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创新

深化改革创新 办人民满意教育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8-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党的以来,长泰区委、区政府将教育事业列为民生工程之首,着力抓公平促普惠、抓项目促均衡、抓保障促稳定、抓党建强根基,持续深化教育改革,补齐教育短板,提质增效成果显著,全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小学教育优质均衡,中学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连续五年获市初中、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县,荣获省“教育工作先进县”。

  “这十年,长泰区始终立足教育优先发展。”长泰区教育局、局长林来成介绍说,“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召开多种形式会议,聚焦群众教育期盼,推行系列改革措施,研究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规划引领,推行普惠政策。区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分管领导具体抓教育,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教育局党委,选优配强教育系统领导班子,统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制定“全面改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教育补短板等系列普惠性强的政策文件,“两项督导”省级评估验收获得“双优”。

  以强带弱,创新办学模式。长泰率先探索实施城区小学名校办分校、强校带弱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推行行政人员和教师双向交流,打造长泰一中和四所实验小学集团,特别是一中加挂了漳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二中发展普职融通特色办学,有效留住优质生源,推进城乡优质均衡。创新办园模式,采用龙头带动、精准帮扶,做好主园办分园和村集体办幼儿园,提升保育保教质量,成为漳州市唯一的省幼小衔接实验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9.7%,公办幼儿园占比73.2%,普惠性占比100%。

  回应期盼,办好优质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突出素质教育,培育示范品牌,提振教育质量。在边远农村校,开辟定时专线公交车,探索寄宿制学校,满足群众需求。在城乡学校,创建省市级示范园9所,省级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校12所,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通过率中学100%、小学70%,各项占比全市领先。落实“双减”政策,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推行午餐工程、清凉工程,开展师生书画展、思政示范课等九大系列活动,联合区文联7个协会,与学校结对共建,举办特色培训,丰富课后服务形式,实现负担减下去、质量提上来。坚持五育并举,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行非遗进校园,用好乡村少年宫,抓好163个学校社团,办好竹编、芗剧、成语、书法、国学、古琴、足球、排球等特色项目,打造一批省市文明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特别是林墩中心小学获全国德育工作典型经验;马洋溪中心小学“小信鸽”项目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

  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区政府优先安排教育经费预算,持续加大教育投入,2012年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40.46亿元,保持了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特别是教师待遇水平持续提升,2021年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为14.7万元,略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教师幸福感荣誉感不断增强。

  学校布局拓展优化。十年来,累计投资11.07亿元,新建48个教育建设项目,新增建筑面积34.6万平方米,新增中学学位7000个、小学8700个、幼儿园5700个。通过城区抓扩容、经济开发区建新校、岩溪镇办分园、其他乡镇重提升,形成了农场、岩溪、陈巷文教新区,让群众就近享有幼儿园、小学、中学连片优质资源。新建枋洋村、甘寨村等10个村办幼儿园,全区率先实现所有乡镇都有一所独立的高标准乡镇中心幼儿园,城区符合政策适龄儿童100%入读公办园。

  技术装备升级完善。十年来累计投入2.4亿元,添置图书、课桌椅、音体美卫器材、多媒体设备、师生电脑等教育技术装备,全市率先实现校校通直饮水、一师一机、“三通两平台”建设、所有中小学都有一间录播室,特别是全区所有教师学生宿舍、中高考考点、中学教室全装上空调,育人环境显著提高。

  “立德树人师为先,这十年来,长泰不仅重视招录教师以充实队伍,也注重名师培养与师资交流,提振教师精气神,带动教育风气整体向上。”林来成说。

  纳新交流,提升教学水平。长泰区2012年以来,招聘749名教师和52名编外幼儿教师,优化队伍结构。实施校际交流机制,促进农村、城乡校间教师柔性互动。坚持名师培养与教研攻关相结合,推行“片区研训”“同课异构”等模式,成立29个名师工作室和3个“劳模工作室”,组织名师送教送培,选送培训深造,对接强校名校,进行教研互动,提升教师教学技能。

  规范从教,涵育师德师风。下发《漳州市长泰区关于提振教师教书育人精气神的实施意见(试行)》《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进行最美教师评选和优秀教师表彰,组织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以典型带动师德水平提高。

  “铭记使命担当,走向更好未来。”林来成表示,在今后工作中,长泰区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计划投入10亿元、建设22个项目,力争到2025年,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回应和满足老百姓对“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期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