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观:P2P网贷的2015和2016
2016年刚开始没多久,P2P行业到底能走多远?神州雾霾重重,前路并不明朗,只能说且行且珍惜。P2P的旧病沉珂,该治的得治;新规新章,该执行的执行;好人好事,该表扬的表扬。
2015年刚过去没多久,P2P行业的稗官野史还不算陈年旧账,残存着几分热乎劲儿。这一年,P2P作为国人新开辟的"赚钱场",吸引了很多人进场,有枭雄,有巨头;有草根,有中产;有欺诈者,有博傻者;有肉食者,有被食者。各路角色,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了一场场P2P好戏。
2016年刚开始没多久,P2P行业到底能走多远?神州雾霾重重,前路并不明朗,只能说且行且珍惜。P2P的旧病沉珂,该治的得治;新规新章,该执行的执行;好人好事,该表扬的表扬。
2015年,P2P行业总体很纷纭,野蛮生长快到顶了,由乱而治就会开始。无端想到了一本书--《万历十五年》,黄仁宇先生在书中描写了大明万历十五年,亦即1587年,看似四海升平的世态下,实际上危机四伏,风暴在死一般的沉寂中蕴育。这一年,皇帝或勤政或懒政,首辅或集权或中庸,文官或廉洁或贪腐,武将或激进或苟安,思想家或进步或大隐。这些大时代下的只鳞片羽表面看是细枝末节,不劳史官去大书特书。实质上,它们都在因果之中,既是前朝往事的积重,也是后来之事的征兆。
黄先生在文中指出,"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这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主旨:法律、制度之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人们所想、所做,是社会的缩影。国内的五行八作刚开始创立、发展的时候,都会经历野蛮生长的阶段。从房地产到互联网金融,一概如此。马克思说,资本在原始积累阶段,会罔顾、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和道德。
国内的新兴业态和创新行为,前期都要摸着石头过河,游戏规则是失位的,从业者的道德也参差不齐。有人就会利用这个试错阶段完成资本积累,而大部分人则是来交学费的。宇宙中的能量不会凭空被创造和消灭,只会发生转移。人间的财富,也适用于这个守恒定律。少数人的财富来自多数人的慷慨给予。
从2007年到2015年,互金、P2P行业基本处于无监管、无门槛、无自律的野蛮生长的阶段。虽然中国式数据同中国式语言一样,是表里不一的,顾左右而言他的,但是也能从中看出些端倪。
P2P行业发展的几点表象是:有钱赚一拥而上,经营不下去或圈钱得手就一哄而散;有人真心想做P2P,有人是来做概念、借壳、诱多、套现的,可谓泥沙俱下,优良杂糅;即使是做实事,也面临"资金池"红线、信贷控制技术、跨界人才、信用环境、资产端环境、差异化竞争等方面的瓶颈。当然,瓶颈也是努力的方向。
这些行业表象反应了国内经济、法律、社会等大环境演进的症结,也将成为日后行业发展格局、监管细则落地等趋势的机缘。
疯与乱
2015年的年末,两大金融怪咖--某租宝、某大集团接连东窗事发,因涉嫌自融、金融传销、庞氏骗局等违法问题,遭经侦调查。公司被查封,网站和APP关闭。投资人担心血本无归,四处维权,甚至去为某租宝背书的国家级媒体下面拉横幅;某租宝总部和分公司被投资人搬走了办公物品,留下了一片狼藉,一副大厦倾倒的景象。官方在各级机关成立了专门的处置机构,应对这场"金融非典"。
某租宝在很短的时间内,聚拢起一家中等银行规模的资金量,逾四五百亿元之巨,牵扯投资人数量庞大,达七八十万人之多。不可谓不疯狂!
它鼎盛的时候,江湖上号称有十来万人的理财团队。拿帝都来说,干P2P的业务员,几乎每四个人就有一个是某租宝的。即使不是某租宝的,也是在别的公司挂着,在某租宝做业绩。一家P2P公司,能聚拢这么多人,赶上大型工业企业的人员规模,足见金融的传染性有多强大。
在西方,P2P本来是基于互联网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贷。在中国,不少P2P公司是影子银行,以资金池的模式来运作,线下铺设网点进行"揽储"。
P2P行业的线下理财团队的包容性很广泛。无论是刚刚出校门的年轻人,还是四五十岁的大叔大妈,只要能做电销、撒传单、把理财产品讲清楚,就可以来搞一搞。有点儿英雄不问出处,兼收并蓄的意思。而且,如上所述,线下P2P的飞单现象很普遍。一个人、一个团队可以同时在几家公司做。谁家给的提成高,就把客户介绍到哪儿做理财。行业乱象由此滋生。
某租宝出事之后,其他P2P公司风声鹤唳。有几家出现了提前赎回的情况,资金池告危。而自个儿带团队做业绩的小头目们,却心中窃喜。笔者曾听见一个总监说,行业越乱,越能浑水摸鱼;公司越乱,越能赚到钱。--也是醉了。
一个新兴行业的产生和膨胀期间,往往能吸纳很多人参与。这么多人涌进P2P行业,说明国内的就业形挺严峻,社会提供的工作机会有限。各类学校每年有那么多毕业生,大家都想挤破头进体制内,可是,公务员和国企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的,个中原因大家都懂的。民营企业的盘子也有限,实体经济不好干。2015年,受汇率、国内经济放缓、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原因的影响,东南沿海省份的制造业企业出现了倒闭潮。年初的时候,某连锁酒店的老总写过一篇文章,吐槽干实体的种种不易,明税、暗税一大堆,办事、审批如过关;逢年过节要上贡,加重了企业的经营负担等等。总之,体制内、体制外,如果不开源,容纳这么多年轻人就业,是个难题。
再看看经历了九十年代下岗潮的那波人,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头再来,打拼出一片天地。有的人混得并不好,本该到了含饴弄孙、跳广场舞的年纪,还得帮儿女还房贷,只好出来做事,发挥余热,挣点儿钱。
P2P行业的发展,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而个别P2P公司以类似传销的方式,吸纳很多人参与,干借新还旧、击鼓传花、聚沙成塔、自欺欺人的把戏,则是饮鸩止渴,不能持久。
如果任由"初心"、经营模式都不合法合规的P2P公司疯狂发展下去,搞得遍地都是理财师,试问谁去做实体经济?工业4.0才是中国经济该努力的方向;创新驱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打造品牌、设计、技术,迈向产业链的顶端的才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2015年的年末,P2P《监管细则》出台了,给P2P公司划出了明确的经营红线,预留了18个月的整改缓冲期。笔者觉得,执法者对某租宝、某大集团等初心就不是干P2P的公司,和那些做实事、有利于中小微企业融资的P2P公司,应该一分为二地看。《监管细则》的落地应该给这些P2P留出足够的缓冲地带和发展空间,让它们在奔向合规的路上多跑一会儿。这些公司选择现在的模式去做P2P,是基于当下信用环境、传统金融供给结构性问题等国情的尝试。
浮与急
P2P行业的交易规模狂飙突进发展,同时伴随着个别平台欺诈、跑路、畸形发展,出借人被高息忽悠,不能理性看待风险和收益,这些是整个社会浮躁、急功近利的缩影。
有人说,这是一个财富管理、人人理财的时代。各种房抵、车抵、利息低、放款快的小广告随处可见,在公交车站、过街天桥、地铁站、社区、公厕,甚至高速路的高架桥上--笔者真心佩服能把广告刷在那儿所需的智慧和勇气。还有,上班时间、节假日、半夜睡觉的时候,都会接到"您是否需要贷款、我司新出一款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的电话或短信。凡此种种。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对于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