:取款。据建行介绍,绑定银行卡后,Apple Pay 的 “非接取款” 功能,可以让苹果终端完全替代银行卡,在 ATM 上感应取款。
相比支付宝或微信支付要求联网的环境,Apple pay 可在无网络的环境下运作,这一点不难理解,想想看,刷卡用到的卡片本身也是不需要联网的,不过,Apple Pay 需要支付双方同时拥有 NFC 硬件设备,这一点会制约着 Apple pay 的推广。
“支付是个利润很薄的行业,消费端和商户端双边激活是关键。Google Wallet 是消费端搞好了,商户端跟不上;Square 则反之。苹果能否将商户和消费双激活,是苹果支付能否普及的关键。” 波士顿咨询董事经理何大勇如此表示。
一位银行高管对 36 氪表示,一家国有四大银当年也想搞移动支付,甚至还为用户准备了免费手机,用户拿到手机就问,我拿到这个手机能去哪消费,商户也会问,让我改造 pos 机可以,那我的用户在哪里?最后成为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的死结,失败告终。
在美国,与 Apple Pay 功能基本接近的 Google Wallet 曾高调推出,但缺乏运营商、硬件厂商的支持,Google 本身是互联网公司,提供开源的系统,对硬件厂商没有控制能力,而 NFC 恰恰强调终端支持。此外,NFC 还涉及运营商和卡组织的多方利益,Google 缺少对产业链的控制力,于是导致了 Google Wallet 的失败。
反观自成体系的支付宝、微信,完全不涉及手机厂商、运营商、收单机构等复杂的产业链,通过生活服务平台将更多的用户和商户联系在一起,运营和推广能力强大,保持着极高的用户黏性。
目前 Apple Pay 只能在 600 万台 POS 机上使用(请认准 “云闪付 QuickPass” 标志)。这 600 万台已经占到全部存量 POS 机的六成,按央行部署,到 2017年5月 底,中国所有 POS 机都将完成由磁卡式向非接触式 IC 卡的改造,届时所有 POS 机都会支持 NFC。
对于苹果来说,Apple Pay 的作用是丰富其生态链,成为其 “护城河”。一旦 Apple Pay 促使苹果手机销量大涨,大一点的品牌手机厂商也会跟进。2013年,苹果率先上线的指纹功能,成为很多人最无法割舍的功能,这一点也让大批厂商不得不跟进,但小米迄今都没弄出来。
银联企图 “收复失地”
而有了 Apple Pay 助阵的银联,无疑将扩大其在移动支付上的影响力。除了 Apple Pay,银联还在尽可能与华为、小米等品牌手机厂商谈合作,各种手机品牌 “Pay” 将依托银联平台挤入移动支付大潮。那时,将形成一股 “智能手机 +NFC+ 金融 IC 卡” 的组合,与微信支付、支付宝展开正面对抗。
近年来,支付宝和微信攻城略地,拓展线下交易场景,构筑移动支付通道,抢夺传统金融机构的 “奶酪”。在过去的竞争中,中国惟一的银行卡联合组织及跨行交易清算机构——银联,基本属于守势,无奈坐视第三方支付越来越 “脱媒” 式发展,成长为另一支跨行交易清算的市场力量。
支付宝、微信的扫码支付的优点,在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董俊峰看来,对消费者来说门槛最低;从商户来看,扫码支付容易与团购促销等优惠手段实现与本地优惠券的捆绑;从银行和银联来说,扫码支付在清算体系上完全绕开了银联,数据控制权基本上被支付机构一家所掌控,在收单市场上蚕食了原有银联和银行收单网络的业务。
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已形成寡头垄断格局,支付宝、微信支付两大应用,占据了超过八成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在 2015年 第三季度,大约 1.9 亿活跃用户在使用支付宝作为移动支付工具,排在第二名的微信支付也已拥有超过 1.5 亿的活跃用户。包括银联在内的传统金融机构,缺席了这把交椅。
而银联与苹果的合作模式,跟苹果在美国与卡组织的合作类似,没有破坏原来发卡行、收单行和卡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苹果从一开始就坚定地与银联合作,并非替代银联。
支付宝的本质上是线上支付,但交易在线上,服务在线下,离不开网络环境。银联想抓住支付宝们的这一软肋,将离线支付作为突破口,基于 NFC 的移动支付可完全脱离网络环境,并令人感觉更为安全。
银联和支付宝之间的战争,某种意义上也是 NFC 和二维码的较量。
中国电信支付业务联合创始人陈建伟曾表示,NFC 支付可帮助银联在移动支付领域扳回一局,“重新和支付宝回到同一条起跑线上”。
央行金融 IC 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晓枫认为,NFC 将是二维码支付有力的竞争者。他说,NFC 支付依托的是银行卡,属于强实名账户;而二维码依托的是第三方支付账户,属于弱实名账户,不受法律保护。
此外,第三方支付交易没有连接到央行的支付清算系统,不能全国清算,只能双边交易,这让二维码支付的安全性打了折扣。“二维码只能在小额支付领域做文章,大额支付做不了。”
银联在小额、高频的市场是远远落后的,现在小到菜摊、水果摊,商贩们都已接受支付宝或微信,这些本就不采纳 Pos 机的商户,Apple Pay 是无法渗透的,因为添置一个 pos 机就是上千元的成本,而且操作麻烦,学习成本高,远不如自己买台廉价智能机。
从这一点上来看,Apple Pay 其实切入的是银联的存量市场,并未形成增量。
吸引用户,除了靠便捷性,还得烧钱
而且,争夺用户还得靠真金白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不惜烧钱给用户提供补贴、返现来提高打开率,苹果仅仅靠便捷性这一点还很难取胜。
不一定所有商户都有动力引导持卡人使用 Apple Pay,除非 Apple Pay 像支付宝扫码支付一样有补贴或者捆绑优惠券来争取商户收银台的支持。
有一个现成的例子是,苹果曾把所有优惠券、会员卡、登机牌整合在一个 app 里,命名为 passbook,试图为用户节省打开其他 app 的时间,但始终是鸡肋,很多用户并不买账,关键还是缺乏场景和使用习惯,用户并不能最先想到使用 passbook。而这种使用习惯,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
中国用户要用 Apple Pay,拥有一部 iPhone 6 是最低要求。Apple Watch 则需要与 iPhone 5 或更新机型配对才能在店铺支付,iPad 则只支持线上。
这样一来,Apple Pay 的用户群受制于苹果新型号手机持有者,而不断更新 iPhone 版本的用户多是年轻苹果粉丝,人群本来就窄,这个人群的消费能力和信用卡渗透率也是个问题。
如果不烧钱推广,Apple Pay 也会像 Passbook 一样沦为鸡肋吗?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