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创新

非211学生逆袭贸大金专脱水经验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3-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吧。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我并不认为自己有着非常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大多数学弟学妹一样,一直到大三结束我都是学渣的状态,三年的学习都是靠着考前突击。考研应该也是幸运的眷顾,擦线逆袭进了贸大,各科成绩很匀称的不高,与那些高分学长学姐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吧。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我并不认为自己有着非常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大多数学弟学妹一样,一直到大三结束我都是学渣的状态,三年的学习都是靠着考前突击。考研应该也是幸运的眷顾,擦线逆袭进了贸大,各科成绩很匀称的不高,与那些高分学长学姐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考研开始于7月,历时五个月,由于第一次嘛,什么都不懂,还是会比较紧张的,但是回想这一走了,还是开心最重要了。当中最重要的点就是有目标&有&有计划&有执行力。

  所以,考研时候不太愿意告诉别人怕考不上觉得太,尘埃落定之后也就是和亲近的人分享了这份喜悦。但是,考研期间我的确频频受到高人指点和前辈的照顾,录取后也有不少同学求经验,细心想想自己考研这段经历还是有很多值得参考的,我始终相信人品是守恒的,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因此就写下了这篇经验贴,希望对学弟学妹有所帮助,顺便挥洒下妹纸的一把辛酸老泪,此文只为薪火相传攒人品,低调飘过请勿打脸,不喜求轻喷。

  虽说大家都把考研看成一项极其艰苦的工程,被形容的神乎其神,但是我想说,忠于自己。千万不要因为考研被别人渲染的那么难而不敢去追求自己所想,或者一开始雄心万丈而后中途放弃,你要做的是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你做的选择是最正确的。因此对于择校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考研。

  有的同学有很明确的读研规划,很早就开始准备了,但是我想大多数同学都是会对自己考研的目的很迷茫的吧。所以,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容易的理由,择校基本上就是细化你考研理由的一个过程。

  选学校,基本没有统一的标准,选和自己能力程度相匹配,自己能通过努力够得到的,并且要是心仪的学校。(最初的时候跟风,选了暨南大学,因为我们上一届考上的同学多啊。但是暨南大学考数学三,我不太想考,地理又不是我喜欢的,所以我飞快的抛弃了)

  后来同学说地区考396,就突然想起了自己最爱的了,因此学校范围主要划定在;考虑一下自己能力水平,清北,不要想了,我又不是学霸学神;楼主考研的目标不是读博,因此选择了专硕。

  本科211,当然就想选个211,这样排除之后只剩下央财和贸大;莫名的不喜欢央财,而且楼主对贸大有特殊的好感,高考就想去,所以,飞快的确定了。贸大国贸金专招人相对多,复试淘汰少,就业率高又相对公平,因此的选择了贸大金专。

  这样看下来,我选专业常感性的,并没有说考虑了报录比什么的一堆指标。因为我就是一个情感态度很强烈的人,这些感性的选择是一直支撑我考研的,是我的动力来源。但是,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冲动的时候,每一个选择背后其实都有因素的。

  首先,选396放弃数学三,在那个时候看是放弃了调剂的机会的,但是数学三会给我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可能会直接导致我考不上研,我不希望。

  其次,选211而不是本校,初试难度不说,复试也没有优势,但是考本校的话我一定不会花半分力气,准备考研岂不是一个笑话。嫌弃央财选择贸大,增加了考英语的难度,可是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对英语有一种莫名的喜欢不会怕。

  所以,当初还是面对挺多质疑的,但是化用一句歌词描述我现在希望传递给你们的择校观就是:最漂亮一击,叫忠于自己。

  考研最难的一定不会是考试,而是心理压力。所以在我看来,有一个好的心态基本就成功了一半。考研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但你也一定要做好长期驻扎在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努力奋斗的心理准备。考研期间,我看了演唱会,追了电视剧、综艺节目,有时候还去打个篮球什么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在图书馆好好看书,反而有奇效。

  :黄皮书试卷版一整套(97-04,05-12,13-15),作文用了朱伟的书,还有一本写作160篇,五套卷,翻译买了拆分组合翻译法(没怎么看),张剑的150篇(没做),墨墨背单词APP

