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淘宝村:一份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的样本、背后折射的现况
站在2015年夏季的“河岸”回看淘宝村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2009这一年份有着特殊意义。是年,阿里巴巴集团下属的阿里研究院通过数据意外地发现了三个“淘宝村”——浙江义乌江东街道青岩刘村、江苏徐州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河北邢台清河县葛仙庄镇东高庄村。它们的名声为之鹊起。
2014年11月19日,李克强总理夜访“中国淘宝第一村”——浙江义乌青岩刘村
再早些时间,这三个村庄还都默默无闻,普通得如同中国乡间任何一个寻常村庄一样。然而,网商的出现使之变得不同:
青岩刘村在2005年完成旧村改造后闲置了大量房子,房租便宜,又因为毗邻义乌最大的货运市场(江东货运市场),于是网商们陆续在此创业,并在2009年初网店超过100家;
东风村三十年来始终在致富路上左右摇摆、不得其法,先是家家做粉条和养猪,后又户户回收塑料,2009年春节后,在一个在叫孙寒的80后同村青年的影响下,网店开始“爆发”;
东高庄村所在的清河县虽是全国有名的“羊绒之都”,并且该村还是县里最早从事羊绒纺纱和羊绒衫生产加工的村子,但羊绒产业因销售渠道不畅和缺乏成熟的品牌运营经验而萎缩了,2007年开始触网,到2009年全村掀起了网上销售的热潮。
这三个村庄所产生的示范效应还影响了它们所在乡镇(街道)的经济形态——“淘宝镇”出现了。据阿里研究院截至2014年底的统计,江东街道有淘宝村4个,沙集镇有5个,葛仙庄镇有6个。
放眼全国,淘宝村同样增势迅猛,尤其是2013年到2014年,从20个增长到211个。淘宝镇到去年底也增至19个。据阿里研究院高级专家、《中国淘宝村》作者之一的陈亮预计,今年淘宝村将继续井喷,很有可能全国会超过1000个。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在今年年初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也表示,全国各类“一村一品”专业村超过5万个,“这些村庄和互联网一结合,能形成新型的‘线上产业集群’”,“传统产业支撑了淘宝村的成长,淘宝村反向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
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农村经济新形态,然而又何止是经济形态?其背后所折射出的农村社会、文化等心态同样值得深究。所以这里就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江村经济》的作者费孝通先生在,他会怎么看待淘宝村呢?
那些正在被互联网改变的村庄
有在中国农村生活经验的人大抵知道,但凡一个村子找到属于自己的产业并发家致富,基本上都是村民们自行摸索出来的,而不大会是上面规划分派的,也不大会是企业下乡策划推动的,他们的作用更多的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淘宝村就不是马云捣鼓出来的,而是一些村子率先自发形成的。只是后来阿里通过大数据“发现”了淘宝村,开始重视并研究。再后来,又在它的农村战略中,将淘宝村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更多的村庄。
先来看看阿里研究院给出的“淘宝村”的判断标准:
1,交易场所:经营场所在农村地区,以行政村为单元;
2,交易规模: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
3,网商规模:本村活跃网店数达到100家以上,或活跃网店数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
按此标准:2009年全国共有3个淘宝村,分别是浙江义乌青岩刘村(去年11月李克强总理视察了该村)、江苏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河北清河县东高庄村;2013年增加到20个,分布在7省份;2014年呈现爆发式增长,达到211个,分布在10省市,网店7万家以上,直接就业人数超过28万。陈亮说:“今年会有多少个?我们算了一下,光是浙江省第一季度年交易额超过250万元的村就有247个,这就意味着今年全国的淘宝村有可能会过千。”一旦过千,集群和示范效应往往就会凸显。
那么,这些淘宝村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如何呢?可以说与“瑷珲—腾冲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县的一条假想直线段)非常符合。这条线千百年来都是中国的“魔咒”,线的两侧无论在历史文明、地理地貌,还是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方面均相差悬殊,截至目前所出现的淘宝村几乎全都在东南一侧。这也就涉及到了互联网究竟是拉大还是缩小了地区经济差距的问题。这一问题暂且按下不表。
来看阿里研究院所提供的2014年淘宝村各省分布情况的具体数据:
很显然,淘宝村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民风相对开放,交通便利、物流运输相对通达的沿海省份,中部省份除河北数量较多之外,其他省份要么只有一两个,要么没有。
淘宝村的示范效应又引发更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因此就产生了淘宝镇。按阿里研究院的定义,一个镇、乡或街道出现的淘宝村大于或等于3个,即可称为“淘宝镇”。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全国已出现19个淘宝镇。
阿里研究院所制的2014年“淘宝村地理分布示意图”
淘宝村所主营的商品都是什么?它们的商业模式又是怎样的?经常在淘宝上购物的人如果留意发货地址的话,可能就会发现他(她)网购的很多商品都来自某些村庄。阿里研究院的数据也显示,淘宝村销量最高的商品分别是服装、家具、鞋、箱包皮具,甚至还有汽车用品、手机和生活电器等。从商品类别也可看出,有些淘宝村具有很强的产业优势和很大的规模。
为此,IT时代网专门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表格,对典型的几个淘宝村进行了归纳(数据和信息均来自阿里研究院或媒体最新的公开报道,没有具体数字的,在计算后做模糊处理):
然而,电商其实远不止网上销售那么简单,成熟的电商背后会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对于淘宝村,“一方面,围绕‘电商产业’形成研产销链条,包括原材料供应、辅助材料、摄影摄像、图片美化、店铺装修与代运营服务、物流、电信移动等等;另一方面,围绕‘电商服务’形成的生态系统,包括银行、移动运营商、品牌推广与质量监督、融资与理财服务、法律服务与中介等。”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讲师、《中国淘宝村》的另一作者王金杰说。
没有适宜的土壤,淘宝村就不可能出现
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在中国农村出现的所有经济形态,都是一种“不得不”和“顺应时代发展规律”的自然结果。安徽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如此,乡镇企业的最初出现如此,数量庞大的农民进城务工如此,淘宝村的出现同样如此。
那么,什么样的时势造成了淘宝村?淘宝村数量为何又出现大爆发呢?
