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微信提现收费 免费本不就是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摘要: 对业务收费既可以增加收益,也能对高成本的业务起到抑制作用,这其实是正常的商业举措。只不过,大家习惯了互联网的免费,甚至把免费当作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如今互联网龙头企业对免费的业务收费,从0变成了1,所以看上去就成了"大事"。
商店里出售两种巧克力。
一种是半价的高端巧克力,每颗15美分;另一种是普通的,1美分一颗。经过统计,73%的客户选择了高端产品。
后来,所有巧克力的价格都降低了1美分,也就是高端巧克力价格变成每颗14美分,而普通巧克力免费。于是,69%的客户选择了免费产品。
这就是《免费》一书中提到的"巧克力实验"。
这一案例表明:引入了零价格后,顾客的偏好和选择会产生逆转。
2月16日,在"微信提现"这个业务场景上,腾讯却反其道而行之,将以前免费提现的政策,改为了有偿服务。
是什么让腾讯做出了改变?未来它又会有什么动作?
一种观点是:腾讯开始考虑规模运营问题,公司经营转攻为守,此次决定向客户收费,是算经济账之后的不得已而为之。
在企业初创和成长期,互联网公司对前向用户免费,转而通过交叉补贴、后向支付等商业手段实现盈利,更可因为成长性获得资产市场的认同和支持,维持企业运转和发展。
过去10多年来,互联网企业的这个发展模式已经成功改变用户使用习惯,很多互联网企业也籍此成长为巨无霸。以腾讯为例,不仅微信的6亿客户规模已经超越了电信联通两家用户数总和,而且通过资本运作等手段,将业务范围覆盖到了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
但是,要把接下来的故事讲好,持续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同,这样的模式足够吗?
当客户规模和业务范围扩展空间不大时,圈地运动告一段落,大规模补贴行将结束,继续通过扩张规模以获得高增长的模式,将变得难以持续。
与此同时,为庞大规模的客户群提供免费的服务,需要企业持续性地投入资源,甚至真金白银。这既包括自有的IT设备、软件开发、运营服务,也包括在运营过程中向合作伙伴支付的佣金和费用。
以红包游戏而言,它消耗的是腾讯自身的资源,而与银行的业务往来中,很多行为都需要向银行支付费用。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这些运营成本迅速增加,如果长期无法形成收入,压力将直线增长。
这样的形势,倒逼互联网企业展精细化运营,对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优化,尤其是成本高、收益低的业务和场景。
对业务收费既可以增加收益,也能对高成本的业务起到抑制作用,这其实是正常的商业举措。只不过,大家习惯了互联网的免费,甚至把免费当作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如今互联网龙头企业对免费的业务收费,从0变成了1,所以看上去就成了"大事"。
另一种观点是:腾讯是在主动调整政策,为的是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即使客户对此有所不满,也在所不惜。
如今,移动支付市场的战斗已经告一段落,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已经牢牢占据了霸主的位置。
这得益于各种各样的红包游戏,也因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遍布一线城市的店面饭馆,此起彼伏的促销活动,吸引越来越多人绑定了银行卡,付款的时候刷手机,这让连含着金钥匙出生的APPLE PAY都羡慕不已。
在这样的形势下,微信调整支付策略,是要把客户往外轰么?显然不可能。
市场上尚有支付宝,腾讯应该不至于自残自虐,于是各方分析人士浮想联翩:有人认为,涨价为今后创造了优惠活动的减免空间;有人认为,此举是引导用户把收到的红包用于支付,还有人信誓旦旦分析认为,腾讯在下一盘大棋。
但不论如何,在这个事件中,腾讯都再次展现出了完美的公关和舆情管理能力。
最初,确实有很多网评和键盘党明确表态,要卸载微信支付转投支付宝的怀抱;也有银行不爽,认为腾讯又在往自己身上泼脏水,纷纷跳出来说明,银行没那么黑;但铺天盖地的负面报道和牢骚过后,大多数用户都只是做了一把提现操作,然后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商场如战场,但是现代战场并不是简单粗暴地拼蛮力。
无论微信提现收费的实际目的是什么,从现在看来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一仗给我们太多的启发。
也许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无论是从0到1,还是从1到0,都充满着变数,充满了活力。
【钛媒体作者介绍:宁宇,中国移动部门经理,资深行业观察者;微信号:尚儒客栈】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