  考研之前作死刷了次六级,差点挂了,极大地打击了我对英语的信心。好在还常热爱和的,水平下降有什么关系,姐姐照样要干掉你。于是乎,我就和英语杠上了,7、8月的时候做的是97-04的基础版试卷的阅读。

  那时候在学校,每天花一个下午的时间整个四篇阅读是让我非常焦躁的,四篇75分钟的样子,正确率还,但是我还是会耐着性子一篇篇翻译一下,这是班上考研的一个同学教我的。读不懂的长难句子就去看黄皮书的解释,文章的整体脉络也会根据黄皮书来梳理一遍,所以那个时候进度常慢的。

  那个时候还用的不是墨墨背单词,用的乐词,所以我都把不会的生词用一本作业本抄下来了,对半折,然后早上背单词的时候看看,混个脸熟。(97-04的试卷吧现在开始做都行,因为仔细分析的话还是挺费时间的,现在回望那个暑假我都觉得自己应该直接上手05-12年的)

  9月-10月,英语还是以阅读和单词为中心,这个时候做的是05-12年的试卷了,基本和暑假的方式差不多,但是不会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的翻译再矫正了,没有时间,基本上就是对着黄皮书的解释找出自己理解错误的句子仔细切割(我的英语语法不是很好,也没有看何凯文的长难句视频,句子切割主要是凭借初高中早读的语感,对理解没有影响就好,至于到底是什么句型句式我说不太清楚的)。

  这段时间我已经遇到墨墨这个大神器了,所以就把之前整理的生词和后来在文章中遇到的生词都录入,做成了专有单词表了,效果挺好的。做卷子的按一天四篇阅读+分析,第二天做新题型,翻译和完型的节奏交叉进行的,效率比较高。翻译不要死抠字,要找出重点的词汇,搭配结构,表达清楚意思最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翻会很生硬的。

  11月开始准备作文了,基本上05-12年的作文都写了一遍。其实我作文部分准备的并不是很好,甚至有点影响了我的复习心情,虽然说没有准备出具体的模板,但是心里对一些的词句也是有点谱的,不要去完全套用市面作文书的模板。看看朱伟的写作书,他是从句子表达上切入的,看过之后我会用一两句高级句型,然后写作中也会尝试使用背过的词汇。

  作文的话,主要是写的通顺,有话写就好,更多的我也没有了。这段时间先做了一遍13-14年的卷子,05-12年的卷子开始了第二遍。

  12月份的时候就是模拟了。我还是以05-12年的试卷为基本,成套的练时间,因为之前做过,所以会有印象,但是有印象的题目我做完之后都会标记一下,然后不看解析回忆一下选项的原因,作文的话就会换黄皮卷上的替换题型来练手。写作还是要保持语感的。留下来的15年的卷子用来估摸自己的水平,13-14的卷子也是做第二遍掐时间。

  还买了新东方的五套卷,阅读啥的准确率不要太在意,这段时间就是练做题的感觉,而且新东方五套卷出的不怎么样,我用它主要是没卷子做了,有想要保持手感。

  总的来说,感觉真题卷很好用。多用几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的。由于楼主是7月才开始打算考研,所以直接就上手了线篇的模拟和外刊题源都没什么时间看,如果准备的早的话(寒假就开始了),还是可以读读150篇和外刊题源,考完研后再抓英语的时候感觉外刊还不错。

  经济类联考考察比较综合,包括三方面:逻辑(30),数学(70),写作(50)。写作分为两大块,有效性分析和议论文写作。

  :数学部分:数三的课本(同济大学出版的),跨考教育的核心笔记和60天800题。(市面上跨考的核心笔记都是13年的影印版了,嫌版本太早用数学精点也可以的,楼主买了数学精点但是没怎么做。)

  综合:历年真题卷,出版的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题库(20套做了16套)

  7-9月:7、8,9月的时候就从逻辑和数学开始着手的。每天上午看数学课本,都是挑着主要章节看,每道题目都认真做了。一般都是旁边准备白纸,一道一道题写的挺工整的,然后错了之后也是很容易就找到出错的原因。课本就做了一遍吧,买的学姐的旧书,题目部分没写答案,但是书上笔记挺多的,有技巧有归纳,所以有不懂得的地方还是受益颇多的。

