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创新

基层“创新”要在群众得实惠上体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1-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基层采访,常常发现文必见“创新”、言必称“创新”、行必举“创新”。不少基层干部反映,现在一些上级部门好“创新”,各类“创新”政策和做法一个接一个甩下来,然而大多是有名无实的“新概念跑车”,不仅跑不了基层的“路”,起不到推动工作的效果,还给基层平添不少负担。(7月29日《半月谈》)

  创新也是一种生产力,能够激活沉睡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创新更是一种“工匠精神”,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行业中,不断地深耕细作,才能够在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思考,不断地探索过程中,迈出这让人欣喜的一步,这一步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这一步也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提升。这样的创新在不断变化的工作中就是一个进步,是推动工作向前迈进的巨大动力。

  然而,一些地方嘴上大喊“创新”,但是这样的创新只是口号非常的响亮,在行动上却让人非常的惊诧,原因就在于这样的创新往往是来得快去得也快,让人还没有回过神来,所谓的创新就已经看不见了,那些让人看着非常有的新政策、新提法的确能够振奋人心,让人觉得非常的满意,但是这样的政策并没有真实的变化,就是一个包装上改变了,内容也只是换了一种说法,这样的创新,其实也是不能实现的。

  基层创新本身是一件好事,能够为基层带去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基层创新的政策很多都出现“短命”的情况,这其实是因为这些创新并不适合基层,自然政策文件往往下发不久就开始夭折,而因此造成的各种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损失也是一大损失,而原因就在于一些干部的政绩观念偏差,让他们做决定的时候在办公室闭门造车,自然最后的结果就是出现“水土不服”,也只能及时“召回”,也就出现了这些让人期待的创新难以在基层生根的情况。

  因此,创新并不是只是两个字,而是一份责任,要评价这个是不是创新,应该看这个创新是否适用,是否真的发挥了效果,是否真的能够长久下去,更关键的这样的创新最后能不能让群众得实惠,这样的创新,才是真的创新。(东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