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平:深化改革创新加快经济转型 推动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
第一,我国形成现在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东北地区的贡献功不可没。之所以中国现在有这样的发展,让美国忌惮,东北地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历史上看,国家三线建设时,得到了东北企业的支持,包括图纸、资料、设备、人员等。例如,二汽是一汽援建的,东方电机是哈电援建的。
第二,东北土地肥沃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做了很大贡献。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0%左右,商品粮产量占全国的40%左右,每年调出的商品粮占全国的60%。江浙地区地少人多,所以粮食产量主要靠东北。
第三,东北地区老工业企业的存在,使得我国企业在对外合作中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老工业企业有较高的生产力,尽管做出来的有些产品与国际水平相比有差距,但这些企业的存在,使外国公司到中国来投资的投资成本大大降低。例如,沈阳制造的百万吨级的石化乙烯压缩机,这个压缩机如果不能制造出来,那么买外国人的设备就接近二千万元人民币。因为我们自己能够生产制造,所以外方设备的价格马上可以降到一千多万元人民币。另外,像高档的数控机床,外方都是向我们要高价,我们一旦能做,他们就马上降价40%~60%不等。因此,东北在这方面的贡献是非常明显的。
习总十分牵挂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对于东北地区的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如何学习习总的讲话精神,有两方面建议:一是“怎么看”,即认真领会、坚决贯彻中央对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二是“怎么办”,即全面正确地认识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三是“怎么干”,即明晰新时代推进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任务。
2018年9月,习总在沈阳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 “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要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角度去把握,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撸起袖子加油干,重塑环境、重振雄风,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这是总对东北发展的殷切希望。
习总在几次讲话和批示里特别把东北地区发挥的作用和地位用“三个事关”给出了充分肯定。第一,事关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现;第二,事关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第三,事关我国周边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这三个“事关”充分说明了东北的重要性。
习总提出,东北当前遇到的困难,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和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靠深化改革。在世界经济周期性的调整,特别是世界经济整体下行的趋势下,我国经济发展承受了很大压力。在这个时候,东北首当其冲,承受的压力更大一些。习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东北存在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思路。
习总在谈到东北全面振兴时,专门提出了四个“着力”: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非常深刻的认识。
习总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做到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提出东北振兴发展的路径要油头化尾、煤头电尾、煤头化尾、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说出了东北未来的发展方向。
习总指出,东北现在已经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应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新时代东北振兴,一定要有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解放思想,转变思路,抓住机遇,跟上时代,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打好发展的组合拳,奋力走出全面振兴的新路子。在学习领会习总的讲话精神时,一定要深入思考、深刻琢磨两个概念:一是什么是东北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二是什么是东北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东北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呢?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即要求不再单一地讲东北的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而是要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角度来审视。要从老工业基地调整的单一角度跳出来,统筹推进结构优化、经济转型,特别是要使思想观念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相适应,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适应。
什么是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习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专门提出要高质量发展。东北经济怎样才能高质量地发展?这也是我们应该很好学习和深入思考的。
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总首次提出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彼时正是我国经济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2017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总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新发展理念,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
2018年年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总围绕高质量这一主题做了详细的阐述,明确提出了八项任务:
第一,高质量发展要解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第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保护产权政策,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第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市群质量,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
第五,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有序放宽市场准入,促进贸易平衡,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有效引导支持对外投资。
第七,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中国的经济结构,在世界统计门类中占了95%,在国家统计的300多个大类里,基本95%以上都供大于求。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存在产能过剩和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矛盾。由于供给侧上存在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很好地研发制造出用户需要的产品。习总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时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将深刻影响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
在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对华为、北斗、5G、智能制造等进行打压,说明我国高质量发展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提升,这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东北地区要高质量发展,应该怎么做?研究认为,至少有九个方面应这样做:第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地方经济有一些波动,这是随着世界经济波动而变化,是应该有的,但是这个波动的波幅应略小,要熨平,要把波峰尽可能降到低点,对经济方面的影响小一点。另外,间隔期或者持续的时间不能太长,太长对经济影响太大。如何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把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关系处理好,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区域政策,能及时跟上、协调好,是门大学问。
