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创新

三个关键词透视中小企业内生动力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7-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韧性、潜力所在。如何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潜力,让中小企业发展更稳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走访相关部门、一线企业调研中了解到,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加快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上“云”用“数”加快数字化转型成为各地各部门增强企业内生动力的关键发力点,也成为广大中小企业积极应对挑战、化解压力的主动选择。

  不久前,安徽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投资的5000万元,让合肥万豪能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留瑜解了燃眉之急。“近年来能源市场火爆,公司发展迅速,但资金压力随之增大。”公司总经理张留瑜告诉记者,关键时刻政府引导基金及时补充了现金流,让企业有了加大技改投入、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底气。

  在江苏无锡,行政审批中心、国土、规划、审图中心……最近惠山经济开发区专员王振华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无锡恒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协调用地的各类审批事务忙碌。“我们为企业做好申报、审批等工作,让企业腾出精力专心研发。”王振华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专员在江苏共有600多名,他们从助企资源对接、促企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针对性服务,助企解难题、增活力。

  加快优质企业梯队建设、运用好资本“助推器”、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化服务……近段时间,多地密集出台专精特新专项规划,推动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聚。

  “优质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基础力量。”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累计培育“小巨人”企业4762家,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8万多家。

  明确评价或认定标准,统筹运用财税、金融、技术等政策工具持续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发展……近日《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将加快构建涵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不可能一蹴而就,三类企业代表了优质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述负责人表示,希望经过若干年的持续培育,优质中小企业里能够有一大批企业成长为国内国际知名企业,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一家生产螺旋锥齿轮加工机床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湖南中大创远数控装备有限公司是不少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

  “企业最难的不是研发阶段,而是市场对企业认知的阶段。以市场为导向,中小企业正加快融入龙头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中大创远副总经理余娟说,一些主机厂使用国产机床后,发现产品效率、精度、能耗都符合要求,开始改变了思路。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国内企业的响应更加快速,能够确保供应链更加稳定安全。

  在15个城市建立产业加速中心和双创基地,累计孵化入驻创业团队、中小企业1500余家……当前,科大讯飞产业加速中心正依托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将核心技术、供应链渠道等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中小企业凭借其创新活力可以对大企业关键环节创新形成支撑,也是激发大企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外在推力。”科大讯飞产业加速中心总经理方明说。

  “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成为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认为,大企业技术储备、人才储备充足,有良好的创新应用场景和巨量上游产品需求,应起着引领和支撑的作用;中小企业应积极融入大企业主导的产业链,实现市场和创新的双重对接。

  展望下一步,以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等“七条链”为着力点,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生态……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近日联合发文,提出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新举措。

  “我们将进一步鼓励大型企业、平台企业完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营造‘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的发展局面。”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说。

  从五金上料到网布模切,再到分穴摆盘、视觉检测……在常州润邦模塑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手机扬声器的每一个生产步骤都由机器人精准“掌控”,10道工序一气呵成,短短7秒钟即可下线台先进设备,此后又投入300万元为每台设备安装协作机器人。如今,这家深耕于精密注塑模具的企业已成为一家中国电声行业龙头企业的重要战略供应商。

  “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产值不断攀升,抵御风险的能力持续增强。”企业负责人梁军告诉记者,公司产值从2015年的不足2000万元跃升至2021年的1.2亿元,今年有望突破2亿元。

  产品设计、车间工厂、物流运输……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将数字化、智能化嵌入生产全链条,带来提质增效的深刻变革。

  “数字化转型为中小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减存提供新选择。”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说,要进一步解决“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难题,激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

  “对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而言,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工信部将研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文件,指导企业明确转型路径。到2022年底,组织100家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为10万家以上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记者 郭倩 刘巍巍 白田田 胡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