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互联网

亲述《互联网体检》背后的故事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7-2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周末,一个吐槽互联网公司收费的小品《互联网体检》火了,短短6分多钟,却基本道尽了互联网广告和套路收费的种种乱象,包括个人隐私泄露、广告过长、诱导购买会员、强制下载软件、限速下载、恶意弹窗、超前点播、“卖惨式”直播带货……即便小品中扮演用户的演员,已经愤怒问到“不觉得你们吃相很难看吗?”,但扮演互联网公司的演员也只是摇头无奈,选择性漠视。

  对于这个小品,网友们有着高度一致的评价:“没有一帧是不好笑的!每一个梗都感同身受!”、“侮辱性与真实性极强,笑到头掉。”、“必须推荐,把互联网的问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之所以大家都能够哄堂大笑,来自于所有人内心的共鸣”、“这才叫喜剧,内核是咱们每个消费者的悲剧。”、“天下苦互联网广告久已,今年春晚见”……

  在来咖智库的社群里,也看到很多网友在转发这个小品视频,并附上一些他们的评论以及遭遇的类似问题。来咖智库对其中一些网友进行了访谈,比如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有遇到哪些互联网套路收费的问题?又有哪些反套路的方式或对策?理想中的互联网应用是什么样的?等等。

  通过访谈我们也了解到,基本上每个人都遇到了类似的套路收费问题,对于这种行为深恶痛绝,但又深感无奈。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用户体验和商业诉求的平衡始终都是核心命题,而版权意识的觉醒,让很多人逐渐接受了付费消费的方式。可以说,用户不是不接受收费,更多的反对套路收费,当下,寄望政策监管方出台的法律法规,能够约束互联网公司的商业行为,也成为共识。

  经受访者同意,来咖也选取了其中的四位网友,来亲述他们对互联网套路收费的遭遇、观点以及一些应对方式。

  这个“互联网体检”的小品,真的是人间真实,感觉每一个都亲身经历过,编剧观察的很细致、串的也有逻辑,有点周奇墨说脱口秀的感觉。这些段子都源于生活,但你听了笑过之后,又感到很无奈。

  现在一些互联网应用,从强制下载、注册开始,就藏着各种消费套路的陷阱。小品中提到的广告时间过长、恶意弹窗、诱导购买会员、超前点播等问题,在视频网站上太常见了,有时候不到2分钟的视频,开头就要看45秒以上的广告,提示你成为会员才能跳过广告。即便你暂时切换到页面,想等广告自然结束也没用,因为切换回视频页面,它还是接着计时,一句话就是“广告爱看不看,且等时间刷满。”

  还有一些弹窗广告更加流氓,把关闭按钮做得非常隐蔽,看似有个大的关闭按钮,结果点进去直接就是一些涉黄、涉赌的广告,你一时半会根本找不到真正的关闭按钮。还有用恐吓的方式,像家里老人用手机看新闻、看视频时,手机经常会跳出“内存严重不足”、“清理垃圾软件”等“安全提示”,甚至直接占据大部分屏幕,点击清理后,另一条清理的信息又会弹出,清理的越多,手机变得越慢,还会出现如“红包领钱”等诱人的广告。这些都在诱导下载App,读取个人隐私信息,真的是防不胜防。

  我还想说,不仅线上应用有各种消费套路,线下门店也出现更多了。比如我们去餐厅吃饭时,很多都是扫码点餐,本来提供了便利,但点餐、买单时,却要求强制关注微信公众号,有的还需要输入手机号、生日、姓名等,这种感觉就特别不好。除了吃饭,还有停车场扫码缴费、酒店扫码入住、商场购物等,很多都是默认授权或强制性提交个人信息,这样才能完成消费或支付。“都说现在互联网获客成本贵,每个都要好几百上千的,结果我这几块钱就把自己给卖了。”

  最近我还发现,之前一些之前免费的美图、投屏等工具型App,现在也都要开通会员并且付费,才能使用其中的功能。其实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我能够理解互联网应用的这些盈利诉求,现在用户也接受了听音乐、看视频需要充会员的事实,毕竟这些应用为获得相关版权,也是付出了真金白银。但是我们接受不了的是,已经充了会员甚至是最高等级的,也免不了挨几刀,还打着“因版权方要求”的名义来收费。“如果这些应用老是变着法子跟用户玩套路消费,这就不讲武德了。”

  我觉得现在国家要求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这个挺好的,至少你不用在微信中看到一篇文章,觉得不错想看完整版时,还需要另外下载App、注册会员。还有现在很多平台在使用前,都要点击同意“用户隐私协议”(不能拒绝),这基本上也是霸王条款,因为你不同意就不能使用功能应用,对这种情况也很无奈。

