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如何生产头条?
人在失眠的时候都爱看些什么?
哪个地方最盛产“吃货”?
男人与女人的阅读兴趣有什么差别?
猫和狗谁是宠物之王?
关心马云的人还在关心什么?
你可能不会想到,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一个新闻客户端找到答案。
今日头条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积累了2.2亿用户的使用习惯。通过算法和大数据的结合,将收集到的数据再反馈应用到平时的“个性化新闻推荐”中——这样,就产生了你点开今日头条客户端后看到的自己感兴趣的新闻。
每天超过200万用户在今日头条上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这些用户的每一次刷新、点击对今日头条而言就意味着海量数据。
用户在手机上的每一次触摸、刷新,都转换成了数据存储在服务器里。这些数据不仅记录了用户的显性喜好,其背后也常常蕴藏许多有趣的结论。
而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加之一定的算法,今日头条可以通过转发、评论和好友关系,将你归类为其中某个人群。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今日头条不仅能够为每一个人按兴趣推荐信息,还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得到大众群体的阅读趋势。
在你每天打开各种新闻客户端的时候,你可能不会意识到,这一次次的点击已经无形中影响到了你以后的生活。
之后你会无意中发现,与你兴趣点相关的新闻会出现的越来越多,而含有你不太关注阅读标签的文章出现的次数则越来越少。
从这一点上说,机器可以比你更懂你自己。
今日头条CEO张一鸣也认同这样的看法,他想象中的下一个5年,物理世界中产生的信息会越来越多的投映到虚拟世界中,越来越多的数据会被记录下来,计算机也会越来越懂我们。
“今日头条的后台系统每天观察2000万用户的使用行为,每天观察100亿条日志,能够知道最新资讯在不同人群中受欢迎的程度。从获取数据的角度来说,机器更像整个世界共享一个大脑,视角并不是观察你个人。”张一鸣说。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授陈刚认为,在海量数据基础上的发展的今日头条,现阶段主要为用户提供基于信息的服务,而将来,它将从信息服务走向移动生活服务。
张一鸣也表示,未来5年,今日头条会将更多种类信息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给用户,在更多场景下给用户更好的推荐。与不同族群的用户产生更多交流跟互动,也是重要的尝试方向。未来的今日头条可能会变成能够连接更多O2O的服务“今日生活”。
当人们讨论“技术改变生活”的时候,可能没有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深意。技术将人的行为转化为数据并记录人的生活习惯,之后可以进一步理解人。
“在不远的未来,机器和技术的进步也必定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解放人脑,便利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这会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这是张一鸣定义的未来。
但是机器学习能带来更加美好的世界还是更加可怕的世界?这个问题还有待验证。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