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极具示范意义的创新
我与敦煌缘分深厚,敦煌是我的“文学故乡”,也是我文学创作的一个母题。从19岁开始写下第一首关于敦煌的小诗,多年来,我以敦煌为题材创作了短制、抒情诗、长诗、诗剧、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敦煌本纪》,更是将我对敦煌的热爱、深情、敬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与敦煌有关的片言只字,我都悉心关注。7月30日晚,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甘肃新媒体集团联合甘肃演艺集团、甘肃省歌舞剧院举办的《丝路花雨》全球网络首播,我也是那20余万线上观众之一。
这是一种新鲜的、直观的、跨时空的传播形式。多年后再看这部舞剧,依然很惊艳,每一次看都像第一次般怦然心动!
第一次看《丝路花雨》演出是在20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当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美轮美奂,音乐也让人难忘。后来还看过好多次,都是陪着全国各地来甘肃的诗人、作家、画家等艺术界的朋友看的。每个人对敦煌的想象不一样,有朋友来甘肃,就带他们去敦煌,去看《丝路花雨》或《大梦敦煌》,我就是个解说员。
敦煌文化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根源性的,包罗万象,层峦叠嶂,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高地,是一座文化高峰。这座文化高峰,随着时间在增高、成长。敦煌文化绝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活态的、现在进行时的文化存在。无论是《丝路花雨》这样的舞台艺术创排,还是我的小说《敦煌本纪》创作,其实我们和古代工匠一样,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去解读、阐释敦煌文化。
如果敦煌是一颗巨大的钻石,不同的人只不过是获得一个切面,度切面拼合起来,才能折射出敦煌文化的璀璨。对这颗瑰宝,我们穷尽舞蹈、音乐、文学、绘画、书法各种艺术手段,通过报纸、书刊、电影、舞台、网络各种传播渠道来讲述、阐释,都不为过。
这次将《丝路花雨》搬到网上,打破了剧场的局限,突破了物理空间的边界,内容的亲切感与载体、环境的陌生感,更能显出这部舞剧的张力。新甘肃奔流新闻稿件中提到“云端绽放”的表达,非常精妙。《丝路花雨》里主人公英娘的艺术设计,借鉴了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形象,而“飞天”就是香音神,本来是属于天上云端的存在。而“云”又是一个互联网领域的重要词汇,两者的嫁接,可谓天衣无缝。
从剧院到网络,《丝路花雨》拥抱一拨又一拨、一代又一代的观众,经受住时间考验,成为中国舞剧经典。我的文学创作直接或间接地也受过《丝路花雨》的启迪,可以说是和这部剧一起成长,看着这部剧一步步成为国家经典。说到底,无论艺术还是传媒,最后拼的还是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以及技术创新。《丝路花雨》这次全球网络首播,本身就是一次极具示范意义的创新。(新甘肃奔流新闻记者张海龙整理)
- 标签:本站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
-
一次极具示范意义的创新
我与敦煌缘分深厚,敦煌是我的“文学故乡”,也是我文学创作的一个母题
-
“网络流行语”的古文表达特别搞笑网友记住这些秒变文化人
互联网上有很多流行语
- 关于创新的名言警句
- 2020考研英语一作文预测范文:创新与勤奋
- 小学生“请假条”火了通篇用文言文表达老师:没理由不批准
- 全国高校创新英语挑战活动开始啦!
- 面试“名言警句”三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