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数码

数码相机-数码相机热门新闻图片-全球资讯网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2-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数码相机怎么用?数码相机使用教程有哪些?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数码相机却越来越普及,绝大多数的用户还是选择了数码相机,它便于使用不招摇,而且数码相机的使用量没有那么普及,所以,很多人还不知道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不知道怎么用数码相机,那么让我来告诉你数码相机怎么用和数码相机使用教程吧!下面让我们来学习吧!

  总结:数码相机怎么用?数码相机使用教程对于没有使用过数码相机的人来说,不了解数码相机很正常,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在学习的时候要多去拍摄才能明白数码相机怎么用?以及理解数码相机使用教程有的时候实践比理论重要,上面提到的内容大家都掌握了没有?一张好看的照片不光要学习使用数码相机的技巧,还需要多拍摄、多练习才能拍摄出时尚。好了今天内容就到这里了有帮助的用户可以把它收藏下来分享给小伙伴。

  尼埃普斯曝光了足足 8 个小时才获得了这张照片。为了改进曝光成像时间,他找到了舞美设计师达盖尔。两人一起合作改进技术,最终于 1839 年发布了达盖尔摄影术。这是人类历史上摄影技术真正的开端。

  在随后 50 年间,尽管摄影技术一直在缩短曝光时间上演进,诞生了湿版摄影工艺和干版摄影工艺,但整套摄影设备依然非常笨重、且不易携带。

  《中国摄影》一篇文章这样描述 19 世纪中期流行的湿版摄影法,‘摄影师外出拍摄时必须携带着遮光的帐篷、化学药品、玻璃片、笨重的支架以及一壶水,全套装备通常是整整一马车’。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根本负担不起,学习成本也很高。让摄影变得轻便、并且走向大众的人,是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

  1880 年,在银行工作的伊斯曼辞去了职务,专心研究照片拍摄技术。他尝试用一种透明的材料作为曝光底片,并且于 1884 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胶卷底片。为了推广胶卷,他在 1888 年又推出了一种傻瓜式的盒式照相机。

  伊斯曼给自己的照相机和胶卷起名为‘柯达’,因为‘听起来就像相机快门声一样干脆’。伴随着‘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这句著名的口号,柯达盒式照相机和胶卷正式推向市场。

  这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没有任何经验的消费者,借助柯达盒式照相机,也可以轻易拍出一张照片。他们只需花 25 美元购买柯达盒式照相机后,只需按下快门,待拍完 100 张底片再花 10 美元寄回柯达,由工厂冲洗、印制照片并装帧,再把相机装入新胶卷后连同照片寄回。

  傻瓜式的操作、较低的学习和金钱成本,让柯达盒式照相机在市场取得很大成功,以至于伊斯曼都把 1881 年成立的‘伊斯曼干版公司’改名为‘伊斯曼柯达’。

  1900 年,柯达又推出售价仅为 1 美元的勃朗宁(Brownie)盒式相机,让更多人都能负担得起。自此,照相机变成大众消费品,大众摄影时代来临。

  35 年后,柯达又推出了经典的彩色胶片柯达克罗姆(kodakchrome), 推动摄影进入彩色时代。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85 年 6 月那张著名的封面《阿富汗女孩》,正是马格南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Steve McCurry)用柯达克罗姆胶片拍摄的。

  1963 年,柯达再次推出性产品系列——傻瓜相机 Instamatic。这一系列产品将胶卷盒制作成独立暗盒,可以在任何自然环境中打开相机后盖更换胶卷,并且具备自动曝光功能,让消费者操作完全‘傻瓜化’。

  发布第二年,Instamatic 销售 750 万架,创下了照相机销量的最高记录。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期间,Instamatic 共销售了 6000 万台,成为柯达最赚钱的产品系列。

