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创新

谈谈岔曲曲词创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8-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岔曲从清乾隆年间创立以来,在二百多年的发展中,涌现出了不少的精品佳作。然而,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体裁,岔曲却还远远不能和诗词歌赋相比肩,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

  一个主要原因是岔曲自身承载的文化内涵不够。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无论是哪一种文学样式,它们所体现出来的,都不仅是一种文学的美感,更有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所谓“文以载道”是也。我们能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了解那个时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所思所感,这对于历史是一个有力的补充。而在这方面,岔曲无疑是薄弱的。

  岔曲的基本格式,总不过是描写风花雪月的文字游戏,虽然后来也出现了很多铺陈演绎古文而成的岔曲(如《秋声赋》《赤壁赋》等),但大都以消遣笔墨为主,在因寄所托上表现的不是太突出。这也成为岔曲无法升格为一个独立的文学样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岔曲在创立之初,演唱者群体的文化素养是比较高的,曲词也曾以典雅著称,甚至有人将岔曲的演唱比喻为一种“文人唱诗”的艺术,然而在者这一领域中,以创制岔曲闻名的写家,二百年来却显得寥寥无几。最知名的莫过于溥儒(溥心畬)、溥僡(溥叔明)兄弟二人,他们二位的《寒玉堂岔曲》《蕉雪堂曲文集》无疑是岔曲中的明珠,至今仍为人所称道。

  溥氏兄弟之所以能够将岔曲的写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除了他们自身具备过硬的国学基础之外,还跟他们能够将自身的经历与阅历融入岔曲有一定关系。古人所谓“诗言志”,溥氏兄弟将自己那种“飘零身世感,忆动故园心”的情愫寄托到岔曲的写作中,因此他们的作品能远迈前人,表现出一种深邃幽远的艺术感染力,作为独立的案头文学亦有着较强的欣赏性,再加上谭凤元等人精彩的演唱,更让人思之神往。

  从历史的经验上看,岔曲如何能升格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学样式,关键还是在于提升和拓展自身所担负的文化内涵。打破那种固有的吟风弄月的笔墨消遣的窠臼,去反映更为深刻的社会问题。这正如宋词从花间小令发展为豪放慢词一样,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岔曲要想进一步升华自身,真正成为一种雅文化,这是非走不可的一步。

  虽然岔曲的曲词多用古风,跟现今的文化环境并不十分统一,但是诗词歌赋发展到今天,依然能够传承有序,不绝如缕,亦有许多人精于此道,这就说明了,古风并不影响文学形式的传承和发展。关键在于有没有潜心于其中的写家和能不能出现有深度的作品。

  不可否认的是,岔曲虽然也有一定的文学性,但是这种文体离“登堂入室”还有一定的距离。即使贤如溥儒、溥僡者,恐怕于他们自身而言,岔曲的写作也无非是一种“雕虫小技”,只是他们文学创作的冰山一角,而远非全部。岔曲要想升格,必须要有为它潜心钻研的写家不可,只有打破了岔曲和文学之间的壁垒,岔曲才能有一个大的发展。这就像金庸、梁羽生、古龙之于武侠小说,柯南·道尔之于侦探小说一样。而岔曲地位的提升,仅仅靠一两个人的带动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一个传承八角鼓文化的群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实现。

  也许有人会说,岔曲的形式过于狭窄,作品难以体现出深度和广度。然而武侠小说的题材不同样很狭窄嘛,但是经过众人的不断拓展,产生了许许多多有深度、有思想性的武侠作品。那么岔曲也同样可以在深度和思想性上进一步发展下去,在新时代产生更潜心研究的高手,将这种文学形式推到一个更有品味更有文学价值的高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