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向高水平“影视之都”奔跑
文化土壤蕴藉深厚,影视要素资源丰沃,影视人才高度集聚,影视创作精品不断……作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中心,上万家影视机构在北京用激情和梦想创造出《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战狼2》《红海行动》等佳作,为观众编织出一片片光影幻境,支撑起国内电影产业的半壁江山。当中国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时,北京也正朝着“影视之都”奔跑。
【创作】
影史票房前三甲均来自北京
2019年8月,青岛东方影都,总投资30亿元的《封神三部曲》正在全封闭拍摄中。不同于多数国产片昼夜不停地赶工拍摄,这个剧组罕见地“忙而不乱”,像上班族一样准时收工。曾经以《鬼吹灯之寻龙诀》刷新华语片特效水准的导演乌尔善,这次想要创造另一个奇迹——用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创作华语影史上首部奇幻史诗三部曲。
《封神三部曲》的幕后推手,则是被观众和行业称为“爆款制造机”的北京文化。这家名字中就有“北京”二字的北京企业,近两年一口气推出了《战狼2》《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无名之辈》等多部现象级影片,无论票房、口碑还是社会效益都可圈可点。
“我们并没有刻意追求爆款,只是有一套选片标准。”北京文化董事长宋歌透露,这一标准分为三个层级:强刺激、强共鸣、强共情。“一个电影具有‘强刺激’的娱乐性是及格标准,但是光及格还赢不了,往上走就是寻求共鸣,影片要能够反映时代,让观众有休戚相关之感,光有代入感还不够,还要能打动他们的内心,这就是最高要求——共情。”
截至目前,中国内地影史票房前三的影片分别是《战狼2》《流浪地球》《红海行动》,均为北京出品。《一代宗师》《北京遇上西雅图》《黄金时代》《亲爱的》《滚蛋吧,肿瘤君》《破风》《不成问题的问题》《八月》《冈仁波齐》《羞羞的铁拳》《红海行动》……这些观众耳熟能详的优质电影,均为“北京创作”。北京重点扶持的影片《战狼2》《湄公河行动》《百团大战》《智取威虎山》曾荣获第14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数量位列全国各省区市之首。正在热映中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口碑双丰收,成为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2018年,北京地区生产影片410部,占全国电影产量50%,其中15部影片票房过亿。2019年春节档期间,北京电影票房达2.18亿元,8部新片中,《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新喜剧之王》《神探蒲松龄》《小猪佩奇过大年》等均为北京出品,共贡献42.23亿元的票房,占新片总票房的72.4%。
【影院】
全国影迷最向往的“朝圣之地”
今年30岁的李晓北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她的童年记忆里,北京城区的商业电影院很少,礼堂、文化宫、剧场里既放电影,又搞活动,还看演出,比如地质礼堂、西城文化宫等,好几百号人挤在一个厅里看电影,观影效果“就跟把露天电影搬到室内一样”。“从2005年、2006年开始,北京的商业电影院开始多起来了,看电影的人也多了。”2005年《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上映,她跟同学早上五六点就跑去首都时代影城排队买票,也只买到第一排,得躺着看。
现在,李晓北和爱人住在五环外的霍营,家门口就有两家影院:保利影城龙旗广场店和沃美影城华联商厦店。在西局上班的爱人,公司附近就有一家莱纳恒泰影城,每天中午休息时还能抽空看一部电影。
在北京,观众不仅不愁没地儿看电影,还能找到满足不同观影需求的影院。追求高端享受的,有华谊兄弟电影汇这类轻奢影院;喜欢看怀旧影片的,来耀莱成龙国际影城五棵松店,每周有惠民专场;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则成为文艺青年“打卡”的必去场所;国内外大片在京举行的首映礼、首都之星艺术影厅联盟等组织的各种专题影展、北京国际电影节一年一度的“北京展映”……让北京成为全国影迷最向往的“朝圣之地”。
截至2018年年底,北京共有影院238家,银幕1675块,座位数22.99万个,布局相对均衡,且仍在保持高速增长。全国年度票房最高的5家影院中,北京就占了4家。在北京,电影已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最受欢迎的形式之一。目前,农村公益电影已实现每村年均固定放映40场,年均播放各类题材影片550余部、17万余场次,年均观影达到820余万人次。
未来两到三年内,北京还将加快城区影院空白点和乡镇影院建设,争取市民在城六区内出行一公里就能看到电影院。根据规划,2020年,北京市影院将达到300家,银幕数量达到2200块左右,从目前的平均1.5万人共享一块银幕,发展为1万人一块。围绕农村电影放映提质增效的新一轮改革试点也正在筹备中。
【产业】
“京十条”等政策带来利好消息
阳光打在爬满绿藤的红砖墙上,透着些许慵懒气息。位于东四环外的铜牛电影产业园建筑密度不高,安静中透着文艺范儿,正是电影人创作的绝佳场所。这片占地30亩的文创空间,目前已有50多家企业入驻,出租率达到100%,涵盖电影策划、投资、制作等各个环节——电影产业链的每一环,像珠子一样穿了起来。像这样的影视产业园,北京还有很多。
刚刚在北京成立工作室的香港导演唐季礼,这样概括北京在电影产业上的优势:“北京既是全国文艺气氛最浓的城市,又汇集了最顶尖的创意人才,还集中了电影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尽管很多电影的拍摄地不在北京,但融资、策划、剧本、选角、后期制作、宣传发行都在北京。”
北京参与影视制作的机构目前已达上万家,从事电影制作的机构1500余家,在全国遥遥领先;中影、万达、光线、开心麻花这些中国电影的明星企业都在北京落户;全国各地乃至世界主要影视企业都在北京设有分支机构或创作经营实体。这样的体量和集中程度,不仅在国内,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这些影视企业是北京加快建设“影视之都”的主体力量。
在北京,电影公司既能感受最浓厚的电影文化氛围,也能接触到最丰富的行业资源。拍电影——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是全国唯一一处国家级影视产业示范区;聚人才——国内最优秀的电影从业者、北京电影学院等顶尖艺术高校都在北京;找平台——每年四月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是区域乃至全球电影交流、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场所。
各项政策的扶持也为影视行业发展带来诸多利好消息。宣传文化引导基金、文化艺术基金、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基金等专门资金、专项基金扶持创作;文化精品工程扶持重点项目,《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均曾受惠;2019年推出的《关于推动北京影视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被业内称为“京十条”,从“文化+科技”、“投贷奖”联动、金融支持等10个方面推动影视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袁云儿)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