  得益于多款产品成功,柯达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的地位如日中天,成为摄影的代名词。根据网站的统计,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1967 年柯达的市值高达 1770 亿美元,仅排在 IBM 和 AT&T 之后。哈佛商学院 2005 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截止 1975 年,柯达垄断了美国 90% 的胶卷市场以及 85% 的相机市场份额。

  在柯达巨大光环之下,宝丽来的创新显得尤为珍贵。1948 年,宝丽来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即时成像相机 Polaroid 95,拍照之后一分多钟就能显影,开创了‘拍立得’这个品类。

  当时,柯达并不担心宝丽来会成为自己的对手,还为宝丽来生产了 20 年胶卷。没曾想,宝丽来后来通过接连推出新品、降低价格门槛的方式,逐渐走向大众,成为年轻人群体中的潮品。柯达不得不在 1976 年推出自己的即时成像相机和胶卷,但最终因宝丽来的诉讼退出了这个市场。

  如果说柯达让摄影平民化,宝丽来则是让摄影即时化、分享化,就像今天的 iPhone 和其他手机,让人们拍完照片后可以马上分享出去。事实上,乔布斯也确实非常欣赏拍立得的发明者埃德温 · 兰德(Edwin H。 Land)。乔布斯曾对为他写自传的沃尔特 · 艾萨克森说,他和兰德一样,十分尊敬‘人性和科学’的结合。

  直到今天,宝丽来所开创的拍立得品类,依然在年轻人中非常受欢迎。有意思的是,Instagram 图标设计灵感,也是来自宝丽来的 OneStep 彩虹机。

  1969 年,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维拉·博伊尔(Willard S.Boyle)在上司要求下,和乔治·史密斯一起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发明出来了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以下简称 CCD),能够将光学影像转换为电子信号,自此奠定了数码相机的根基。

  有意思的是,博伊尔和史密斯原先发明 CCD,是作存储用途,但后来却因 CCD 在相机领域的贡献,两人在 2009 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同样是 1969 年,阿帕网(ARPANet)正式投入运行。阿帕网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组建的计算机网络,最初只有研究机构、大学和军事机构才能进入这个网络。阿帕网相关技术后来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而互联网彻底改变了大众使用相机的习惯和目的。

  1975 年,伊斯曼柯达的史蒂文·赛尚(Steven Sasson)基于 CCD 发明出了全球第一部数码相机。是的,让柯达走向衰落的数码相机,诞生在柯达。

  和所有消费者设备的始祖一样,第一部数码相机完全看不出会大范围流行的潜力:分辨率仅为 100X100,从拍摄到写入要 23 秒。整机重 3.6 千克,是如今流行的专业数码单反佳能 5D3 机身重量的约 3.8 倍。

  除了上面这些,第一部数码相机还有个缺点:只能拍摄黑白照片。不过,仅仅一年后,同样任职伊斯曼·柯达的布莱斯·拜耳(Bryce Edward Bayer)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发明了拜耳滤镜(Bayer Filter),得以较低成本让 CCD 记录下彩色信息。

  第一部数码相机被发明出来的前两年(1973 年),第一部手机 Dyna TAC 在摩托罗拉的实验室里诞生,马丁·库帕成了‘手机之父’。有传言,马丁·库帕用手机打的第一个电话,正是打给了上文提到的贝尔实验室。当时,贝尔实验室正和摩托罗拉在通信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事实上,柯达在数码相机这个领域还有好几个第一。1991 年,柯达推出了第一部面向民用数码单反 DCS100 ,采用尼康的胶片相机机身,售价在 1 万至 2 万美元之间。

  1994 年,柯达联合苹果推出第一款消费级数码相机——QuickTake 100,可连接 Mac 使用,售价749美元。由于柯达担心影响自己的胶片业务,才没有用自己的品牌命名。

  今天你很难想象,1992 年至 2000 年间,数码相机市场是柯达的天下。通过改造尼康或佳能胶片机身,加入 CCD 传感器,柯达在专业数码单反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温哥华太阳报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全部采用数码相机的报纸媒体,也得益于柯达的推动。

