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VS去哪儿,刀刀见血的B端暗战
导语:在线旅游界,正出现了一场对决,搜索平台去哪儿通过酒店直销迅速转向OTA模式,OTA携程则加意布局酒店供应商,样貌更像是搜索平台。牵涉到库存布局,在高星与中星酒店主战场中,携程的先手态势明显;低星与经济型酒店则处于消耗战。B端的攻防原不如 C(Customer)端吸引眼球,原本闻不到这些硝烟味,但近期“携程下架门”及“宁波下架门”两事件,却将B端暗战拉上台面。近年酒店行业生态圈缓缓重塑,各环节业者都面对着新风险与新前景,这场多方对弈棋局,从携程与去哪儿转型的边际成本与低价酒店库存流向来看,双方前景似已明朗。
酒店行业新秩序
中 国酒店行业的供应链十分复杂,酒店为了将收益最大化,尽可能以最优价格销售最多库存,会采用多种销售渠道(越是高星酒店越是如此)。如图,一般来说,酒店 直销最贵(如walk in,前台入住),其次是C端分销(如OTA),最便宜是B端分销(如批发商协议)。因此,“过去”OTA拿到的价格并非最优,一些(理论上)被控制在B端(不能拿到C端或在线卖)的价格,比方说批发价、协议价、旅行社价、MICE价,都会比直接面对C端的OTA价还便宜。自从去哪儿兴起以来,这些B端的价格通过B2B批发商卖给商户,商户再投放到去哪儿,由于价格够便宜,对OTA销售造成了打击。
B端分销的库存流向如下:酒店→B2B批发 商→商户→平台→消费者。在这个模式中,大体上是由酒店的渠道管理部门(少部分为员工偷放价格),将低价库存卖给区域型批发商或是小旅行社,部分批发商兼 任B2B平台,将酒店库存资源卖给商户(采购商),商户再通过平台(去哪儿,现在携程也是)出货。
酒店行业复杂程度远比机票高,不同星级的酒店,各有不同的运营模式与风险。为之分销的B2B平台/商户/OTA/搜索平台,也必须以不同的配合方式因应。
必须一提的是,2012年携程与艺龙的酒店价格战,不只引发C端返现战争,双方为了降低成本,也策略性的购买去哪儿商户的库存,再转卖给自己的客户。一方面 满足客户需求,一方面也间接对酒店表态,由于各OTA的量原本就很庞大,加上批发商的量,相当于酒店近30%的库存都必须以B端低价出货,影响收益至大。 价格战迫使三方(酒店、B2B、OTA)必须坐下面对去哪儿的影响,从而重塑行业生态。以下简析酒店生态链中各环节的现况、风险与前景。
酒店销售供应链
价格战两年后的行业大势
运营模式:中国官方评定的星级酒店不多,依照《2013年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截至2013年底,全中国星级酒店不到12000家;其它有多数酒店虽然 未参加评定,但有工商登记。依照80/20法则,中国间夜数80%产出的主要酒店约为2到3万家,这里为表述方便,归类于各星级之中。
酒店的入住率大致依星级而定。高星级酒店空房最多,最需要收益管理,与B2B的合作最为密切,也最符合上述的B端分销模式;尴尬的是,也最担心B端价格流到C 端平台公开贩卖,冲击正价库存的价格。然而随着三公规定的冲击,对于这些B端产品的处理分寸,只能依自己的直销能力决定是要下重手或是装聋作哑。
中星级酒店销售得较好,多数入住率超过50%。这类酒店的品牌建设上不如高星酒店,下不及经济连锁酒店,不利直销,更希望的是有好的渠道作分销,特别是交通位置差、单体、较旧的内资酒店。
低星与经济连锁酒店一般销售得最好,特别是经济型连锁酒店,入住率很容易超过100%的(因为有钟点房),这类型的酒店直销能力强,行有余力的会往星级酒店 全范围投资扩展,国内三大酒店集团华住(禧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