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成就了陈天桥 却没能挽留住盛大集团
几乎每位成功创业者都会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为对梦想和事业的坚持和坚守。创业的路上,从来都是布满荆棘的坎坷之路,能否取得真经,完全要看能否成功度过这九九八十一难。哲人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永远不要低头,不要放弃。但是,就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有多少人能做到呢?陈天桥的没落结局,除了没能坚守住内心之外,还有什么?
今年两会上,李彦宏、马化腾依旧是焦点,所到之处必遭围追堵截。相较之下,第一位代表互联网出席两会、2008年便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陈天桥,几乎没有存在感。会议结束后,他独自上车离开,上前采访他的记者寥寥无几。
从曾经的中国首富、舆论之王,到现在“无人问津”,10年间,陈天桥和他的盛大怎么了?
从1999年创立盛大,到2004年登陆纳斯达克完美逆袭,陈天桥用了5年。2012年盛大网络退市前的7年时间里,陈天桥无时无刻不在对这个母体进行改造。从盛大盒子、盛大文学到糖果社区、酷六网,彼时中国首富陈天桥的每一次开疆破土都显得志在必得,但无一例外也都抑郁而终。
另外,内部管理上,盛大系的一些理念也被广泛诟病。“外来和尚会念经,自己的和尚却只能出走。”曾有员工离职后这样评价,公司内部管理不畅,致使人心不稳;转型策略都是浅尝辄止,不能形成持续性产业,大量优质资源被浪费。
确实,高管离职潮也一直困扰着盛大。李瑜、谭群钊、张向东、陈芳、凌海等都选择了从盛大转身而去。
主业没落、转型无效、人事动荡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曾经的王者盛大一步步跌下神坛。
靠游戏发家,却厌恶游戏
关于陈天桥的发家史,曾经流传过不少段子。最为知名的是,陈天桥如何用市场预期、流量端口和少量资金一举拿下当时韩国热门游戏《传奇》代理权的故事。
从盛大的发展轨迹来看,不管传说的真实性如何,《传奇》都帮助创业的陈天桥快速崛起,并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
1999年,陈天桥从中华网拿到300万美元融资,成立了盛大网络。他的创业不顺利,动漫社区没有收入,盛大一直处于“烧钱等死”的节奏。
2001年,陈天桥决定一“赌”定生死。他以仅剩的30万美元从韩国ACTOZ公司拿下《传奇》的代理权。当时国内没什么知名网游,勿论产业。为了坚持这个决定,陈天桥和中华网闹掰了,他四处找合作伙伴,但是没人搭理他。
赌局的结果,陈天桥自己都没有料到。《传奇》这款游戏,改变了陈天桥,也改变了中国网游、甚至互联网的进程。时至今日,中国仍没有一款游戏可以在影响力上超越《传奇》。
到了2003年,盛大便和韩国公司Actoz因游戏《传奇》产生了诸多分歧。先是Actoz称,盛大拖延支付分成费,决定终止《传奇》授权;随后,盛大反击,“Actoz泄露服务器程序,给盛大带来巨大损失”。
同年2月17日,盛大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网游《新传奇》。而Actoz则认为,《新传奇》是对《传奇》的抄袭;如确定是盗版,将起诉盛大。
在接近一年的口水仗之后,2004年底,盛大突然宣布以9170万美元现金收购Actoz约29%的控股权。二者冰释前嫌,化敌为友,也为盛大业绩飙升营造了相对温馨的环境。
而也就是在这一年,盛大网络成功登上了纳斯达克的舞台。2005年,年仅31岁的陈天桥以150亿的身价跻身中国首富之列。史上最年轻的央视年度经济人物、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先驱者等称号,也都只是陈天桥财富传奇背后不值一提的注脚。
但实际上,陈天桥内心是看不起《传奇》的,他曾说:《传奇》是个烂游戏,盛大是个好公司。陈天桥瞧不上游戏,因为游戏给他带来了太多压力。今天,大部分人仍觉得“陈天桥=游戏”。当年,他更是社会、家长眼中的罪魁祸首,仿佛中国的电子鸦片全是他一个人生产的。
陈天桥曾不止一次对朋友说:网游与他成为社会主流人物的初衷相背。陈天桥有家国天下的情怀,网游承载不了他的梦想,他想转型,想要社会承认他的价值。
转型大败局
财富积累完成后,陈天桥利用资本的杠杆对盛大进行着手术,试图利用板块的互补相应,把盛大网络打造成一个产业链闭环。行业里追捧多年的娱乐迪斯尼战略,就这样横空出世。
陈天桥理想中的盛大系由游戏开发、游戏运营、原创文学、视频分享、影视制作、游戏主题旅游、版权分销、无线分销等游戏相关业务构成。
