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话语创新的鲜明特色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新时代总有新语言。作为承载特定思想观念和价值旨向的话语,既折射时代的变迁,又引领时代的发展。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新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提炼了一系列新概念、新范畴,作出了一系列新阐述、新表达,绘制形成了一幅独特的话语图景,铸就了新时代党的话语创新的鲜明特色。
话语不是仅供人们交流的某种语言符号,本质上承载的是话语主体的观念和思想,是特定意识形态与理论体系相耦合的思想实体,是语言符号和价值观念的有机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作为某种叙事方式的话语,总是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与特定的价值立场,本质上传递的是某种特定的价值观,因而为谁发声、为谁代言就成为话语首要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所在,为人民群众代言始终是党人最根本的话语指向。习总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为人民代言,发人民心声,是新时代党的话语创新秉承的根本准则。
文以载道,言为心声。新时代党的话语创新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为人民发声,自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话语创新的源泉与枢纽。习总鲜明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明确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谆谆告诫“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反复强调“人民群众反对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建构起一幅清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话语体系。实践证明,只有心中有人民,才能说话有力量。这是对中国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新时代话语表达,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的话语宣言,既宣誓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为民的本质属性,又标识了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立场、主题与现实旨向。
话语的力量不是取决于频出的新颖符号,而是根源于话语内容本身的先进性、时代性和科学性。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呈现,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话语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言语表达,这一表达本身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取决于话语内容是否科学揭示了历史进程,是否有效回应了现实问题,是否正确反映了时代呼声。正所谓“言之有理”,科学的话语是时代的号角、问题的标语,具有鲜明的理论旨向与实践诉求,总能表现出极强的解释力、说服力和指引力。
问题是时代的最强音。习总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新时代党的话语创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展开,通过实践创新推动话语创新,通过话语创新指引实践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话语的提炼,“新时代”、“新征程”、“美好生活”、“强起来”、“全面从严治党”、“总体观”等标识性概念的提出,共同建构了一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语言画卷。话语创新既是理论发展的需要,更是实践进步的要求。新时代党的话语创新善于挖掘最能表达人民诉求和体现时代要求的话语元素,注重话语内容的现实指向性与问题回应性,在实践上深刻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和盼望,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强烈认同。
作为知识文化和思想理论载体的话语,既传递特定阶级和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蕴含着特定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基因。习总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话语的底色,话语是文化的载体,特定的话语具有引导文化认同、确认文化归属、形塑文化心理等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为新时代党的话语创新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话语养分来建构和表述党的方针政策,运用具有天然亲和力的民族语言与本土化解释来传播和阐释党的理论,是新时代党的话语创新的突出特点。新时代党的话语体系中蕴含着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故、名言,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党的文件、报告中,如运用“下之所以为,惟上是视”来明确领导机关必须做好表率作用;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号召领导干部要有奉献精神;用“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来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家风建设;用“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来警示全党切不可敷衍懈怠,只有接续奋斗才能赢得主动;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来表达中国人民的外交理念。这些注入民族特色和文化元素的话语表达,既唤起了民族记忆、强化了民族认同,又增强了话语受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凸显了新时代党的话语创新的鲜明特色。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任何一种话语体系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承认和接受,才能谈得上掌握了真正的话语权,因而话语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使话语受众能更好地理解、接受和认同话语传递的思想与内容。习总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何让理论掌握群众,既需要理论内容的彻底,也需要理论形式的彻底。实践表明,任何真理只有用人民群众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话语进行表达和传播,才能孕育出群众的自觉行动。用通俗性话语来言说,不断强化话语表达的大众性,是新时代党的话语创新的突出特点。
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善于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善于从民间话语场的共识性认知中汲取、提炼有效的话语元素来丰富党的话语体系,使党的话语表达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深入人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深刻阐述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形象表达了党的住房政策;“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明确宣示了党推进自我的坚定决心;而“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等一些非常熟悉的话语,更是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令人印象深刻。这些通俗、鲜活、入脑入心的话语表达极大地增强了党的话语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迅速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同,内化为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和动力。
话语在国际竞争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百年大党所言说面对的不仅是中国,而且要考量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习总指出:“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如何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坚持话语创新的民族特色与世界视野的统一,是新时代党的话语创新的重要出发点。
以习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秉承“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理念,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打造一系列标识性概念和创新性表达诠释中国道路、贡献中国智慧。一方面,秉承世界眼光和大国意识,善用契合国际语境的新概念新话语来诠释中国主张、讲述中国故事。“营商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美丽中国”等融通中外的话语,使国际社会更完整准确地认知和理解中国。另一方面,着力打造标识性概念、范畴,为全球话语体系重构贡献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全球治理”、“共商共建共享”等建构性话语,展现强大的真理魅力与实践伟力,推动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植根中国实践而胸怀世界、面向未来,是新时代党的话语创新的现实写照与逻辑必然。
- 标签:本站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
-
新时代党的话语创新的鲜明特色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新时代总有新语言
-
读懂创新的五大关键词
面向未来,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
- 宁波职工精神表述语征集:“创新”成为主流
- 【视频】触摸创新技术前沿 外籍大V感受现代北京科技范儿
- 创业做生意有哪些好赚钱的项目?穷人翻身的出路在这里
- 最新100个创新创业好项目推荐
- 大力弘扬和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