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跃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动能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6-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国航天员首次进驻自己的空间站、“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嫦娥四号”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奋斗者”号成功坐底、“天鲲号”首航成功……随着我国科技加速发展,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也涌现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6.7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0.3%,快于整体经济增长7.6个百分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科技创新重要性和紧迫性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牵系“国运”的大事。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以来,我们继续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一大批重大创新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墨子”传信、“北斗”组网、“天眼”巡空、“天问”探火等,令世人为之惊叹。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科技工作永恒的主题,“我国在产业、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发展中需要的一些技术是有短板的,攻克这些短板是当务之急。”

  王志刚还表示:“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对重点领域关键产业,补上基础原材料、基础工艺、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的技术短板;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脑科学以及空天技术等前沿领域重点发力,建立技术长板,争取自主优势。”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绝非朝夕之事。“十三五”以来,中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明显加强,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超过6%,在量子信息、铁基超导、干细胞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同时,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陈宇学则指出,当前,我国在科技政策层面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应用基础研究重视程度仍有待提升。一方面,我国基础研究总体上仍游离于产业创新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一大批过去长期从事应用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应用类科研院所转为企业后,在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之间应该起到的桥梁纽带作用趋于弱化。此外,很多企业应用研究能力也相对薄弱。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局会议对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并提出了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魏际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供应链中间存在着链条的短板,有断链和补链的问题,也有强链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不同层面的,强链属于中长期目标,断链是短期受到一些外部冲击,补链就是我们近中期要重点突破的。由于问题和目标的多层次性,综合因素叠加在一起,所以,需要系统思维,综合谋划,根据不同类型的产业和企业,不同供应链的特点,进行分类分层地分析,从而找出需要突破的问题,这是我们下一步前进的方向。”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郭丽岩分析,上半年,我国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以创新强链补链方面,展现出更充足的动力。“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3.2%,比一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69.8%和48.1%,体现出我们在突破产业链瓶颈和促进高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事实上,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作为今年八项重点任务进行部署,并提出“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科技攻关需要一定时间,要尊重科研的客观规律,不能急功近利。“现在国家已对此进行战略部署,提出基础研发十年行动计划,开始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并对科研经费、人才等体制机制进行改革,这些部署都体现了国家对科研创新的重视程度。”

  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公布了新的减负政策: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以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太原理工大学校长黄庆学向记者表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凸显了科技创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性。

  创新的目标是发展。只有将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应用,才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对科技创新来说,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至关重要。当前,创新能力、创新资源、创新人才等方面存在较大不平衡。对于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专家建议在资源配置上进一步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必须重视创新驱动,通过创新驱动解决区域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问题。”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认为,大幅度增加城市与区域创新投入,加大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增加对创新产业的资金投入;优化创新生态,构筑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积极获取区域创新人才,重视人力资本培育,获取创新型战略性人力资源;创造创新的地域文化,打造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学习型区域;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包括强化规划引领、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商务成本、增加人力资本、培育创新文化等。

  未来,科技创新将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发挥哪些作用?科技部也明确回应表示,将按照中央部署,着力以科技创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一是继续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二是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区域创新的增长极。三是健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机制,落实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更加体系化、制度化的政策举措,推动东西部科技合作,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的科技贡献。

  实践证明,伟大事业的成功都是基于创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面向未来,科技创新将为下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人民网北京8月10日电(记者罗知之)据银保监会官网消息,为进一步完善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监管制度,增强非寿险准备金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保险公司准备金管理水平,银保监会对原保监会印发的《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试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形成《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原保监会于2005年颁布《试行办法》,此后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规范性文件。…

  汽油、柴油、航空燃料全线月,一款危险的勒索病毒潜入美国最大成品油运输管道运营商ColonialPipeline公司内网,导致5500英里输油管道关闭,迫使美国东部十余个州进入紧急状态。 这起震惊全球的勒索病毒事件,为工业、能源和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的众多企业敲响了警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