首先,中国已进入互联网社会的现实注定了即使相对封闭落后的农村也不可能置身局外,去过世外桃源的日子。很多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包括那些走出村子闯荡天下的年轻人,他们对互联网也是熟悉的,甚至有些人还非常精通,而为村庄率先引入互联网及商业思路的也正是这些人。再说,淘宝开店的成本也非常低(没有房租,先有订单再拿货,只需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够了),刚开始干的时候又没什么风险,干不成大不了就不干了,损失很小,何不试试?万一赚钱了呢?
装车,准备发货
不是哪个村试试都能成。看上图即可知道,大部分的淘宝村原本就有自己的传统产业或特色产品的,然后才是村里的网民将商品搬到网上去卖,比如浙江义乌青岩刘村背后依靠的是义乌商品城这棵大树,河北清河县东高庄村的传统产业就是羊绒纺纱和羊绒衫生产加工,湖北郧西县下营村附近有着绿松石矿资源等等。
这当然也不是说没有产业就不能做成淘宝村,像东风村所在的江苏徐州睢宁县就完全不具备木工传统,而它之所以变成淘宝村,是因为一个叫孙寒的80后带头人。孙寒在南京读过大学,中途退学后也曾走南闯北,做过很多工作都失败了,“偷师”宜家后,回家在网上开始卖家具。
湖北郧西县下营村的带头人是同为80后的王韬。他大学时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去西藏帮家里开绿松石店,后来回家,成为村里第一个开网店的人。
类似带头人这样的例子在淘宝村是很普遍的。农村人的一大特点就是没人干的时候不敢干,只要有了第一个敢于尝试的人取得成功,后来者就会纷纷效仿。这正如陈亮自己的观察:“村里的少数人先致富,形成示范效应。不管是做电商还是做传统行业,(农村经济形态的)肌理是一样的,要受到身边致富榜样的激励。”值得注意的是,淘宝村的带头人都是懂互联网、思维活跃的年轻人,年龄较大的村民往往只能做些配角的工作。这一特征对村庄的传统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
发展越快,迎面而来的问题越多
研究众多淘宝村就会发现一个普遍问题:等这种家庭作坊式的农村淘宝店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瓶颈就出现了。而如果不越过这坎儿,以后的发展将会困难重重,甚至死掉都有可能。
让人忧心的第一个问题是,淘宝村商品同质化严重,村里的店主们会狂打价格战,也会恶性竞争,喜欢抄袭和模仿,几乎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比如某村有店主发明或改良了一种实用型小家具,一准儿马上就有邻居对其进行模仿,在网上很快就会以更便宜的价钱出售。另外,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同一个淘宝村里,可能前20%的大卖家拿下了80%的订单,而剩下的20%订单则有众多的小卖家来做,他们面临的压力也不小。
其次,淘宝村网店专业人才的缺口严重。我们知道,一个网店若是在城里,寻找各类人才就较为容易,而在村里,你又上哪儿去找图片处理的人、平台运营的人、品牌营销的人、新品研发的人呢?要知道,在网络平台上,无论你在哪儿,大家都是站在同一个平台竞争的。人才为何不易找到?一,村里淘宝店主虽然有钱,但农村的生活毕竟不如城市方便,人才未必肯来;二,农村属于熟人社会,对外来人口而言,愿不愿意融入或者能否融入是个问题(当然,若该淘宝村是由外来人口构成则另当别论)。所以,专业人才可能还是要村里来自我培养,自我生成。
60多岁的老汉放下锄头,敲击键盘,当网络客服
很多淘宝村面临的现实是,家庭作坊式的淘宝店,父母一代负责加工生产,懂得操作电脑的儿女们负责网络销售。这样的网店注定是小打小闹。而若想转型的话,人才的培养就至关重要连。培养中老年人熟练使用网络似乎不大可能了,他们或许可以做网络客服,用两个指头慢腾腾敲击键盘,对看不见的买家说:“亲,你需要点什么?”那就培养年轻人,以及吸引本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包括大学生们返乡创业。因为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淘宝村才能长远地发展。试想一下,如果村里的店主们都不懂电商知识,不懂财经知识,从不研发新品,也不考虑长期规划和目标,只靠低端化商品赚钱,这钱又能赚多少?又能赚多久?
