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技术改变的岂止是未来——云计算与大数据改变电商营运之路
2015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大会于12月2日召开,主题为“融合·共生·共赢”。京东集团研发体系的专家在“企业电商论坛”和“链接·云·大数据论坛”两个分论坛作了精彩演讲,分享京东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在供应链领域的实践成果。京东作为国内领先的自营式电商企业,在面临用户需求日益增长的网络消费时代选择了一条以技术创新驱动业务高速发展之路,通过不断变革与创新,实现用户体验的升级。
全面转向云——在爆发的电商节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刚刚过去的双11是各大电商比拼实力的重要舞台,也是对各大电商底层技术架构的一次检验。今年的双11,京东已将整体业务系统迁移至云端,借助弹性云进行全自动化的维护、直接部署,平台实现统一控制,大幅提升扩容的速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用户体验。
京东集团高级架构师何小锋在此次峰会上带来了《京东业务如何整体上云》的精彩演讲,讲述了京东向云的迁移之旅。从2013年使用KVM的初步尝试,到2015年双11数据系统全部使用弹性云,在线容器已经达到了6万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何小锋表示:“云计算对于京东的价值,不仅是解决复杂业务系统弹性需求的技术手段,更是提高运营效率,保障购物体验的基础。”
京东集团高级架构师 何小锋
自营式电商的业务模式,使得京东有着庞大复杂的信息系统,涉及采销、仓储、物流、售后、客服等多方面,这对管理和运营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云计算则可以很好的解决系统间数据的互联互通,进而按需动态调配各种资源。
今年的“6·18”京东大促期间,弹性计算云项目作为扩容与灾备资源池,轻松应对了“6·18”的流量冲击,成功展示了这一技术的系统扩展性、稳定性、容灾能力、运维能力、紧急故障处理能力。通过京东弹性计算云,能够实现和解决以下问题,比如将机器资源容器化,增加利用率;无需申请服务器,直接上线,按业务流量弹性伸缩等。
经过6.18的成功实践,今年双11期间京东对弹性云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弹性云集群规模比6.18增长了5倍。在生产环境上运行的Docker实例也突破了6万个,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Docker技术应用之一。
京东的一些核心应用,比如商品详情页、图片展现、秒杀、配送员订单详情等等相关系统都早已部署在云上。大家在浏览京东网站时看到的图片与商品详情,其实都是有弹性预测的,而京东弹性云承担了大约90%的访问量。换句话来说,目前用户在京东上的每一次浏览,背后都有着京东弹性云项目的支撑。当用户沉浸在电商大促的抢购、秒杀中,享受京东迅捷流畅的用户体验时,背后其实是京东云计算正在有条不紊地化解海量访问造成的冲击。
对于云计算这种创新型技术在生产环境的大范围应用,京东一直在乐此不疲的实践着,这也是京东对于技术创新所选择的路径。不止如此,电商大促的硝烟散尽后,京东将身经百战的京东云开放给传统企业,帮助传统企业更快地走上“互联网+”的道路。
大数据下的智慧供应链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产生的数据量正在呈指数级增长,云计算的诞生更是直接把我们带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作为时下最时髦的词汇,开始向各行业渗透辐射,颠覆了传统行业的管理和运营思维,更拨动着电商行业管理者的神经,大数据在电商行业释放出的巨大价值已越来越被人熟知与接受。
“可能你的数据以前只看未来一周就可以,现在看两周,未来想看两年的数据,这时候大数据作为一种技术可以支撑你。然而大数据也好、云计算也好,所有的东西如果没有生意人直接的参与和深度理解,以及未来深度地使用,那么所有的这些用现代的词来说就是然并卵。”京东零售平台产品机构负责人翟松涛在《大数据驱动京东智慧供应链》的分享中如是说,她从销售预测、库存管理、可视化、选品及动态定价等供应链环节讲述了大数据的神奇运用。
京东零售平台产品机构负责人高级经理 翟松涛
作为自营电商,库存是供应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翟松涛首先介绍了京东运用大数据在库存管理上取得的成果。作为枢纽环节,销量预测决定了后边运营所有的相关配合,“过去5年里,京东从只有20万的自营商品到今天有将近500万自营商品,我们做了很多相应的事情。通过清洗数据得到针对每一个单品的需求的形式。对于这些单品我们匹配相应的算法和模型,预测未来这个商品可能会产生的销量。”
翟松涛重点提到京东在做销量预测的大数据分析流程中加入业务思路,销量预测第一个支撑到的就是补货建议。根据销量的预测在京东的仓库、配送站点等提前布货,当用户定单需求来的时候,保证在离他最近的仓库里已经有货。
在库内补货方面,京东的仓储系统会接受销量预测的建议,按照未来销量可能产生的时间,把货物从补货区送到捡货区。各仓库间也有自动化支援关系,避免配入仓的冗余和缺货。
在传统的供应链中普遍存在一种“牛鞭效应”,即供应链上的信息流从最终客户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的时候,由于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渐放大,致使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最终导致供应链失调,出现供应商货物积压、或零售商出现缺货等现象。面对这些问题,京东选择与供应商共命运——供应商深度协同,将供应链协作进一步延伸到生产环节。这方面翟松涛带来了一个京东成功的实践案例。8月份京东与美的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在物流配送、大数据分析、智能设备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先后上线了系统直连、深度协同等项目,实现基础订单数据及销量库存数据共享,实现供应链深度协同。深度协同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把销量预测时间延长,根据未来三个月的预测销量与供应商协调生产计划,厂商根据预测安排生产周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京东实现了降低缺货风险、降低库存周转、提高数据共享效率的三大优化效果,而美的则实现了生产计划预测性加强、智能补货的优化效果。这对于电商,尤其是自营电商来说未来是一个很明确的趋势。
不仅如此,京东还为供应商、厂商带来了一款称为“零售罗盘”的产品,用户可以通过可视化界面点击直接进入操作流程,通过消费者分析、竞品分析甚至品类分析等判断下一步生产制造的方向,为厂商带来价值,受到战略合作伙伴的广泛关注。
根据线上线下数据自动推送选品建议,为采销提供选品依据的“智慧选品”、根据单品特质形成的不同竞争力计算价格的“动态定价“等,翟松涛也一一作了介绍,都为京东日常运营、促销提供了不少分析思路。
对于京东的技术革新来说,其雄厚的技术基础和完善的技术体系、前瞻性的业务部署以及京东本身渴求为用户带来优质体验的理念都成为其技术前进的驱动力。而对于这样一个非传统企业,其发展据点落实在技术之上,着实是稳健的选择。可以说,云计算与大数据大大改变了电商的营运之路,也为中国市场的“互联网+”时代做足充分准备。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