  手机和数码相机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被发明出来后,两者各自发展,手机的归手机,相机的归相机。直到 1999-2000 年,手机和相机才狭路相逢。

  2000 年,夏普在日本联合运营商 J-Phone(现在的软银移动)推出了全球首款拍照手机 J-SH04。

  这款手机的摄像头只有 11 万像素,没有自动对焦,没有闪光灯。在摄像头附件有一块小镜子,方便。售价将近 500 美元的 J-SH04 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少关注,但启发了其他手机厂商,开启了拍照手机的大门。

  此后几年里,手机厂商不断提高摄像头的像素。夏普在 2003 年发布 J-SH53,将摄像头像素提高到 100 万;三星在 2006 年推出 SCH-B600,将摄像头像素提高到 1000 万;诺基亚在 2012 年发布 808 PureView,将摄像头像素提高到恐怖的 4100 万。

  1999 年 6 月,和柯达合作破裂的尼康,为了抢 2000 年悉尼奥运会的窗口,发布了旗下第一款主打运动摄影的数码单反 D1。尼康 D1 虽然是台 APS-C 画幅的相机,有效像素也只有 266 万,但由于当时数码单辄数万美元,而尼康 D1 机身 仅需 5580 美元,让很多新闻媒体喜出望外。

  2000 年,佳能推出了第一款采用 CMOS 传感器的数码单反 D30。虽然 CMOS 传感器在画质上要逊色 CCD 不少,但是有易于制造、成本低等特点。佳能此后依托于 CMOS 传感器得到了快速发展。

  尼康 D1 和佳能 D30 的推出,不仅打破了柯达在数码单反领域的统治,也让很多摇摆不定的相机厂商,坚定了研发数码单反相机的道路。与此同时,数码相机也在往小型化、傻瓜操作化发展。佳能 PowerShot 系列、卡西欧 Exilim 系列等相机,都助推了这股潮流。

  2008 年,苹果推出了 iPhone 3G,这是第一款支持 App Store 第三方应用程序的 iPhone。得益于苹果这一转变,才有了图片社交平台 Instagram、图片编辑软件 Snapseed 等一众影响了数码摄影的 App。

  同年,诺基亚卖出 4.6 亿部带摄像头的手机,超过了柯达卖出胶片相机的数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相机制造商’。

  这一年,iPhone 4 发布,虽然后置 iSight 摄像头只有 500 万像素,但通过软件操作界面和优化算法,让手机拍照的用户体验和成像质量上了一个台阶。

  和 iPhone 4 采用同样 CMOS 传感器的摩托罗拉 Atrix 4G,成像质量完全不同与之相比。其他 Android 手机厂商开始觉醒,跳出像素之争,在镜头、处理器、优化算法等方面发力。

  同年,Instagram 诞生,让普罗大众用手机拍摄的照片,有了一个可以分享的移动原生平台。此外,海外主流运营商开始规模建设 4G,图片和视频传输变得更快更便宜。

  也是这一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达到顶峰——1.21 亿台,随后逐年下跌。而在 2003 年-2010 年,数码相机几乎每年都维持着正向增长。

  另外一个标志性事件是,2011 年 6 月,发布仅一年、像素仅有 500 万的 iPhone 4,超越尼康发布 3 年、像素有 1200 万的 D90,成为 Flickr 上最受欢迎的拍照设备。2004 年成立的 Flickr 是一个照片存储和分享平台,聚集了大量的专业摄影师和摄影发烧友。

  尼康 D90 长期以来都是 Flickr 上最受欢迎相机,iPhone 4 的超越意味着手机摄影逐渐被专业摄影师群体所接受。

  一年后,专业新闻机构开始在正规报道中采用 iPhone 拍摄的照片和 Instagram。2012 年,桑迪飓风肆虐,《时代》杂志先驱性地以 Instagram 为主阵地,找来五名专业摄影师,让他们在《时代》的 Instagram 上发布新闻照片。其中一张照片甚至被选作《时代》的封面。