  小品中呈现的,其实都是互联网公司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用户体验的例子。从平台的角度可以理解,但是作为用户是非常讨厌的。

  现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快速增长的机会明显减少了,许多产品进入成熟等待变现,资本环境也会要求企业快速具备自造血能力,所以每一家对商业化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很多;另一方面,用户体验不再是互联网企业的成功的核心要素,比如打车、电商、音乐领域,体验最好的都不是最成功的,给用户做服务还不如多从C端挣点钱来补贴B端,结果就是,大家在C端的底线都比较低。

  而解决这些问题,其实需要平台以及用户双方共同努力。平台方要约束自己(现在监管扮演着约束作用),用户也需要理解平台提供服务的同时,要追求利润以保证可持续的发展(比如超前点播的出现,本质上是长视频网站真的是缺钱)。同时,行业也要进入良性的竞争。从最近管控和的声音上看,可能未来会有一个回归,要求互联网公司不得不把重心重新放到做好产品这件事情上面来。

  但我们确实也要承认,互联网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和便利;而那些不足之处,也会通过调整找到平衡。这个依旧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业,用户会用脚投票。现在一些互联网公司,有很多“吃相难看”的增长套路,比如弹窗UI上放根头发来诱导点击,网赚模式怎么都攒不到提现金额,火车票的免费加速也就是加速个UI……个人最讨厌的是那些分享微信群得现金红包等类似的运营套路,利用了人性之“恶”。

  我觉得应对这些套路消费,就是不要被表面的利益,要跟防一样,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要授权非必要的个人信息,下载App之前看看中立评论,商品购买前在多个平台查口碑。我理想中的互联网应用,当然是干净又有效的获取内容和服务的应用,但是还是要强调,平台需要变现,才能长久地做下去。如果从商业变现和用户体验平衡的角度,微信真的很不错,如此大的体量,商业化上非常克制,同时还尽可能的保护用户体验。

  小品里很多体验不好,因为大部分跟客户使用无关,但这些公司毕竟是商业机构,最基本的服务和产品又都是免费用,大家要赚钱,必不可少要在其他地方赚钱,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这些体验不好的行为可以看成是一个光谱,一边是相对合理的,一边是严重不合理的。

  在我看来,相对合理的是视频网站的广告,采购内容是有成本的。超前点映和单点付费一定程度也是合理的,一部分原因来自版权方要求,不允许包含在会员里,用户只能额外支付,另一个方面,其实这也是一种价格歧视,想多看就花钱,把会员分几个层次,如果不允许价格歧视,所有人的会员价格可能都会上涨。这里面实际上是有存在意义的,比如一个问题:如果不想看各种弹窗、各种乱七八糟广告,你愿意纯为内容付费么?但是有些很恶心的行为,例如搜集各种用户信息的,像在美团下单付费,会诱导你勾选开卡、会员、闪电贷,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引诱下单(闪电贷),这种就必须要管了。

  在反套路收费方面,我的做法是不装太多的App,防止被获取额外的信息,或者是安装的时候限制权限。另外对于有支付环节的应用,会看得仔细,看看到底是走什么付款通道,以免被套路。“我不反对收费,但收费的逻辑要非常清楚,也能说得清楚,最好是一锤子收费。”

  我就说一些遇到的类似问题吧。像在每日优鲜App上购物时,无论礼品卡里已经预存了多少钱,都会默认首先从其他支付渠道付款,一不小心就会选错,这就导致预存的钱没花上,不经意间又花了更多的钱。此外,很多优惠看起来很诱人,但却不支持礼品卡余额付费,只要一选礼品卡付费优惠就消失了,让人空欢喜一场。

  还有微博也有不少陷阱。在微博里,新浪会去推新浪视频、头条新闻等各种自有渠道的内容,但是却也无法关闭,让人恼火。这些微博推文一般都是标题党,极力勾起人们想看的,但只要点进去后,要想看原文就必须要下载相关的新浪App,否则就看不见全文,只能看见摘要。

  在互联网消费方面,我采取的明确目标、拒绝、控制。好的互联网公司,是不卖广告只卖货,不让人交智商税。所有的原生态互联网,都是从卖广告信息开始的,但是后来我也在想一个问题,做这么多广告信息,不就是帮别人去导用户导流量这个事儿吗?那为什么不直接把别人卖货的东西链接到你的网站上呢?我也理解广告这回事,不是说完全不卖广告,因为广告的本质上就是一种介质,链接消费者和商品,其实也有一定价值的,只是很多玩得有些过了。

  正如上述所说,这些互联网套路收费,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迫于各方压力,“爱优腾”三家视频网站如今已经取消了超前点播,但是还有更多的套路收费问题有待解决,甚至在未来还有新的套路卷土重来。这会是一场持久战,也会是一场各方参与的全民会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