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创新

宿迁宿城:5个“关键词”铸就“黄金十年”_ 龙虎网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8-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龙虎网讯 十年,在历史的洪流里只是一瞬,但对于一座城市来讲,却可以是一段沧海桑田的巨变史——地区生产总值连跨2个百亿级台阶,规上工业总产值今年将突破300亿元大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万元,城镇化率提高了8.2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考核跻身全市第一方阵……这就是宿迁市宿城区,一座“颜值”和“气质”兼修的城市!在这里,人们仿佛能听到城市生长拔节的声音;在这里,人们仿佛能感受到城市交通欢畅的脉动;在这里,人们可以触摸到城水相融的绿色生态之美……

  “十年间,宿城从大力实施‘六大战略’,到明确‘四个宿城’发展定位,再到矢志‘三争三创’奋斗目标,高质量发展主题永恒不变。我们始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各项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创造了跨越赶超的‘黄金十年’!”8月19日下午,在“奋进新宿迁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宿城专场上,宿城区委陈伟给出五个“关键词”,让我们可以从中检验宿城这“黄金十年”的成色。

  因改革而兴,靠创新而强。宿城始终传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把改革创新的基因注入现代化、融入新征程。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融合,全社会研发十年累计投入48.6亿元、年均增长15.8%,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个数较2012年增长13倍。激光光电产业“从无到有”“由有向强”,集聚了嘉泰激光、华科创智、宿芯电子等产业链企业82家、年内产值即将突破50亿元,成为全国除武汉之外的第二大激光产业集聚区。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网络创业、返乡创业、草根创业等“十大创业群体”竞相发展,新增企业2.2万家、个体工商户11.2万户,年均分别增长29%、21%,实现了“淘宝镇”全覆盖。

  纵深推动“放管服”改革,创成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政务办理环节平均压缩55%、申报材料平均减少71%、办理时间平均缩减70%以上(比如,企业开办“一件事”由2012年平均时限30天办结压缩至0.5天全流程办结),“宿迁速办•宿城服务”成为响亮品牌。

  乘着“四化”同步集成改革东风,高质量实施8大领域264项重点改革事项,共获批国家级试点示范13个、省级试点示范43个,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等工作获国家级推广。

  从怀揣“工业强区”梦想,到具备创建“全国工业百强区”雄厚基础,工业加速奔跑。宿城一手壮大主导产业、一手培育先导产业,持续推动龙头企业阔步前行、规模企业“强筋壮骨”、小微企业加速成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4家、销售超亿元企业90家、“专精特新”企业35家。

  从传统农业大区,到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单位,农业转型提质。宿城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累计新增高标准农田34.1万亩、占全区食用农产品耕地面积的71.9%,中江、大华、瑞华3家企业获批全国种业五十强,全区良种覆盖率达98.5%,粮食单产超全国平均水平18%,创成全国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区。

  从低层面、分散化的单一商贸业,到现在新业态、新模式的竞相涌现,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西湖路、幸福路、宿城新区三大商圈错位发展,楚街、宝龙二十四街“烟火气”升腾,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十年前的3.4倍。电商直播、数字经济、信息技术等新兴服务业异军突起,累计建成5G基站1076个,在库数字经济企业53户、2021年完成营业收入67亿元。

  昔日的苏北小城,正朝着“全国城市治理样板区”、全国最具特色的中心城区大步前进。实施总投资531亿元的217项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建成区面积从38平方公里增加到60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从不到25万增加到39万,成功摘下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等多项桂冠。

  过去的落寞农村,正向着极具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城镇演变发展。完成“厕所”建设任务,镇域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6个、美丽宜居村庄60个,大力开展农房改善,同步实施镇区“六个一”工程,1.6万户搬迁农民过上了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立足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深入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行动,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仅用98天完成中运河治理,推动大运河宿城段生态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

  加强污染防治,特别是2020年以来累计实施32个项目、投入16.7亿元,去年PM2.5和空气优良天数改善幅度全省第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50天增加到295天,生态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月堤湖生态公园、牛角欢乐田园度假区、朱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等农文旅项目先后建成,耿车镇刘圩村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古黄河风景区创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区新增酒都公园、项王故里等6个3A级以上景区,成功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单位、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单位。

  “宿城的形象就是宿迁的形象、宿城的开放就是宿迁的开放”,宿城致力以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朋友圈”日益扩大,从经贸到人文、从官方到民间、从人员往来到项目合作,建立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多达50个、直接投资的达到18个,实际利用外资累计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

  “承载力”逐渐彰显,落户30亿元以上项目11个,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在省内排名10年上升37位;举全区之力建设运河宿迁港产业园,着力打造全市“对外开放窗口、产业集聚高地、公铁水联运枢纽、产城融合试点”。

  “出海梦”照进现实,运河宿迁港建成以来,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4万标箱、货物吞吐量5500万吨。如今的宿城,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运河宿迁港“通江达海”,中欧班列、远洋货轮昼夜穿梭,一个流动的开放宿城正彰显出勃勃生机。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宿城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咧嘴笑”的事情越来越多。

  聚焦脱贫攻坚,全区2.36万贫困户、26个贫困村“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全部脱贫,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00%、158%,全面小康的质感和温度不断提升。

  坚持“生命至上”,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宿城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到了患者零死亡、医院零感染。大力推进全民健康防线建设,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龙河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正式运营,创成甲级卫生室3个,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7岁。

  提升民生品质,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累计新建改扩建学校121所、新增学位10.1万个,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树立从“水源地”到“水龙头”一体化理念,实现从“守在湖畔没水喝”到“城乡同饮一湖水”的转变;人民群众安全感测评稳居全市前列,连续14年被评为江苏省平安县区。

  坚守核心价值,主动扛起创建文明城市主力军担当,2014年助力全市高分通过省级文明城市验收,2017年以总分第一创成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

  这5个“关键词”里,一“笔”一“划”都凝聚着宿城区广大党员干部戮力同心的奋勇拼搏和宿城人民紧跟紧随的倾情助力。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陈伟表示,宿城将踔厉奋发、勇挑大梁、坚毅前行,全力推进全省争进位、苏北争一流、全市争领先,全力创建“全国工业百强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城市治理样板区”,在现代化新征程中高标准打造城市核心区,为“强富美高”新宿迁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宿城贡献!(侯苏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