  时至今日,摄像头已经成为手机标配,单反相机仍被专业工作者青睐,低端卡片机几乎销声匿迹。掌握了广大消费者拍摄这一动作主导权的,从传统相机公司变成了科技公司。2017 年,Snap 上市时,自我定位为‘一家相机公司’,虽然它并没有生产过一个镜头。抖音、快手以及一众直播 App,吃的也是手机摄像头普及的红利。Instagram 更不用说了,几乎是手机摄影的代名词。

  但在科技公司看来,手机摄像头用处不止拍照。2017 年,苹果在 iPhone X 上引入 3D 人脸识别,摄像头变成了身份验证装置。同年年,苹果和 Google 相继推出 AR 开发者套件,摄像头变成了虚拟和现实融合的入口。在 Google Lens 和 Google 翻译里,摄像头又变成了图像识别器。

  柯达在推广盒式照相机和胶卷时用的广告语是:‘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如今科技公司们能帮用户做的,已经不止是呈现一张照片了。

  近日,奥林巴斯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决定将奥林巴斯(深圳)工业有限公司股价全部出售给深圳市易联技术有限公司,交易对价约为300亿日元(约合18亿元人民币),其中一部分将被记入2019财年(截至2020年3月)的收益中。目前双方已经达成协议,具体交易时间将在2019年4月至8月份之间进行。

  深圳市易联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内的通讯产品供应商。对于转让出售事项以及奥林巴斯生产基地的处理,时代财经联系了该公司,但对方以不便透露为由拒绝采访。

  尽管交易详情暂未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此次出售转让的达成,奥林巴斯在中国地区已经不再设生产工厂,其生产工作也已经转移至越南等地。

  作为奥林巴斯集团最大的相机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奥林巴斯(深圳)工业有限公司早在1991年就已经成立,它主要从事传统数码相机及其他相关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制造工作。

  不过,受智能手机市场冲击,奥林巴斯的营业利润在逐步下滑,该公司难以持续运营,其运转率一度降至仅有鼎盛期的20%。2016年,奥林巴斯(深圳)工业有限公司的营业利润为8122.6万港元,到了2017年,则下滑至3265.9万港元。

  就在今年5月7日,奥林巴斯(深圳)工业有限公司宣布停止生产运营工作,其最高负责人小松享表示,由于设备老化、业务难以外销等诸多原因,集团内部不得不做出停工停产的决定。

  伴随着这一决定的公布,奥林巴斯不少机型也就此中止迭代生产,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奥林巴斯的便携数码相机系列。据奥林巴斯官方网站显示,其便携数码相机系列仅剩一款TG-5三防相机仍上架在售,其余均是中高端的可更换镜头无反相机。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相机生产率的不断下滑,除了深圳子公司之外,奥林巴斯位于越南的子公司也可能是接下来调整的目标,甚至未来其有可能会将所有生产研发工作缩回日本本土。

  2017年10月30日,尼康公司也宣布停止经营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尼康光学仪器(中国)有限公司,停止小型数码相机的生产及制造,并集中精力生产单反等具有高附加值的相机产品。

  不难看出,小型数码相机如今已经基本被智能手机取代,无论是奥林巴斯还是尼康,都不得不通过调整产业线,试图争取一些手机暂时无法取代的市场机会。

  今年下半年伊始,尼康和佳能两大单反巨头相继推出全画幅无反相机,至此相机行业的竞争再次拉开。紧随其后,富士也发布了中画幅相机GFX 50R,这种跨越式升级的方式大幅拉低了中画幅相机的商用售价,也给其他厂商带来不小的压力。

  令人意外的是,此前一直与奥林巴斯统一战线卡口联盟)的松下,也在今年下半年宣布与徕卡、适马共同组成L卡口联盟,并将在明年初推出首款全画幅无反相机松下S1/S1R。

  就在其他对手纷纷“秀肌肉”时,奥林巴斯却依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最新的传闻是,奥林巴斯将会在明年1月初发布最新的旗舰机型E-M1X,但从规格参数来看,这款机型已被确定采用原先的M4/3画幅。

