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创新

浅谈国学文化传承与创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1-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并陆续涌现出了一大批像鲁迅、老舍、巴金、沈从文、臧克家、冰心等白话文大家,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繁荣了白话文创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数不清的优秀文学作品,激发了热情,昂扬了精神斗志,汇聚成必胜的信念,帮助我们走过十四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

  但我们也应看到,单纯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说,白话文全面取代文言文,更多的是实现了文化层面“量”的提升。白话文通俗易懂,易于学习传播,让更多普通人能参与学习,自然是时代的进步。而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方面,更有值得我们深思之处。伟大诗人陶渊明曾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笔者对此有几点思考,希望与各位文化界同仁商榷。

  首先,我们上面列举了一系列白话文大师,他们的白话文作品固然优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最初接受的都是传统文化的教育,说白了就是都有着深厚的古文功底。这些大师,不但白话文写得好,写起文言文或者诗词歌赋也同样出类拔萃。再看如今,白话文发展至今近百年,我们身边称得上白话文大师的又有几许?是不是现代文人因为缺乏了相对深厚的国学修养,在思想和文章的深度上普遍有所欠缺,导致了白话文创作的停滞不前?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其次,自西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今,儒家文化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年,其中因为时代原因,固然存在封建糟粕。但是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内容,奠定了社会基本的道德基础,至今仍值得我们去学习遵循。因此,如今我们提倡国学的再次振兴,并非不合时宜之举。只要我们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样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助力。

  再次,国学的复兴,有助于净化国内文化领域。现如今,因为大众对于国学疏于了解,普遍缺乏鉴别力,导致社会上一大批伪国学大师横行,并屡屡爆出负面新闻,对国学复兴产生了负面影响,更对社会人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通过新闻,我们经常能看到某某大师有新作发表,或诗或词。这其中头脑灵活的大师,往往会请真正的内行代笔,让人一时难辨真伪。荒唐的是个别大师常年沉醉于公众的吹捧之中,忘乎所以,连最基本的诗词格律都不懂,也敢公开发表所谓诗词作品,着实贻笑大方。

  最后,谈谈关于国学复兴和创新的认识。上文提到的诗词格律问题,我们要有别于埋头只钻故纸堆,更不能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那样,执着于追究“茴”字的四种写法。我们对于国学的复兴乃至创新,应该有着基本的原则以及包容的态度。基本原则是,国学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就像上文提到的,如果一位所谓的国学大师,喜欢创作诗词,却连基本的格律都不懂,却空谈诗词发展至今,应该打破格律的束缚,进行自由创作,那么必然难以让人信服。从古至今,不乏大师级人物创作的作品有违反格律的地方,我们为什么不会对其进行质疑?因为我们深知,格律只是诗词创作最基本的规范,有些时候,为了追求意境上的提升,是可以部分无视或忽视这种规范,这是符合诗词创作规律的。这就是我们提到的包容的态度。通俗来说,不管在哪个行业,要进行创新,必然先要精通,这应该成为全社会最基本的共识。

  我们谈论国学的复兴和创新,不是在逆历史潮流而动,也不是单纯对白话文文言文孰优孰劣进行评判。客观来说,二者各有优势,本该互为补充。此外,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从未曾断绝过传承的文明,无论从文化方面还是历史方面,我们都无法与传统文化和国学文化进行形式上的割裂。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和国学文化中的精髓,选择其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的部分进行大力推广和弘扬,有助于我国文化强国战略实施,更有助于我们实现民族文化自豪、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大批有识之士的共同参与,建言献策。我们在探索和思考国学复兴乃至创新工作的时候,要时刻牢记,一切的努力都需要符合国家发展的实际,都要时刻秉持爱党爱国的基本理念,都要为了实现民族文化复兴和民族振兴增添助力。有了这样的理念和基础,我们的路就不会走歪。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传承国学文化的一分子,我们更有责任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为传统文化和国学的振兴奉献力所能及的贡献。

  作者简介:李爽,出生于吉林长春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深入学习国学文化,立志弘扬与传播传统文化特别是国学文化精粹。现为深圳市前程铺子品牌创始人、深圳市顺牌文化创始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