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频现强强合并为哪般
互联网业内的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动作频频,各大网企纷纷以合作方式,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在细分领域里深耕,希望在行业中建立竞争壁垒
不是每个恋曲都有美好回忆。互联网竞争的胜利并非强强联合、打通数据这么简单,能否实现“1+1>2”,是对合并企业最大的考验
近日有报道称,视频网站优酷土豆正和爱奇艺洽谈收购方案,最快将在两个月内完成收购。虽然爱奇艺对此予以否认,但在强强联合、动作频频的互联网界,此类消息也许并非无中生有,因为优酷土豆自身也是两家企业合并而成。年初打车软件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宣布合并,4月份分类网站58同城和赶集网宣布牵手,前不久出行预订网站“去哪儿”也曾与携程谈到收购要约……互联网行业垂直领域“老大”“老二”从对手到携手的“转身”,似乎已成流行。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几起并购中,避免价格战、减少成本消耗,始终是企业最能拿到台面上说的合并理由。在滴滴与快的合并前,二者仅在出租车市场中就烧掉了20多亿元的真金白银。快的方面曾明确表示,继续烧钱带来的新用户已十分有限,对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合并后,快的CEO吕传伟也在其内部邮件中表示,合并的主要考虑是“恶性的大规模持续烧钱竞争不可持续”、“合并后可以避免更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在58同城与赶集网的合并中,双方“掌门人”同样表示,合并有助于减少营销成本与不必要的资源消耗,提升整体收入和利润水平。
除了减少烧钱外,企业抱团还意味着希望以此建立竞争壁垒,彻底将市场中的其他竞争对手甩出几个身位。投资机构GGV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认为,在细分行业中,只有第二和其他家合并时份额会大于第一,才会让第一有整合的欲望。市场研究机构易观智库分析师庞强也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合并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在细分领域里深耕,以在行业中形成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比如58同城和赶集网的合并,就会大幅增加其他分类网站的生存压力,同时也提高了其他公司进入行业的门槛。”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在这些名正言顺的理由背后,还有水面之下资本的压力。
那么,合并是否就一定意味着成功?有些“甜蜜”来的理所当然。比如滴滴和快的在4月底上线的移动智能出行平台“苍穹”,就是基于滴滴快的打通的大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提高了资源调配的效率,甚至有可能在完成对用户与司机的行为画像后产生新的盈利模式。“两家的数据打通,是实现这些创新的根本。”滴滴快的大数据负责人朱磊表示。
但行业竞争的胜利却并非打通数据这么简单,正所谓“不是每个恋曲都有美好回忆”。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机构高管告诉记者,企业并购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用户和流量。因此评价并购是否成功,最主要的指标就是看是否真的确立了行业优势,比如优酷和土豆合并后,视频行业内依然有爱奇艺、乐视等一系列竞争对手“群雄并起”,就不能说实现了当初并购的意图。此外,和国外相比,国内互联网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用户对价格极其敏感,而黏性则相对不强,这也使得单纯希望通过合并确立竞争优势变得困难,能否实现“1+1>2”,是对合并企业最大的考验。
整合的难度主要在于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的磨合。2000年美国最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宣布合并,交易额超过1600亿美元,是当年世界上最大的企业合并案例。但9年后,两家黯然分手,美国在线总市值缩水98%。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分析师雷·巴尔德斯就曾对此表示,“整合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两家管理模式严重冲突,文化也不相容,时代华纳像是西装笔挺的老派人,而美国在线则是穿着牛仔裤的IT工程师。”
在符绩勋看来,整合一般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因此一些企业的“联姻”前景还无从判断。从整体环境上来讲,能够携手意味着在细分市场中,企业并非要做到“老大”才有资本变现的可能。“即使不上市,或者不盈利,也不代表没有未来。这将让互联网的创业环境更加宽松,资本对创新型团队的兴趣和信心有所提升。”互联网观察人士洪波表示。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