  相机画幅的大小决定了画质的上限,比起APS-C画幅,M4/3画幅原本就已经小了很多,更遑论与全画幅相媲美。奥林巴斯固守M4/3画幅这一小众市场的做法也被不少消费者诟病。

  不过,奥林巴斯似乎并不在意。他们表示,尽管市场上几乎所有厂商都进入了全画幅无反相机市场,但是奥林巴斯认为,一个紧凑、轻量且耐用的系统更值得考虑,“并且M4/3画幅的相机也能更好地把握画质与重量之间的平衡”。

  拓墣产业研究院研究经理蔡卓卲指出,奥林巴斯如今的重心早已不在相机影像业务,而是医疗业务。其影像业务的策略主要是通过整并生产、研发,进而缩减开销,依靠M4/3画幅的相机产品占据一小块利基市场,但是并没有扩大营收的“雄心壮志”,其市场战略偏于保守。

  因为战略的保守,奥林巴斯影像业务的营收在不断下滑。其上个月公布的半年业绩数据显示,奥林巴斯上半年营收3818.49亿日元,同比上一财年的3694.3亿日元增长3.4%。不过,在影像业务上,奥林巴斯的表现却在走下坡路,营收仅为257亿日元,同比降16%。

  有分析指出,这主要是受中国制造子公司停止运营相关费用而记录的经营损失。接下来,奥林巴斯将促进整合生产的数码相机到越南制造业子公司,重新建立盈利结构。

  而与影像业务表现欠佳形成对比的是,奥林巴斯在医疗器械上的营收可观。半年业绩数据显示,其医疗业务营收3056亿日元,同比增6%,同时这六个月的营收也突破了历年记录。

  目前,奥林巴斯的业务主要分布在医疗、影像以及生命科学产业三大领域。从数据上看,医疗业务营收已占奥林巴斯总营收的八成,这也说明奥林巴斯已将医疗事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它也在美国、欧洲及中国等地有多处布局。今年10月,奥林巴斯推出了一款用于腹腔手术的4K超高清内窥镜,这是其在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

  蔡卓卲指出,“受智能手机市场的冲击,相机企业向其他领域转型已经不可避免。其中,医疗产业需要深厚的光学技术底蕴支撑,这对于奥林巴斯来说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2019年,奥林巴斯将迎来品牌成立一百周年,但是其正在经历着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医疗事业蒸蒸日上,传统影像业务持续低迷。

  新品方面,除了松下S1/S1R两款全画幅微单,今年的主力机型自然是各种微单相机和全画幅微单,尼康Z6/Z7、佳能EOS R以及多款新镜头在12月份已经全面上市。

  2018年数码相机行业的新品发布已经基本结束,在明年1月份CES之前,不会再有重量级产品发布。从今年新品看,截止到12月14日,全年共发布相机新品38款,其中包括16款微单相机,2款徕卡M系列旁轴,4款单反相机,以及16款固定镜头相机。

  从2016年开始数码相机的销量状态一直处于缓步下降状态,微单相机理论上应该会促进相机的销量,但是实际上,2018年的销量状态并没有大幅度增长。10月份是尼康Z7和佳能EOS R在全球范围内全面上市的月份,但是10月份CIPA统计数据表明10月份相机销量并没有提升,并且低于2016和2017年的同期销量。

  如果说11、12月数据还没有出炉,那么我们可以看一下数码相机全年销量。2018年整体销量并不如2017年。数码相机销量整体下跌的最主要原因是固定镜头相机销量大幅度缩减。我们整理2015到2018年数据,可以看虽然相机市场在总销量上总在不断下降,但是在可换镜头相机领域,相机销量基本保持稳定。