不过,在每一个环节的打造上,“低调而嚣张”的陈天桥仿佛都“十分不幸”。
2005年,陈天桥提出了虚拟播控平台概念的“盒子计划”,筹划将盛大打造成互动娱乐帝国。回顾这几年的盒子市场,不得不说,陈天桥确实才华异禀。
陈天桥的战略,本质是内容整合+智能硬件,也就是乐视、小米现在干的事情。陈天桥2003年开始思考全局,2004年正式实施,比其他人早了十几年。
但那个年代,没几个人看得懂他的宏图,外界只看到手握巨资的陈天桥在资本市场上挥金如土。
外界不懂陈天桥,盛大内部支持他的人也不多,因为盛大没有任何做硬件的经验,胞弟陈大年、总裁唐骏都是反对派。
但陈天桥铁了心,他对外说:“我卖光盛大的股票也要搞IPTV。”内部会议上,他怒拍桌子:“这个事情不是做不做的问题,是谁不做,谁走人的问题。”
此后,盛大盒子成了陈天桥唯一关心的事情,他像当年豪赌《传奇》一样allin,不停地从游戏业务上抽血来供应这个项目。他一口气招了近1100名工程师,以两倍工资的方式,从华为、微软等企业进行野蛮式得挖角。
要钱给钱,要人给人,陈天桥从未在其他项目上投入如此多的心血,在其强大的金钱供给下,盒子计划虽然磕磕绊绊,但盛大终究在2005年拿出了这款超越时代的产品。创造了网游时代的陈天桥,似乎看到并掌控了下一个大娱乐时代。
但陈天桥高估了市场对于新兴产品的接受度。他曾在朋友圈里搞调查,结论是大家都对盒子非常感兴趣且乐于尝试,陈天桥因此信心十足。但他似乎忘了,他的朋友圈非富即贵,这些人的想法并不能代表市场。
实际上,2005年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大家关心的还是哪款MP3质量好,什么牌子的电脑比较耐用。对于盛大盒子这种“黑科技”,绝大部分人持怀疑、观望的态度。
那些勇于尝试的人,也没有得到好的体验。因为盒子只是一个载体,里面的内容才是消费体验的重点。
内容的核心是电影、电视等视频资源,在当年,这些资源很匮乏。优酷创立于2006年6月,土豆成立于2005年4月,爱奇艺是2010年的产物。盛大盒子的年代,视频资源把控在传统电视台手上,当时广电和电信仍在“内部协商”IPTV的归属,又怎肯将这些资源转给盛大?
在花掉4.5亿美金之后,2006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叫停各地方电视台的交互式网络电视业务”的禁令彻底浇灭了陈天桥的欲火。
除此之外,2005年宽带用户中,80%的使用者下载速度低于100kb/s,可想而知,即使游戏和视频资源不成问题,如此网络条件也难以支撑上佳的用户体验。
在上述因素的制约下,盛大盒子出师不利,营收寥寥无几。天才陈天桥的出关之战,没能胜过天时。
可以说,陈天桥虽然看到了这个时代,却未能触碰到。提前降世的盒子,从未绽放。
在创新经验中,有一条著名的“半步理论”:创新不等于创造商业价值,太多先进的科技创新在商业上输得一塌糊涂。考虑一个产品的先进性,一定要结合市场的兼容性,最好领先其他人半步。
陈天桥跑得太快了,快到四周没有敌人,也没有路,当时的各种条件,都承载不下他的雄心。各种盒子近两年才开始兴起,三网融合至今仍未实现。
企业必须创新,但又不能太创新。看得太远往往徒劳无功,白费金钱与精力。教训的本质,是陈天桥超越现实的雄心。他的战略超脱了当下需求,又在时机不成熟之际与强敌广电争夺市场。对于企业家而言,雄心必须有,但克制雄心,才是真正的学问。
2008年,陈天桥又盯上了文学版块。当年,盛大文学成立。在对起点中文网、榕树下、红袖添香等平台收购后,盛大文学亦手握行业优质资源,实力不容小觑。
不过,盛大文学并没有走出盛大转型败局的梦魇。在历经高管离职、知名作家出走和核心编辑出走,4度尝试IPO告败后,盛大文学也渐渐褪去了明星的光环,最终被腾讯收购。
从盛大盒子到盛大文学,这种殊途同归的轨迹几乎成了盛大系转型的宿命。因此,有人用“英雄未倒,但已迟暮”来形容曾经撒豆成兵的盛大掌门陈天桥。
缺乏“工匠”的耐心
如果说盒子战略是天时人和之患,那接连失败只能归结于必然。盛大全线失利,和陈天桥有着直接关联。
从结果上看,陈天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投资人,但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卓越的经营者。他有无与伦比的逻辑整合能力,但往往疏于执行。简而言之,他只负责定项目、要结果,中间环节不怎么过问。
以Talkbox为例。陈天桥是第一个找上门的投资商,为了报答这份“知遇之恩”,Talkbox创始人郭秉鑫拒绝了腾讯。但是投了钱之后,盛大并没有将Talkbox作为核心业务,Talkbox只能眼睁睁看着后来者抄走语音聊天功能,在市场上越做越大。
和Talkbox类似,大部分产业,盛大只投钱,不精耕细作。西装革履的陈天桥,希望靠支票来对抗冒出来的对手、那些夹缝中挣扎过来的“创业狗”,这一策略最终被证明是失败的。
