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专题】乡村特色产业的内涵、阶段特征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近年来,乡村振兴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而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乡村产业振兴包括传统产业——农业的振兴、二三产业的振兴以及三产融合的发展等。
早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出了具体要求,还就“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支持乡村创新创业”等六个方面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措施方法。各地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不断推动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产业创新,为乡村振兴增加了活力,为乡村产业发展丰富了内容,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
把握乡村特色产业的本质,关键是要把握其“特色”。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乡村特色产业的特色,反映的是乡村特色产业本有的特色,是其基本的规定性及发展的属性。把握乡村特色产业的本质属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三个维度。一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区域维度也就是区域视角。一个地区乡村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乡村地域性特征等因素决定着乡村产业的特色。区域特色是特色产业的基础,同时,乡村产业特色成为乡村区域特色的重要内容。二是乡村产业的维度或者视角。乡村特色资源形成的乡村特色产业,特定乡村产业发展的经营方式、产业业态、产品特点及服务方式,形成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元素,表现产业发展的特点。三是当代社会需求的维度或者视角。乡村特色产业是依据特色的市场需求发展而成的,旨在满足特殊人群或者社会大众的功能化的需求,如文化体验、休闲养生,降低三高等,从而相对其他产业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三个层面。认识一个产业的特色,需要把握三个层面:其一,产业层面。是产业自身存在的特色。产业属地特色的突出表现是乡村,根植于乡村资源与环境。其二,发展层面,具有自身发展的突出特点,由此,有别于其他产业发展。第三,价值层面,是相对社会的阶段性的特色需要而创制的乡村新型产业。
(3)四个环节。一个完整的产业有四个的发展环节,把握这四个环节的特点,就是了解乡村产业的特色。首先,把握乡村产业的资源环节。乡村特色产业是由乡村特色资源形成的产业。资源的性质、特色、区位、种类决定乡村产业特色。其次,把握乡村产业的形态特色。是具体产业特色的表现形式,由融合方式、手段、业界等决定一个产业呈现产业特点。第三,把握乡村特色产业的产品特色。是特色产业实现产业价值,形成多元的特色产品,满足人们生理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体验消费与物质消费的有机结合的载体。产品特色是产业特色最直接、最核心的形式。第四,把握产品功能与市场需求。一个产业特色是与一个特定的目标人群价值需求相关联的,了解一个产业的特色,往往可以从一个特定的人群及其特殊的需要出发来把握。
(1)特色鲜明。乡村产业特色是与相类产业相比较而显现的。构成鲜明特色,有四个最基本的要素:其一,由独特资源作为发展的基础。这些资源主要由独特的自然、文化、产业多功能性来形成。比如,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成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其二,是区域特征的重要支撑。产业发展呈现区域地方特色,同时,产业特色构成对区域特色的认知。其三,特殊产品品质。品质独特,功能特殊,有一定知名度。其四,目标市场相对明确,形成特定消费市场。是满足特殊人群或者市场用户的需要。市场有前景,规模有优势。
(2)乡村独有。乡村独有是乡村特色产业的鲜明特点。与一般产业相比较,乡村产业的空间属性是乡村,乡村特色产业是利用乡村资源优势创建的乡村产业。一般来说,是以乡村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根植于农业农村、由当地农办、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乡土经济活动,如特色粮油、特色果蔬、茶叶咖啡、食用菌、中药材、特色畜禽、特色水产、棉麻蚕桑、林特花卉等特色种养业和乡村食品、酿造、纺织、竹编、草编、剪纸、风筝、陶艺、木雕、木工等特色手工业。除此之外,还以乡村元素作为融合发展的条件,创新新产业、新业态,创建新型产业如休闲旅游、现代康养产业。
(3)农体。乡村特色产业是农民的产业。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乡村特色产品供给,同时,为农民创造就业渠道。乡村特色产业是农民创业的产业,也是农民致富的产业。广大农民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订单收购+分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等方式,极大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还通过股份合作,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形式,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农村,推动乡村振兴。
(4)相对优势。相对优势,说到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潜在与现实能力。一个特定的乡村产业的相对优势是指,相对其他相关产业有相对较强的发展能力。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能力所表现的相对优势,主要由乡村特色产业的特点所决定:特色产业发展有其他产业发展不可替代的区位与资源条件。在一些地区,有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的传统,技术比较成熟,相对集中连片,市场半径和市场占有份额大,具备形成知名品牌,组建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的基础。有较强的产业集群能力,容易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县一特”的区域品牌。在不断满足用户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具有引领潜在市场的能力。特色农产品发展符合区域分工的要求,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
乡村特色产业的基本功能是产业功能。表现为以大众喜爱的优质产品满足市场需要。乡村特色产业除具有一般的产业功能之外,还具有以下功能:
(1)是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特色产业生产经营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明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富民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可以促进土地、资金等要素的合理流动,特色农业既能容纳本地的一部分劳动力就业,又能接收部分外来劳动力就业。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挖掘特色农业潜力,有利于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全产业链建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创造新产品、催生新业态、发展新模式、拓展新领域,有利于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特色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创新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大力挖掘农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由此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文化传承,由此,构成乡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新型产业基础与平台。乡村特色产业兴旺发达,让乡村更加宜居,乡风更文明,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带动农民生活更加富裕。