  之后就是刷核心笔记了,这本书从头到尾每一道题我都做了两遍,有的甚至更多遍,知识点技巧总结归纳的比较好,第一遍做错的会在书上标记一下,但不会写错在哪里,错因分析都在做题的白纸上。第二遍的时候就会把相关知识点记下了,错因也会用本子单独记,后期刷综合卷之前看一遍,防止犯同样的错误。这是高考的时候摸索的方法,觉得还是挺利于考试提分的就保留了。

  因为396的数学就是差不多高中数学的难度,没有证明题,不过我一般都是能证明的证明一下,实在没办法的背结论就好了。总的来说,数学难度不大,细节最重要。

  逻辑的话就是刷两本书,反复的刷,题目要做精,我都是用铅笔做的,基本上每本书都刷了两边。第一遍就是每天固定一章的样子,至少每天一小时,看完一章不到一个小时就在看一章。听前辈说会碰到原题的,所以错题我都会标记出来,每一轮的符号都不一样。最后还整理了一本错题稿,打印出来没事儿就看看。

  然后考研帮的APP也有每天,一天三道题吧,早上到点了迷迷糊糊醒不了神的时候,就做这三道题然后背个单词,再起床就差不多了。

  10月:10月下旬开始我就作文中的有效性分析了,刚开始上手有点蒙,会比较焦躁。然后找了一个本校考管理学的学姐,问她保留了当时的作文没有,然后就要过来看看了。心里有底之后就去看看那两本作文书,再把它里面的每个题目都练一遍就好了。

  作文书里都有一些模板和套话,要是背不出来不要紧,照着书的模板套用,然后写完了对着人家的范文改改,提炼一下句子,练多了就熟练了,熟练了就会自然而然的整理出自己的开头和结尾的套话,保持这个风格一直用到考场上就好了。

  这段时间的逻辑和数学还在做,差不多每天会有三个小时分配到396这一门吧,具体做什么就看情况而定了,数学和逻辑轮着来这个时候都是在做第二遍书了。因为数学难度没那么大,就会比较轻松,重点放在细心上,推敲每个不懂的知识点。有效性分析的作文差不多就是隔天练一次。

  11月-12月:11月中旬一直到考前,我一直都在做整套的卷子了,开始还担心卷子不够,都是一星期一套到两套,按照这个频率做完了真题卷就开始刷模拟卷了。还是采用白纸的形式,一张卷子2张A4纸,包括写有效性分析的文章(在格子纸上),两个半小时内要完成。

  议论文当时是觉得好歹高考写了那么多就没怎么练,后来也只是看看两本作文书上的例子,范文和,脑子里过了一遍,没有太多梳理。然后给自己改分,数学的错题就在白纸上抄题订正,写写骂骂自己,看着有点傻,但是挺好玩的。

  这个时候,做错的数学题目,就会把粗心的点写在活页纸上,也差不多就一句话总结题型和错因分析,然后做模拟卷前看一看,防止不细心的地方再度出现。

  在做卷子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逻辑的效率没有想象中的好,就问了问群里的研友,比较了一下。听说人家10分钟能刷完15题然后最多错两个,立马意识到危机了,这个时候已经12月了,我看书效率不高,再让我刷一遍逻辑书效果肯定也不大,所以我就下载了赵鑫全老师的逻辑强化班视频,恰巧跟我15年的旧书配套,中午吃饭的时候开着1.4倍速率播放,声音都变了,简直就是听鸟语,超级练脑子,蛮大了,对我的做逻辑的思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所以,有些大家强推视频还是要看看的,全部考研过程中我就只看了这个视频课程,我觉得挺花时间的,但是现在还早,有空少刷剧,看看视频打打基础也好。

  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我的观点是360度全方位无死角,考研这种事不敢投机取巧,而且不仅考过的是重点,没考过的知识点也很容易成为创新的考点,每个学校专业课有着自己的特点,但是规律啥的还是要总结归纳,要有自己的想法。

