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思维重塑人才观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的经济形态不断出现,新兴行业越来越多,给传统的人才观带来了极大冲击,如何突破旧有的、片面的人才观,树立人才评定的新标杆,打造包容开放多元的新人才观是当前亟需关注的。为了重塑人才观,培养和集聚各个行业的“状元”人才,有必要以培育和弘扬创新思维为切入点,挖掘人才内在的创新潜质,不断更新人才观念、包容创新主体、营造创新环境。
近期,网红主播李佳琦以2020年第一批特殊人才身份落户上海市崇明区、快递小哥李庆恒获评杭州市高层次人才D类,这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方式引发热议。这种人才认定取向打破了原有的人才观,树立了人才评定的新标杆。总体上看,这些年来引进的多是传统行业的人才,还没有真正重视、挖掘出新兴行业的“状元”人才。事实上,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需要高水平人才的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全面、长足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在这个新兴行业风起云涌的时代,国际竞争愈发激烈,人才的重要性被再次提到重要位置。要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向好、推动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在国际社会上取得比较优势,就必须用创新思维打破原有的人才观念,重塑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人才观。
由于传统思维所限,国人多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落实到人才评定上就容易以论文数量、学历层级、官衔大小、职位高低、奖项级别等为标准,这样不仅缩小了人才的选拔面,也容易出现人才认定不全面、拔高或贬抑不同行业的问题。部分地区在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上,严重存在唯学历、唯资历、唯职业现象。这都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片面、畸形的人才观。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的经济形态不断出现,新兴行业越来越多,给传统的人才观带来了极大冲击,全社会亟需形成更为开放多元的新人才观。人才的内在核心竞争力是机器或技术无法取代的,正因为如此,也愈发体现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整个社会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也必将影响到更多的人,各行各业都会涌现一批走在行业前沿的人才,对他们的认可就是对该行业的认可。对新经济形态、新职业岗位的社会化认可,将有效激发从业者的创造潜力,促进行业蓬勃发展。因此,更新固有的人才观,以包容开放的心态接纳、认可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才能更好地在当今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增加就业,促进人才茁壮成长。
近几年,各地都很重视集聚人才。大城市因资金雄厚、资源集聚等优势容易吸引到各类人才。对中小城市来说,就算招揽了一些人才,也往往很难持续发掘有效资源、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难以促进人才实现可持续成长。如此一来,会导致两极分化,造成大城市人才密度极高而小地方难以留住人才,出现“虹吸效应”。同时,也会给大众造成一种错位的人才观,认为只有大城市才能施展拳脚、谋求发展。因此,我们在重视人才的同时,需要纠正错位的人才观,着力缩小地区发展之间的差距,加大人才制度建设的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管理体系,让各地和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只有大力弘扬创新思维,才能激发大众的创新活力,引导大众关注创新、走向创新,才能培育出更多的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具有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打破惯性思维和固有观念,以创新思维打开人才认定的新局面,从而聚集和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社会创新发展。无论是企业发展、国家建设还是国际竞争,都需要充分重视人才的价值。要开创发展新局面就必须以创新思维来发掘人才、肯定人才、培育人才。
只有大力挖掘人才内在的创新潜质,充分认识到人才是社会迸发活力的源泉,才能有力促进全社会形成创新的体制机制,打造人才强国。各个行业都有人才,不能人为地将劳动者划分为三六九等,区分出高低贵贱。不论什么行业,都需要有引领性人才,评判人才不能仅靠资历和学历,而是要多关注其从事工作的内在价值、挖掘其内在潜质、激发其创新精神,促使他们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而要持续激发、保护人才的创新潜质,还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各行各业人才的良好风气,建立健全创新的体制机制,由此才能有效促进人才强国的建设。
只有以创新思维突破人才思维定势,开眼看世界,横向对比国际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和人才需求,才能切实认识到人才是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源动力。拥有创新思维,对所处时代具有敏感性、前瞻性和大局性,才能基于事物全局战略性地看待社会发展,从而突破狭隘的人才观,不局限于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重视人才并着力促进人才流动,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全球协同创新的局面。
习总指出:“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在重塑人才观问题上,必须以创新思维为切入点,在创新人才观念、包容创新主体、营造创新环境三方面下功夫。
创新人才观念。对人才的界定不能被长期以来的固有观念所束缚,以为只有科研精英、高级知识分子、高级官员才是人才。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人才的界定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其中并没有对人才的职业作出限制。所以,我们不能狭隘地固化人才范畴。值得注意的是,人才首先必须是有德行的人,严格践行社会公德、坚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即便再有创造力,也不能称其为人才。用创新思维重塑人才观念需要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意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人才的培养必须要立意高远、覆盖面广、从长计议、稳步落实。
包容创新主体。尊重创新人才主体的多元性及其个性特征,尊重各行业的创新人才及其创新之作。包容多元化的人才主体,除了创新思维之外,还需要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以创新思维发现各行各业人才,创造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激发各类人才的内在潜力,释放出他们持久的创新干事热情;以系统思维统领各领域人才,优化行业布局,引领各行业长足发展,有效推动人才、行业和国家共同进步;以底线思维严格要求各类人才,对人才的尊重、对行业发展的关注和对人才创新成果的肯定不意味着可以恣意妄为,反而更应该引导他们注重自己的言行、将重心放到业务上去、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步,形成群体化人才成长趋势,激发更多的创新点,实现创新的大众化。对各类人才及创新主体的包容、尊重和鼓励,可以带来新兴行业和职业的百花齐放,有利于形才多元、万众创新的局面,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繁荣发展。
营造创新环境。只有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让人才能够可持续成长,才能解决人才使用的后顾之忧。一个国家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一个地方对人才的吸引力,不仅是其人才观的体现,也是其自身实力和气魄的展现。为了吸引各行各业的人才,需要各地大力营造包容开放的发展环境,让人才不仅能够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并带动更多的人成长成才。越是优秀的人才,越需要相应的工作环境,各个行业都有突出的领军人才,都需要在其专业领域里发挥专长,与整个大环境共同成长。各地的人才政策也需要在多元化制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确保落地落实、落细落小。让落户、分股权、购房补贴、就学福利等看得见的待遇和隐形的创新资源融合、共生,不断吸引、培育创新人才。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课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本科生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课题编号:CIA150189)阶段性成果】
- 标签:本站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
-
以创新思维重塑人才观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的经济形态不断出现,新兴行业越来越多,给传统的人才观带来了极大冲击,如何突破旧有的、片面的…
-
用一个词概括商贸物流风云 70年王遂舟:创新必须是创新
70年,一个又一个商贸物流业风云人物,在郑州这片与商贸物流有着不解之缘的土地上涌现…
- GTNF伦敦闭幕这场全球瞩目的行业盛会传递哪些新风向?
- 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考前速览词语汇总
- 物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创新思维
- 第28讲 中文词语创意设计
- 政协报告解读创新、开放、互联网思维成高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