(2) 是推动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融合是创新乡村新型特色产业的手段,其路径与目标是乡村特色产业。多产业、多元素跨界融合,为乡村特色产业创新新型资源。乡村新型产业及其新业态创新,通过多产业相“+”,推动文体、农业、旅游的有机结合而得以创新发展。比如乡村康养、文化体验与休闲、乡村旅游产业就是多产融合创新的结果。融合,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构筑要素互通、环境共享、联系稳定、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为社会资源流向乡村提供通道。
(3)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抓手。乡村特色产业是面向市场的,是市场导向性产业。乡村特色产业的创新成为推动传统农业由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型,由规模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型的重要推手。一个地方特色蔬菜、特色果品、特色粮油、特色饮料、特色花卉、特色纤维、道地中药材、特色草食畜、特色猪禽蜂、特色水产等发展,将成为加快推动一个地区农业产业调整与优化结构重要内容。乡村特色产业也是效益产业,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消费由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的营养健康,消费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趋势的重要产业,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4)推进生态优化的新型产业载体。特色农业具有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育、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价值。可以创造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在某种程度上,使自然资源系统得到修复和强化,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服务和供给价值。其生产要素本身就是构成生态环境的主体因子,对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生存环境的改善、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治自然灾害,为二、三产业的正常运行和分解消化其排放物产生的外部负效用等,具有积极的、重大的正效用。乡村特色新型产业如康养、乡村休闲旅游等需要配置生态景观资源,提升传统乡村的景观化水平。通过对湖、田、林、村、水、山、路进行综合整治, 促进“山美、水美、人美、田美、路美、村美”的美丽生态田园形成。特色农业对优化区域生态系统起重要作用。以云南哈尼梯田、湖南紫鹊界梯田为代表的南方稻作梯田系统,具有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系统特征,形成自流灌溉农业生产体系,紫鹊界梯田一带素有“天下大旱,此地有收”的说法;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陕西佳县,干旱少雨,生态脆弱,枣树不仅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生计来源,在生态保护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徽省砀山县立足酥梨产业,以生态立县推进新农村建设,初步走出了一条新路子。砀山县是全国生态试点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境内环境优美,全县村庄绿化率达85%以上,森林覆盖率76%以上,水果种植面积逾70万亩,被吉尼斯纪录认定为世界最大的连片果园产业区。
(5) 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一是传承农耕文化。乡村特色产业需要配置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在农业文化遗产地表现更为明显,其具体表现方式除了文字记载外,还有歌曲、故事、谚语、仪式等形式。截至2018年2月,中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遗产地总数为15处。为了加强国内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促进农业文化传承、农业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从2013起开始认定“中国重要文化遗产”,截至目前已经认定了91处。二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91处中国重要文化遗产进行大致分类发现,除了稻作、梯田、农田水利等比较传统的农业文化外,茶、水果、干果、中草药等特色农业也很有文化内涵。如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稻田养鱼、孟连神鱼节文化、江川开鱼节、勐腊弩弓水下射鱼等渔业文化,彰显了特色农业文化价值的魅力,丰富了特色农业的价值内涵。云南普洱、福州、湖北砖茶、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福鼎白茶、黄山太平猴魁等不仅是国内外知名茶种,而且形成了各种茶文化。一些地区的枣、梨、葡萄、杨梅、核桃、荔枝、樱桃、柑橘等水果干果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当归、辛夷花、枸杞、玫瑰、黄连、银杏等中药保健作物种植更具中国文化特色。三是提供教育和审美。特色农业生产在传承、维护和创造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特色农业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四是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各地以乡村文化元素为资源,通过文化+,+文化等多种形式,创新多姿多彩的文化产业。
(6)满足社会新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特色农产品产值达到5万亿元左右,约占我国农业总产值的50%,占据我国农业的“半壁江山”。特色农业如干鲜果品、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极大满足了社会对健康养生的新需求。生态农业园以休闲农业带动特色农业发展。利用特色农业的景观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休闲业,让游客享受观光、采摘、体验生产、了解农民生活、感受乡土情趣。目前,一些特色农业经营主体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将游憩休闲与科普教育有效结合,促进现代社会的人们与大自然紧密接触,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创作、农产品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情趣。