第二,产业结构实现合理化和高级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基本路径。在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发展主要靠生产能力的扩张,导致高耗能、高污染、重化工产能过剩,在这一阶段生产什么都卖得出去,往外卖什么东西都能赚钱。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这种状况已经不复存在,生产的东西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要环保、绿色,同时性价比要高,否则会被市场淘汰。因此,要提高产品的价值链、附加值,使经济向中高端发展。
第三,投入产出效率要不断提高。效率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标准,高质量发展必然伴随着高效率。如果效率很低,经济发展就肯定会受到很多制约。当前,经济发展受到环境问题、土地问题、劳动力问题等的约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就更要求经济发展提高有效供给,尽可能地降低和不产生无效供给。
,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土地的约束越来越强,过去主要靠土地、资源、劳动力红利的投入,这种主要靠要素成本投入来扩张发展的路子越走越难,因此现在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国内来看,应该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样,腾笼换鸟,走创新的路子,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依靠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来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第五,商品和服务质量持续提高。进入高质量经济发展阶段后,要从过去的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不断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务。第六,绿色可持续发展。过去高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不可再持续下去。现在中央对环保的督察非常严格,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尽可能小地消耗资源,同时要对环境进行很好地保护,通过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体系,通过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形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七,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群质量。推进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提升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
第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不断满足。习总在一次讲话里说得很深刻,用四字成语归纳起来,即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概括起来一句话,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及时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九,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出口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特别是习总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未来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很重要。
随着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政策落地,东北经济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经历了2014—2016年的低谷后,从2017年开始,东北经济形势出现了变化,回稳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特别是辽宁省,主要经济指标都由负转正,也结束了增速连续两年全国垫底的局面。
2018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分别为9.8%、5%和3%(同期全国增速为6.2%),如图2-1所示。可以看出,东北三省全国垫底的状况大大改善,形势喜人,东北三省已经从谷底走了出来,这是非常强的利好信号。
2018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分别为3.7%、1.6%和-4.7%(同期全国增速为5.9%),如图2-2所示。
2018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分别为6.7%、4.8%和6.3%(同期全国增速为9%),如图2-3所示。
2018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进出口总额分别约为7 546亿元、1 363亿元和1 748亿元,分别增长11.8%、8.6%和36.4%(同期全国增速为9.7%),如图2-4所示。
2018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约为2 616亿元、1 241亿元和1 283亿元,分别增长9.3%、2.5%和3.2%(同期全国增速为7%),如图2-5所示。
与2018年相比,2019年东北地区经济释放出更多回稳向好的信号,其中辽宁省经济运行基本已度过了最困难时期。初步研判,2019年东北地区经济回稳态势将更加稳固。
预计辽宁省将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黑龙江省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考虑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数据做实等因素,吉林省经济数据将出现一定波动。同时,东三省内部不同地区的行业企业的分化趋势可能进一步加剧,一些重点领域的风险变化需要高度关注。
在讲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东北经济也有很多问题。要做到稳中不忘忧,好中知难,越是形势有所好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大量的体制性机制性的结构性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如何加快统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转型,仍需要付出艰辛努力,这也是东北发展中绕不过去的坎。
要由传统工业产业为主向科技创新型服务产业为主转变。东北过去主要是提供单一设备为主,现在的要求是为客户提供精准化、差异化和定制化的服务,提供总体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提高产品的技术和质量,另外还要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由城市功能缺失、单一型向承载集聚、辐射、引领带动型转变。要改善城市功能规划的问题,比如沈阳、大连作为辽宁的中心城市,要起到承载、聚集、辐射、综合带动作用,这是过去比较欠缺和不足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问题、市政基础设施的优化和功能园区问题、完善城市配套服务的问题,以及如何打造宜居的环境,这些都对城市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转型要求。
由事后扶贫济困型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型转变,这也是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从更高的要求来说,能够让老百姓
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重点解决好就业、养老、医疗、住房、入托、出行难等问题。这也是全国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初衷,要始终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四)生态转型
由工矿生产型向山、水、林、田、湖、草和谐共生和宜居、宜业、宜游型转变。有些城市因矿而设,因工业而发展,这种工矿型企业,对城市周边的发展考虑不多,很多城市在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处理、水体环境、城市绿化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存在综合治理的问题,这也是绕不过去的坎。