  微单相机如今的分量越来越重,实际上在全球销量上,微单相机一直处于逐步上升的市场份额。2017年微单相机市场份额在35%左右,到了2018年年底,预计将超过40%。按照这个速度,微单相机在2019年到2020年间,销量将会达到或者超过单反相机。

  这样一来,2018年全年相机销售状况非常明了。1至10月间,固定镜头相机销售情况相比于2017年下降了36.5%,单反相机销量下跌了超过10%,而微单相机销量基本保持不变甚至略有上涨。如今的数码相机市场,微单相机不仅仅是正在逐步取代单反相机,而是在销量上已经成为数码相机的主要增长动力。

  影响相机销售量的,不是相机的价格因素,相反2018年的数码相机实际上越来越便宜。相机之所以越卖越差,说白了最大的原因源自于智能手机拍照功能的快速发展。2013年前后,手机陆续站上1200万像素,2016年前后,双摄像头开始成为主流。这两年手机摄像头发展迅速,2018年很多拍照手机已经纷纷开始挑战相机。就算手机在效果上离相机还相差很远,但是的确需要承认,手机直接拍照的效果,如今更适合没有摄影知识的大众消费者。

  对于用户来说,2018年是花3000元买一台功能强大,拍照功能看上去很不错的手机?还是花3000元买一台入门微单?这是很多用户初入摄影的重要选择。是手机摄影,还是相机摄影,对于入门用户而言,现在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以至于很多用户现在都会问,这台相机的拍照效果,会比手机更好吗?

  消费者最开始接触相机,首先关注的是3000-5000元价位的机型。这个价位以前是家用卡片机的天下。但是如今主打拍照的手机,也普遍不会超过5000元,2000元手机就能有不错的拍照效果,所以现在已经是家用卡片机已经基本销声匿迹了。实际上,手机已经吃掉了很大一部分卡片机的市场份额。2018年,固定镜头相机销量仅有2015年的37%,下降幅度达到了2/3。

  目前,卡片相机虽然还有不少家用产品,但整体已经进入了专业相机领域,传统的廉价卡片机如今已经很少有新品了。卡片机要么是专业的一英寸相机或者更大画幅,例如索尼黑卡、富士X100F、理光GR这一类机型,要么是长焦相机或者防水相机这一类特殊机型。卡片机现在走的都是专业风格,反而是入门微单更加符合消费者的购买习惯。

  为什么手机拍照能够逐步取代相机?原因非常简单。手机是生活的必需品,手机拍照没有任何负担,一台拍照功能强大的手机,并不需要额外付出太多的人民币。手机是人人伸手就来,抬手就能拍的拍照工具,而相机是一个需要一定拍照技巧并且需要额外随身携带的产品。拍照手机逐步取代入门家用相机,也就是必然的结果。

  面对手机的巨大冲击,入门单反和入门微单在2018年的日子也并不好过。相比之下,入门微单体积更小,画质和单反比没有差别,而且造型更加好看,入门微单正在逐渐成为年轻人选择相机的首要选择。这也加速了微单相机逐步取代单反相机的进度条。实际上,现在的很多入门微单,实际上可以等同于2010年左右的家用卡片机。

  大家理解的传统专业相机,实际上就是单反和微单。单反相机厂商目前仅有佳能、尼康、宾得三家。其中佳能占据至少50%的分量。而微单相机已经有至少10家大型相机品牌进行长期更新,产品线个。从产品更新频率和创新能力上,微单相机毫无疑问占据了优势。

  BCN统计数据,三大品牌全画幅销量对比(数据涵盖日本2/3线年的重要事件,就是全画幅微单的爆发。全画幅微单的实力,可以用索尼全画幅微单作为参考。从2018年2月份开始,索尼全画幅相机在日本销量一路猛增,而10月份EOS R上市,佳能全画幅销量也出现了大幅度上扬。可以说2018年全画幅微单集中爆发,微单相机实际上补齐了最后一款短板,微单相机在2018年已经成为了相机销售的中流砥柱,预计在近两年内,就会在销量上超越单反。