淘宝村的转型也正在发生。有些村庄里的网商开始考虑联合起来做规模效应,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还有的网商也开始做差异化经营。自主创新和品牌意识也越来越被看重。比如河北高碑店市白沟村的箱包生意,因为品牌做得好,有知名度,销量高,所以不仅能吸引来国内的快递公司,甚至还吸引国外的创业者前来;再比如浙江缙云县北山村某店主打造出自己的户外运动品牌在淘宝网商销量排名前十。
各地政府抓住机会也开始推动所在地淘宝村的转型,比如帮助农村网商减免注册企业、开具发票手续;集中培训农村电商人才;建立电子商务社区,做好物流等配套服务等。
不管怎么说,对于淘宝村而言,七年时间恐怕还太短。它们所取得的成绩,所遇到的问题都属正常。至于以后能否更大范围地影响中国,尚待证明。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各地传统手工艺品的销售
相比经济学意义,淘宝村的社会学意义更值得思考
淘宝村的影响远不止村民的经济这么简单,它还带给村庄更深层次的改变。
这也引来很多社会学者的前往调研和思考。邱泽奇便是淘宝村的观察者和思考者之一,他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费孝通先生的弟子。
“如果费老先生在,他会怎么看待淘宝村?”有人这样问邱泽奇。
他回答说,费老先生看到淘宝村一定会很高兴,因为他希望中国的农民都可以富裕而有尊严地活着。
电子商务确实改变了一些村庄的经济面貌。就拿这些淘宝村来说,在没有触网之前,这些村子的传统产业或特色产品的交易模式大概有两种,一是批发,一是外贸,可以说渠道狭窄,销售也不一定都好,而现在接触网络,利用网络的长尾效应,就可以把商品直接卖给国内消费者了。村民赚到了钱,生活品质自然就有提高。
有些淘宝村之前是外出务工村。等村里发展好了,这些人纷纷回乡开网店创业。自然,儿童就不再留守了,老人也有了子女的照顾,中国人向来看重“参与家庭生活、享受天伦之乐”的趣味,单从这点来看,淘宝村无疑是令村民满意的。
2014年2月1日,“中国淘宝村”在广东揭阳军埔村举行揭牌仪式
陈亮还举了个有趣的例子:某个淘宝村的祖孙三代家庭,年轻夫妻回乡创业,天天忙网店的事,婆媳关系比之前也好了,为什么?妈妈天天有事做,奶奶就帮忙带孙子,哪还有心情和时间吵架。我们再试着往下想:如果爷爷再去帮忙当网络客服呢?爷爷既能了解年轻人的生活,也得以借此看到一个跟自己以往经验完全不同的世界。并且,淘宝这种商业行为也使村民可以接触的人变多,使原本封闭的村庄与外界的联系变得紧密而且频繁,因为你总要接触仓储的人、物流的人吧,也会接触到你的各个不同的买家吧。
费孝通说,中国传统农村是一个相对静止、很少有变动的社会,那么,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就会促进或加快农村社会变动。如果以后淘宝村不仅卖货,还从外界网购东西,进行双向流动,想必对人心的影响会更大。另外,商业契约行为的增多,打破了熟人社会一些不成文的传统规则,这一改变也是村里人要面对的。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秩序是无讼社会、长老统治和差序格局。无讼社会,说的是传统农村从来不打官司,遇到问题都是内部解决;长老统治,就是村民最敬重的人是给该地带来声望和福利的大官人,等他回到乡下就成了长老,是大家必须尊敬的;差序格局,则是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跟血缘、地缘、经济水平、政治地位和文化水平都有关系,可以说长老就在差序格局的最顶端。
然而,今天的中国农村,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淘宝村的变化也尤其明显。无讼吗?或许有一天遇到矛盾真的需要诉诸法律了。长老统治?“长老”或许还在,只是长老变成了带领村庄进入网络时代的领头人,而这人十有八九是个年轻人,甚至老人眼中的“毛头小子”或“小妮子”。差序格局?大概是那种兼顾公义并把邻里冷暖放在心上的人,利他的人最终会成为村民最敬重的人吧。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