习总反复强调,东北地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2013年,党的以后,习总的第一次批示就讲到了东北的体制机制问题。如何找到解决出路,要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营商环境优化还需持续加力,加快构建新型的“亲”和“清”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二是国有企业改革进展不够快,需要解决发展的历史包袱问题;三是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四是一些领域显性和潜在的风险仍然较大,需要解决好民政领域的短板、欠账等问题。
经济结构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从东北的情况看,经济结构不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1. 经济发展方式,要从过去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3. 经济发展理念和思维习惯,由以往习惯发文件、检查管制,向学习使用经济、市场、法律和政策手段管理经济转变。
1. 在对外开放方面,对外贸易中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低,尤其是服务贸易不发达,服务外包业务总量还很小。2. 在区域合作方面,对内开放格局不大,区域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不突出,对国家推动区域协作的政策、战略把握不深、运用不够。
3. 在融入国家开放战略方面,对外开放平台、通道、贸易和投资之间缺乏统筹推进,外向型经济建设滞后,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大格局尚未形成。
1. 体现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对新发展理念理解不深不透。2. 体现为“以官为本、权力至上”,仍然存在“我管的企业” 这种思想。
习总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出了东北高质量发展的“六项重点任务”。习总的重要讲话,远瞩、统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既是路线图,又是方,为新时代东北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原则和行动指南,对于我们推动新时代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良好的营商环境具有“洼地效应”“连锁效应”,能使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汇流聚集,形成强大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体制机制是东北优化营商环境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最核心的是处理好“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关系,政府对企业应是“无事不插手,有事不撒手,难事不放手,好事不伸手”,要改变办什么事都要找人、托人的现象。只有打赢这场攻坚战,才能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水平,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习总提出:“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坚持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要“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直击制约东北振兴发展的要害。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唯有持续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和支撑作用,通过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扬长补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1. 激发创新动力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关键是要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住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趋势,推动实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向产业链的中高端迈进,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2. 激发创新动力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重点是要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一方面,传统产业“老”中生“新”,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各类新技术、
、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叠加共振,为振兴发展积聚了后劲。3. 激发创新动力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根本在于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东北地区科研院所、高校众多,是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家底”。但目前看,这一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强大的发展优势,科研投入少、成果转化难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深入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高地建设,拓展创新发展空间。通过不断加强科技供给能力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4. 激发创新动力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人才是第一资源。应根据东北地区的具体情况,针对管理、科研和企业发展的问题和需要,深化稳定人才政策、激励人才政策、吸引人才政策和优化人才政策,激发人才的活力与潜力。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进入新时代,“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不应再成为“流行曲”,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才是未来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主旋律”。要拿出时不我待的干劲、百折不挠的韧劲、敢想敢干的闯劲,牢牢把握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加快结构调整和新动能培育,坚定走对、走实、走好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优质发展的振兴之路。
习总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合作,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要以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为依托,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使南北互动起来。1. 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哈大齐工业走廊,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主动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东北地区扩大开放提供载体和平台;积极主动推进辽宁与江苏、吉林与浙江、黑龙江与广东、沈阳与北京、大连与上海、天津与长春、哈尔滨与深圳对口合作,在互动交流中实现互惠共赢。
2. 面向省内,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发挥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其他城市和区域的发展。
3. 立足东北,要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加强各省份在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的合作。以深入融入“一带一路”为契机,探索共建“东北亚经济走廊”,引领东北地区实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4. 放眼全国,要深入推进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当前,东北地区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地区的合作仍然不够紧密,有非常大的交流合作空间。一是要加强与京津冀地区的合作,共同打造环渤海经济圈。与辽宁省紧邻的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对东北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巨大。二是全方位推进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东北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是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东北振兴与“三大战略”对接融合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跨区域合作、实现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