  总结2018年的市场表现,微单相机正在逐步取代单反相机的地位,而卡片机销量大幅下降,特别是家用卡片机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拍照手机成为了更多人的摄影启蒙器材,手机拍照成为了全民摄影的普及因素。

  2018年,你是在用手机拍照还是用相机拍照?相信选择相机的用户还是更多。不过对于入门摄影用户而言,手机拍照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过程,正所谓大众摄影即将到来,手机摄影在2019年必然会对相机产生更大的挑战。

  相机厂商如何应对拍照手机的强大攻势,入门相机目前又将如何发展,我们下一篇文章将会从技术角度回顾2018年的相机发展。这个话题,我们下次再聊。

  电脑可以实现DIY,因为电脑可以拆分为几个核心的组件:CPU、显卡、主板、内存、硬盘、电源。只要能够满足这几项核心组件的完整搭配,就能实现电脑的正常功能。对于相机而言,其实相机本身就是一个模块化的设备,因此从原理上,DIY相机和DIY电脑是同样的思路。

  同为电子产品,对于手机而言,手机是无法实现DIY或者模块化的。因为手机的核心是便携性,是功能的高度集成化,实际上手机的大部分功能都集成在一个电路板之上。相机可以实现功能的拆分,因为相机的功能,并不存在于一块电路板上。

  相机本身就是一个模块化产品,镜头、机身、闪光灯都是单独模块。不过现阶段,相机机身依然是一个整体,而我们讨论相机,讨论的基本方向都是机身。

  对于单反相机来说,相机的核心部件可以分为众多部分:镜头、传感器、处理器、实时取景显像组件、快门结构、对焦模块、测光模块、电力模块等等。而且其中对焦、测光、快门、取景这些组件都是相对独立的结构,根本没有办法实现拆分。所以单反时代,相机是非常精密的机械设计结合体,不要说DIY,甚至我们都没有国产的数码单反相机整机。

  2018年,微单相机爆发的技术前提是什么?是传感器的技术成熟。传感器技术成熟的标志是什么?是传感器的功能高度集成化。如今,对焦、测光完全依赖于相机传感器完成,而快门组件同样可以以电子快门形式依靠传感器完成。因此如今相机设计,可以简化为以下模块:镜头、传感器、处理器及电路主板、机身、电源。参考电脑,我们可以把相机分为镜头、传感器组件、处理器与主板、机身。

  与电脑不同,相机行业并不存在统一的标准。相机本身是一个高度技术垄断的行业。每一家相机品牌都有着独立的相机技术,因此如果未来出现高度模块化的相机产品,那么必然也是同一品牌内的产品。

  相机DIY或者相机模块化的意义在哪里?如今我们需要升级机型,能够选择无非是购买新镜头,或者购买新机身。如果相机能够实现传感器、机身、取景器的分离,我们就不一定需要每一次都购买新的相机。我们只要更新相机的传感器部分,就能获得画质和对焦等性能提升,我们只要升级新的屏幕模块,就能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

  如今的数码相机时代同样是性能过剩的时代,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一台高端全画幅相机,我并不一定会用到其中的所有功能。有些人可能只需要高像素,有些人则对对焦和画质都有要求,因此相机模块化,实际上也是为更多用户提供了更适合自己,而且价格更实惠的可能性。

  相机本身就是适合模块化的产品。数码相机可以分为机身、镜头、闪光灯等多个部件。对于机身而言,135胶卷相机可以自己更换机背、取景器。中画幅相机可以自己选择片夹以改变拍摄画幅,而如今的高端中画幅相机依然保持着机身、机背的独立销售。至于胶片大画幅,本身就是镜头、皮腔导轨和胶片后背的组合体,自己DIY大画幅机身的用户不在少数。

  数码相机时代,DIY相机的概念并不是天方夜谭,实际上数码相机模块化的尝试一直没停止,其中不乏我们熟知的机型。首先,相机具备热靴功能,并且可以通过各种接口扩展配件,这使得很多功能可以独立于机身出现,例如闪光灯、独立的热靴取景器等等。这些是相机周边功能模块化的基础。