陈天桥虽然也是白手起家,但是他不具备“同类”的心态。他创业路上没有大风浪,其日入百万之时,马化腾们还在为服务器的那点钱寝食难安。对于陈天桥而言,投资项目失败,换一个再投即可。而对于竞争者而言,不成功就是死,两者之间的战斗欲望有着天壤之别。
这种投资心态也注定了陈天桥缺乏“工匠”的耐心,这一点直接左右了盛大创新院的走向。
创新往往非常耗时,涉及基础研究时尤甚,而且不保证出商业成果。盛大创新院3年“烧”掉了数亿资金,立项50多个项目,成果却只有一个bambook。陈天桥开始不耐,慢慢调整创新院的方向。
从自由立项到承担业务研发,再到“一台服务器都必须层层审批”,工程师的自由度越来越小。一位前创新院工程师说:“2年换了3个队伍,桥哥不坚持,产品半年没起色直接撤掉,团队上下心灰意冷。”
陈天桥的不耐,逐渐从对内转移到对外:他收购酷6,但是视频网站更“烧钱”,酷6营收长期不见起色,盛大开始调整方针,减少投入,酷6因此很快掉落第一梯队,直至今天彻底失去竞争力。
在诸如此类的“无谓消耗”间,盛大的优势不断被磨灭,逐步衍生了侵蚀“驱动核心”、导致帝国陷落的裂变。
抛弃根基成致命伤
宏观上看,多条战线失利对于盛大而言并不致命。陈天桥没能将先知能力扩大为辉煌战果,只能算是巨头的小“败局”。
实际上,每个巨头都有败局。Google巨资做眼镜、腾讯在微博和电商“烧”了几年的钱、百度也曾试图搅局电商、阿里至今仍在社交挣扎……
这些失败,并不能动摇其江湖地位。BAT之所以是BAT,是因为其核心产业。百度有搜索、腾讯有社交、阿里有电商。这些根基,是其开疆拓土的动力之源。
盛大帝国的核心是游戏,游戏利润是盛大横冲直撞多年的资本。但是,BAT的“核”还在,盛大的“心”却丢了。
如前文所述,陈天桥对游戏没什么感情,他一直抽游戏的血来补充其他产业。巨人、网易、腾讯等后来者挖空心思挖老大墙角的时候,陈天桥一边“藐视”着这些小弟,一边集中精力实现充满正能量的抱负(网络迪斯尼),直至失去老大的位置。
盛大游戏的衰败有着清晰的路径。陈天桥之于游戏的态度,决定了盛大的态度。多年间,盛大从未建立起一支行业顶尖的研发团队,《传奇世界》之后,其自主研发的游戏无一生还。
研发不力的同时,因为疏忽和傲慢,盛大代理也持续走下坡路。盛大是国内网游界多年的老大,最初和国外公司谈代理都是“躺着谈”。魔兽、DNF来中国时直奔盛大,但是盛大不愿意支付太多钱,于是便宜了九城和腾讯。
盛大轻视游戏,对手们则如狼似虎。腾讯长年将游戏作为企业的战略重心,在拿下DNF后,他们又相继获得《穿越火线》(CF)和《英雄联盟》(LOL)的代理权。
此消彼长之间,盛大丢失了权杖。2009年,腾讯超越盛大成为国内游戏业霸主。很快,腾讯又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最挣钱的游戏公司。2015年的财报显示,游戏为整个腾讯贡献了接近60%的营收。
失去霸主地位后,盛大游戏并没有吹响反攻的号角。经历分拆上市、私有化退市,再到借壳回归A股传闻的盛大游戏,其相关新闻,从游戏变成了资本游戏。
盛大游戏雄风不再、负面缠身,陈天桥决定“丢弃”这个发家致富的老本行。2016年1月,盛大的一份声明证实了外界的传言:2014年起,盛大集团已经不再持有盛大游戏的任何股份。
陈天桥的心情想必很复杂,他缔造了中国的网游产业,又在其最鼎盛时期黯然离开。如今,不仅游戏产业接连创下利润新高,其上下游、外设产业,乃至延伸出的电竞产业都成了金矿,但新一轮的风云际会中,已经没有了陈天桥巍峨的身影。
拆卖最后的版图
剥离游戏业务后,盛大曾经的版图迅速解体。陈天桥开始更多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看待这些曾经带给他无限荣光的产业:一旦某个板块的估值从高点下滑,便会被他待价而沽。
陈天桥出手的最后一个板块,是其“网络迪斯尼”计划中最为成功的盛大文学。
盛大文学旗下包括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网、言情小说吧、晋江文学城、榕树下、小说阅读网、潇湘书院七大原创文学网站以及天方听书网和悦读网。另外,它还拥有三家图书策划出版公司。其行业统治力甚至超越巅峰期的盛大游戏。
盛大文学曾是陈天桥的骄傲。他在2013年分享了一组数据:200万名作家、700万部原创小说、1.5亿个用户、超过7成的市场份额、每天新产生1亿字的作品,按照传统小说哪怕50万字一本来衡量,每天相当于新创作200部传统小说。
过去数年间,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大部分出自盛大文学,就连陈天桥70多岁、从未接触过互联网的父母,都是盛大文学的狂热读者。《鬼吹灯》、《甄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