5. 推动互鉴政策经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借鉴东部地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全面优化投资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对接省市民营经济发展经验交流,完善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和法治环境等。
6. 搭建平台载体,探索共赢发展路径。加强重点区县和功能区合作,促进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开发开放平台之间的交流对接,确定各对接省份内部区县之间的合作关系。
习总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和深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环境监管、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等生态文明改革举措,加快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使东北地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独特资源和优势,推进寒地冰雪经济加快发展。1. 切实加强粮食生产。要加快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稳定发展水稻生产,重点支持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发展优质粳稻,并在其他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适当发展水稻种植。
2.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东北地区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区域性特征明显的特色农业。东北地区要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全力抓好特色产业的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巩固品牌地位。
3. 完善农业体制机制。充分结合东北地区自身特点,积极发展合作制经济,将家庭联产承包制、商品经济、股份制经济引入合作制经济中,大力发展高水平的集体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科学、现代的经营管理促进特色农业发展。
4. 加快建设一批生态旅游目的地,使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巨大优势。要充分利用独特资源和优势,建设冰雪运动基地,推进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发展,承办大型冰雪赛事,开展冰雪人才培养培训。
习总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对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提出一系列要求。要把对外开放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构建内外联动、陆海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1. 突出东北特色,构建开放格局
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沿边地区开发开放为支撑,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龙头,以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依托,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互利共赢。
进一步发挥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东北沿边地区的开放带动作用,以主要交通干线为轴线,以沿海港口和沿边口岸为支点,做强开放型经济。建设大连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
一是要加快探索创建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16+1”经贸合作示范区,使其成为辽宁全面开放的标志性品牌。
三是要推进大连金普新区、长春新区、哈尔滨新区以及一批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升级,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聚集度,使其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
习总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要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按时完成脱贫任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好城乡生活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要加大东北地区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支持东北地区轨道交通、集中供热、网络宽带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政府贴息、银行垫付等方式,冲抵养老保险缺口,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2. 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资源枯竭城市和独立工矿区、老工业城市、国有林区和垦区以及重点镇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任务。
3.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支持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对吸纳就业量大的产业进行政策和资金扶持。支持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4.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优化发展高等教育,实施高等教育提升工程,加强高校能力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形成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学科群,建立具有科研及人才培养强大实力、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的学科体系和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提升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东北振兴,关键在党,确保习总提出的六个方面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必须瞄准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 要加强东北地区党的建设,全面净化党内生态,营造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要始终牢记习总的要求,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
2. 要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提高领导能力、专业化水平。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立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把担当作为者大胆用起来,让敢于担当蔚然成风。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出真招、办实事、求实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本文作者介绍:东北亚经济研究院是东北财经大学汇聚校内外优势资源创建为服务国家面向东北亚需求的高端新型智库、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和研究人才的培养基地,将为建言献策、服务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组织、资源和机制保障。)
- 标签:本站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
-
周建平:深化改革创新加快经济转型 推动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
第一,我国形成现在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东北地区的贡献功不可没
-
五大关键词拆解邮储银行2022年中期“成绩单”:成长、责任、提质、转型、创新
8月22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658.SH,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
- 改革创新相辅相成(今豫言)
- 软件定义汽车创新定义价值
- 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和特征
- 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 创新精神再度成为“关键词”
- 从不同文化文明的差异中获得想象力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