  对于机身而言,这两年大家最熟悉的模块化概念产品,就是13-16年非常火爆的镜头相机。最著名的包括索尼QX系列和DXO推出的DXO ONE镜头相机。镜头相机本身就是模块化思维的体现,相机只负责成像部分,取景部分由手机承担。

  在数码相机时代,模块化比较彻底的是理光的GXR概念相机。GXR将传感器与镜头做成了一个成像模块,机身负责数据处理和图像运算。而我们可以更换成像模块,而不是更换镜头,还获得更加针对性的成像。这种概念不同于微单相机,因为微单相机我们更换的是镜头,传感器并不会跟着变化,而GXR实际上每个模块都是镜头与传感器的特殊定制。

  相机发展到如今,我们尝试过不同的模块化发展模式。中画幅相机可以实现机身与后背分离,因为中画幅相机对于对焦、快门速度等因素要求很低,而135相机需要高度的易用性,因此在过去并不能对机身和传感器进行拆分。如今,相机模块化程度实际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下一步将可能会出现的,是数码相机中,机身与成像后背的分离。

  但是如果只是机身与传感器后背的分离,还仅仅算是相机模块化的进一步加强,和真正意义的DIY还相去深远。因为目前我们机身组件大部分还是不可更改的,如果想要实现DIY,我们还需要将处理器与机身实现分离,显示屏幕与取景器的可更换性。从现阶段的技术条件来看,这个都是绝对可以实现的。

  对于微单相机而言,大部分功能集中于传感器,只要我们能够实现功能的进一步整合,就能使得传感器进一步模块化。微单相机就可以像中画幅相机一样,实现机身+后背的组合,这就是未来相机DIY的基础。

  理论虽然简单,但是进一步推进相机模块化或者让相机变得可以DIY,必然是难点重重。但是其中最大的困难是精度问题。单实现传感器与机身的分离,已经对整体精度提出了巨大要求。如果我们还需要将处理器和取景部件分离,那么我们对相机整体设计和加工精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块化的相机是否坚固耐用,各个部件是否会出现兼容性问题,都是值得考虑的。

  当然,相机实现更高度模块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兼容性问题。现阶段传感器和处理器是一一对应的,一个处理器负责处理一个型号传感器的相关内容,如果我们想要实现二者的单独升级,那么数据层面必须实现绝对的统一。但是从技术层面而言,实现统一并不困难,只是现有的开发逻辑都需要进一步的改变。

  另外一点,相机模块化,实际上必然会增加相机的体积和重量。相机是一个追求小型化的数码产品,在模块化时如何保证整体的体积重量可控制,如何保证整体成本不会大幅度上升,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但是对于厂商而言,相机模块化最大的挑战在于商业形式是否行得通。相机模块化对于厂商而言,具有商业价值吗?有!但是在现阶段下,相机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提供模块化产品会面临巨大风险,不如为消费者提供整机。

  但是提供整机也有现实问题,消费者对于相机的需求是非常多样化的,因此不管是哪一家都需要推出各种定位和功能不同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在近些年,众多相机系列停产,众多新系列诞生,这意味着消费者对于相机产品的功能需求越来越苛刻,如果能够解决模块化带来的成本问题,模块化实际上是解决相机定位问题的最好方式。

  不管现在的难点如何,如今传感器的高度功能集成化,实际上为相机模块化提供了新的技术可能。数码相机一直在尝试模块化发展,如果相机能够拆分为不同的模块,那么我们未来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组装一台适合自己使用需求,符合自己价位预算的相机系统。笔者相信众多相机厂商都考虑过对相机进行进一步拆分的可能性,不管真正的DIY相机能否出现,未来十年相机的模块化发展都会进一步加速。或许十年之后,DIY一台自己的相机,真的会成为可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