  刚开始的时候都是不求甚解的,但是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要练练答题节奏(教训,考试的时候答题策略出现问题,论述题分最重,写的东西还不细,时间不够啊,这就是练得少的原因)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圣才书,罗斯《公司理财》+圣才书(插一句,当时知道专硕考这两门的时候内心都是崩溃的,这两门课程是我大学专业课成绩的并列倒数第一,简直无奈了,但是不要怕,认定了学校干掉专业课就是了),贸大蒋先玲老师《货币银行学》+习题集,自制笔记一本,答题笔记一本,真题试卷和专业课模拟卷。

  7-9月:在刚准备考研的时候我就着手了专业课的。预计7、8月把三本书都过一遍,结果一直拖到9月中旬才看完第一轮。这段时间基本是每天晚上都用来看专业课了,秉承着期末考试刷书的习惯,每个章节都看的很仔细,脚注、章节后的案例啥的,什么都不会放过,然后按照章节整理了笔记。

  专业课笔记用的是活页本,出于日后添加笔记的方便性考虑。每个章节至少一张纸。这其实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毕竟你不是大神,没那么容易就建立专业知识的框架的,但是也挺享受的,看着自己色彩斑斓的笔记还是听赏心悦目的。

  但是这个阶段笔记并没有对着题型来准备,就是对专业课书有个大概的了解,所以这份笔记对于我理解专业课有着非一般的重要性,但是并不是好的答题语言。而且,这个时候,公司理财和货币金融学的课后习题我都还没怎么做,说实话,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

  10-11月:10月到11月上旬,是我十分高效率的阶段。一般是下午和晚上都会看看专业课,主要集中在晚上,这段时间就是第二轮刷书过程,这一次重点集中在各种题型了,然后公司理财每一道课后习题自己都写在白纸上,认认真真的做了一遍,问答性题目也有自己的思考,然后对照圣才的书,看看人家的答题思,觉得有用的题目就标记出来,答题点也勾出来。

  然后看了下真题,考过的题目圈出来,因为基本不会再考原题,但是要着重注意相关知识点的考察。这段时间整理了两本书的计算题考点和部分简答题的考察。11月中旬开始弄的答题笔记,根据框架和考点整理的,都是论坛上一些好心人的叙述,自己总结了一下,分分类,然后看着已经做好的框架整理,开始第三轮刷书。

  之前打印了很多资料嘛,名词解释什么的,找一份最常用的,就开始记录自己觉得重要的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知识点了。

  之前也有在论坛上搜集经验,有的会分享他们在初试过程中觉得重要的章节,重点看看。然后答题笔记也要时时补充完善。然后就是刷真题了和模拟题了,这些都是买的。这里出现了一点小的失误,主要练了答题的思和语言,了模拟题的知识点,但是没有系统的完成一整套试卷,导致考试的时候论述题出现答不完的情况。

  12月:12月的时候我的状态其实并不是太好,但是没有放弃,书也是反复的翻,但是不再从头到尾了,而是说看着之前自己整理的理解性笔记,回忆知识点,看看能不能说清楚,不能的话就返回去看书。

  公司理财因为本科就学过,各章节出题类型基本在期末考的时候都有总结,然后看了看往年的题目,发现第19章股利政策其实考了不少次,基本都是简答甚至论述,其实那一章我看了几遍书都看不完,但是在12月状态不是很好的时候我着自己啃下去了,今年也没让我失望,考了。

  总体来说,我并没有觉得自己专业课复习的很好,至少没有让我明显感觉专业知识体系很清晰,复习的过程中跟我的小伙伴哭诉过几次,感觉自己专业看了跟没看一样,但是只要你做了就会有效果的。

  后来发现,那时应该图书馆楼下一个把专业课书本背的滚瓜烂熟的学姐隐隐的刺激的没信心了,其实现在看来完全不要管别人怎么样,尤其是专业课这种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人适合,有的人适合理解之后侃侃而谈,不要因为别人影响自己的心情而甚至导致放弃了。

  考试发下卷子,看到题目的时候简直惊讶,百分之十都是自己记得的,有些还是中午刚刚过了一遍的,但是也很快就冷静下来,万一大家都觉得不难呢,还是专心答题吧。心情愉悦,滔滔不绝,然后写不完了就开始冒汗,论述题就没有那么细致了T.T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