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创新

激发创新活力关键在于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7-3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作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内容。习总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规模庞大的研发投入,初步具备了在一些领域同国际先进水平同台竞技的条件,关键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这些重要论述凸显了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供了科学指导。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加快科技创新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推动国内大循环,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而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科技创新是关键;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也需要具备强大的科技实力,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进一步看,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更为凸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的。我们必须要依靠自主创新,把国家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要认识到,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最要紧的是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党的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科技体制改革主体架构已经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还有待提高,知识产权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等等。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以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撑,还需要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打造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良好创新生态。

  构建良好创新生态要激发企业主体的内生活力。一方面,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创新是企业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源泉,是抢占商机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不二法宝,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赢得比较优势,就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强化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力的作用。具体来说,要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加大企业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主导权,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的主体作用。要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支持行业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使企业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有效组织开展创新活动。

  构建良好创新生态要营造环境增强基础研究能力。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我国基础研究虽然取得显著进步,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是明显的。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必须把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引领创新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在总体设计上,要着力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动基础学科与应用科学均衡协调发展,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要加大力度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从中发现重大科学问题,从科学原理、问题、方法上集中进行攻关。在财政投入上,要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适当形式对基础研究加大支持,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扩大资金来源,形成持续稳定投入机制。此外,要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让科学家潜心搞研究,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更多源头支撑。

  构建良好创新生态要深化体制改革释放创新潜能。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这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加快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营造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环境,还要加快推进科研院所改革,赋予高校、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既要发挥市场对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知识顺畅流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要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引导各类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总之,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中央和地方协同发力,切实破除阻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从而全面激发创新潜能,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着力提升国家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能够为厚植我国发展新优势构筑最为广泛、最为持续、最为强大的微观新动能。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电力行业实现结构性转型是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今后五年对于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好在哪里”“难在哪里”“路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梳理。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就是要围绕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和大学这两个基本主体的定位,为企业和大学创造好的环境。

  我们应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反对傲慢和偏见,倡导科技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理念,共同寻求科学的答案解答,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国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综合国力的正确选择。只要全体中国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充分激活中国人的潜能,中国在创新上一定能够“再攀高峰”。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要将就业目标置于更加优先的位置,根据就业目标进展情况,动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力度。

  直播电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当前市场迫切呼唤更加完善的制度规范和正面引导,为直播电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无论范围如何扩大,学学科的核心本质没有变化,它是一门基于学的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当前在扩大学内涵的同时,应该特别注意明确其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

  为保障委托代理实效,应对体制机制挑战,需要抓住机制设计的“牛鼻子”。只有做好权责区分、监管闭环的设计,才能解决委托代理面临“代理人道德风险”的问题。

  在增强主体性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实现本土化,但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建构封闭的纯粹地方性知识,而是以民族性、本土化的形式体现出以全部人类文明成果为基础、面向未来的普遍性内容。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过程中,既要维护全国大市场的统一性,又要考虑到地方发展的差异性,平衡好两者的关键要素在于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和依法行政。

  在当前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制约主要在需求侧,因此“分好蛋糕”以保持消费的稳定和扩大,是“做大蛋糕”即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前提,不“分好蛋糕”也难以“做大蛋糕”。

  正确界定中国知网的相关市场,有利于社会各界包括中国知网、科研机构、高校师生乃至执法机关达成更多共识,在共识基础上回归理性,最终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发展日新月异,部分老年群体好似数字时代的一叶孤舟,积极推进老年群体融入数字时代,享受数字红利,需要全面考量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困境,挖掘背后的影响机制,从而找到弥合路径。

  社会主义协商是我国特有的形式,具有与西式截然不同的特征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通过平等协商得以解决。

  数字化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因此企业必须主动拥抱数字化。换而言之,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适应数字经济、寻求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关键课题,也是“”接续讨论的重要问题,“粮食”“社会保障”“安全”等热议话题都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真扶贫扶真贫”到“真脱贫不返贫”,新征程上我们更需要通过创新观念、激活动力、稳定收入来源等方式,降低脱贫群体的脆弱性,增强其发展能力,不断改善其生活水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