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五大关键词:从全国看科技自立自强
面向未来,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一个关键是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到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科技创新关键词?释放出哪些信号?
“我们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基础创新能力就要过硬。”今年全国“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达了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和关切。
困扰中国科技发展的“卡脖子”之痛,根在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代表指出:“当前我国面临一些‘卡脖子’难题,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基础不牢”。
“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规划纲要草案打出了强化基础研究的创新组合拳。
“基础研究是科研的总开关,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打牢基础。”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赵继委员表示,做强基础研究才能将技术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些政策有的放矢,含金量高。”周玉说,只有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中发现重大科学问题,加强基础研究,才能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5G遇上北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上,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董事长郑杰代表向人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当5G与北斗融合,将形成一个从天上到地下全范围覆盖的信息服务网络,构建高精度、高可靠、高安全的新一代信息时空体系,持续释放科技创新带来的发展动力……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代表了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对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卡脖子’难题,掌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至关重要。”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委员说。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毫米波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董胜波委员认为,我们应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统筹上下游创新主体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形成创新合力。
规划纲要草案鲜明地将人才定位为“第一资源”,强调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受制于压任务、定指标、求数量等一些科研评价倾向,不少科技人员表示“压力山大”。
“这种算工分式的做法,会让一些科研人员急功近利。”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委员说。在袁亚湘看来,应取缔不合理的评价指标,破除不利于科研人员健康成长的“藩篱”,让他们安心、潜心、舒心研究。
坚持问题导向,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方位为科研人员松绑,拓展科研管理“绿色通道”,这些暖心的政策令来自科技领域的代表委员们非常振奋。
“创新正从单点突破走向融合发展。”全国代表司富春说,“期待这些政策尽快落地生根,让广大科研人员更有获得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上下游共同进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要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规划纲要草案就“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
“英雄不论出处,能者尽展其才。”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代表认为,“揭榜挂帅”等机制的实施,能让企业和更多创新主体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形成“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良好局面。
“‘揭榜挂帅’就是要让能者上、让有为者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代表认为,科技创新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有先进的原创科研成果,“立地”就是要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从科学技术到管理模式全方位创新。
面对新一轮科技浪潮,如果仅靠“一招鲜”,很难“吃遍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联合攻关,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五指并拢成一个拳头打出去才有力。”赵继委员建议,由龙头企业当盟主,各相关企业、科研单位及投资机构共同参与,研发关键共性和前沿核心技术。
“企业投入的增长释放了创新创造的热情与活力。”沈阳鼓风机集团董事长戴继双代表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赢。
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代表说,近两年公司研发费用实现翻番增长,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公司,目前公司聚集了近百名归国留学人员,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
“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说明国家对企业创新充满信心和期待,让我们备受鼓舞。”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代表认为,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政策活了,创新活水就能充分涌流。(记者胡喆、徐扬、杨思琪、董瑞丰、孔祥鑫、李鲲、张紫赟)
针对美方近日出台《芯片和科学法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8日表示,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中方将继续关注法案的实施情况,必要时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北京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绿色生活季”小程序暨北京个人碳账本正式上线,为市民积极践行绿色生活、参与减污降碳提供重要抓手。
实验所展示的远距离全光同步技术,为构建复杂的同步光力系统网络奠定了基础,有望在光通信和时钟同步等领域得到应用。
近日,科学家发现了定殖于玉米茎木质部伤流液内具有固氮能力且高度保守的核心细菌微生物组,它们为玉米提供了氮素营养并促进根系生长。相关研究成果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下简称资划所)植物营养团队完成,并发表于《自然—通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团队研究报道并详细描述了在辽宁凌源热河群九佛堂组发现的帆翼龙科一新属种——坎波斯凌源翼龙。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PeerJ。
地球上的水可能是由太阳系外缘的小行星带来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数十亿年前海洋在地球上如何形成的奥秘。
目前的陇原大地绿树成荫、瓜果飘香。走进甘肃省定西市三牛农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牛农机),车间繁忙有序,劳动气氛热火朝天。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细菌性皮肤感染的新方法。在最近发表于《自然》杂志的论文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的新见解,或将带来治疗细菌感染和皮肤伤口的新疗法。
由德国哥廷根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对天然双层石墨烯开展的高精度研究中,发现了新奇的量子效应,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解释。
8月16日,烈日如火,重庆市科技特派员、重庆市农科院果树专家张云贵赶到果农贺君丽的果园里,来不及喝口水,就急忙查看果园情况。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早在1998年就开设了心理科。2020年9月,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主要是看到心理门诊里亲子冲突与学习有关的非常多,但到底是孩子不愿意学,还是确实没能力学,其中原因还应细分。
“华西牛”育成!我国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前不久,在第二届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峰会上亮相的“华西牛”,打破了我国肉牛主导品种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
我国科研人员揭示了东亚带地区洞穴生物的迁入规律,并解析了影响地表生物迁入洞穴的主要因素。该研究提升了对洞穴生物多样性进化历史的认知水平,对地上、地下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实现中交,意味着项目设备安装全部完成,为下阶段试生产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发现了兰科盆距兰属的一个植物新种。
- 标签:本站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
-
创新的五大关键词:从全国看科技自立自强
面向未来,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
-
新春走基层丨智造、创新、有盼头……听听威海人2021年的关键词
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市梳理了需要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24个重点问题,以问题解决推动“五化”重点任务落实…
- 37个创新创优电视节目中透视出的“关键词”!
- 以创新和精品引领网络文学风尚
- 文化瑰宝让中国“腾飞”
- 以科技创新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 文化综艺这样创新有“看头”才能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