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区域特色基本形成。产业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品牌化趋势明显。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合作模式多样化。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的产业支撑。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各地区不平衡。城市周边快于边远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西部地区。经济作物集中地区快于传统粮食为主体的地区。在每个县市,各乡村发展不平衡。有些地方实施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增加了农产品的品牌收益。
(2)农业产业化水平高的地区发展较快。传统农业区域发展较慢。在各产业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健康功能化产业及乡村旅游产业较快。在大部分地区 ,“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产业链空间布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3)利益分享机制有待完善。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等举措的推进,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参股,分享产业化的收益,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上还存在难度。
(4)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平衡。“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需要加工支持。特色农产品的初精加工需要技术支撑与创意策划。
特色农业产业虽然种类繁多,且大多小有名气,但真正能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据主导地位、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尚未形成,尤其是各类特色产业均为地方也有发展的低技术门槛类产业,比较优势并不明显,同时,由于特色产业种类过于繁多,政府部门在引导支持中力量较为分散,没能将项目、资金集中于优势项目中,呈现出“撒胡椒面”的支持状态,扶持效果不算显著。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多数乡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创新能力不足,工艺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产品供给仍以大路货为主,优质绿色农产品占比较低,休闲旅游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小众类、精准化、中高端产品和服务,品牌溢价有限。乡村产业聚集度较低,仅有28%的乡村产业集中在各类园区。
从县域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特色产业,一是基地面积不够。如有的县发展最多的猕猴桃、魔芋等产业,实际面积仅为6、7万亩,茶叶经过近年的恢复性发展,总面积也不超过3万亩。二是企业发展能力有待提升。大多数茶叶、药材、特色食品等产业的加工、销售企业年销售规模均不超过1000万元。由于龙头企业的块头小、规模较小,难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不能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带动相应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政府主导的现象,同市场运行规律有所冲突。三是市场容量较小。农产品职业经理人的销售人才群体缺乏,市场低层次的供求矛盾始终没有缓解。“一产就多,一多就乱,一乱就弃”的发展规律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规模始终存在发展的瓶颈,因为销售市场有限,而不敢盲目扩大产业规模。
产业链条仍然较短。总体情况是,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二产连两头不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65%,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三产发育不足,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能力不强。产业融合层次低,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农户和企业间的利益联结还不紧密。大多数特色农业产业仍然停留在提供初级产品的阶段,缺乏深加工产品,如药材、高山蔬菜、猕猴桃、土鸡、速生丰产林等产业,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受限制。比如,由于缺乏深加工龙头企业,猕猴桃企业无法在保质期内完成干鲜果销售,导致大量猕猴桃积压变质,给种植户和经销商带来了严重损失。产业链不完善,在有些地区,没有一个产业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条,包装、广告设计、产品检验、物流运输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制约。
乡村产业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建立,金融服务仍明显不足,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偏低。农村资源变资产的渠道尚未打通,阻碍了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乡村产业。农村土地空闲、低效、粗放利用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供给不足并存。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建立。农村人才缺乏,科技、经营等各类人才服务乡村产业的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健全。
(1)缺乏科研院所。小产品的产业,由于普遍规模小,科研项目少,又找不到合作伙伴,难以实现真正的科技支撑。行情高涨时,农户笑逐颜开,赚个盆满钵满。行情低落时,大家伙愁眉不展,毫无办法,赔个净光,任其自生自灭。
(2)能工巧匠有待提高水平。有些有特色产业的村里没有技术人员,产业的背后更没有技术团队及科研人员的支撑,村民们自认为抱了个“金饭碗”,也不外出学习考察掌握新品种、新技术,跳不出自己的小圈子。
(3)乡村特色新产业的发展,创新支撑严重不足,缺乏创意支撑。在发展休闲旅游时,模仿多,真正具有市场价值创意活动比较少。缺乏依据市场需要的持续的创意技术作为支撑。
一般一个特色产业农户靠的是单打独斗式经营,只顾埋头拉车,行情好时盲目增加面积,一窝蜂式地扩大生产,常规的农产品一般是,多数时候是买方市场,生产过剩,产品滞销。农户与市场主体的利益链接不稳定。在小农为主体的特色农产品发展过程中,始终受二个规律的支配:市场好了,农户自干,市场差了,农户找企业,找政府。不大的范围内,大家争相生产,抢占市场,而且各自为战。行情一好就扩大,一扩大就滞销,一滞销就放弃,一放弃,又上涨,周而复始。小农生产的行为是依据周边区域性的或者是人人相传的“行情”来决定生产,由此,分散的农户就会在市场行情的“引诱”下,加快生产,短期内形成宏大的未来生产供给。造成低水平的滞销,反之,又形成短缺。这是小农永远也摆脱不了的农产品供求规律。发展特色产业迫切需要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需要组织农民一起组团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一起选用优良品种、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一起共享市场信息,一起抵御市场风险,保证农户持续增收致富。
一些农村供水、供电、供气条件差,道路、网络通讯、仓储物流等设施未实现全覆盖。农村垃圾集收运和污水处理能力有限,先进技术要素向乡村扩散渗透力不强。乡村产业发展的环境保护条件和能力较弱,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扩散等问题仍然突出。在西部地区的特色农业基础设施普遍相当落后。如贵州省水城县营盘村的茶产业、猕猴桃产业、蔬菜产业等特色农业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但是,猕猴桃和茶叶种植园区的田间道路、灌溉等都还非常缺乏。云南省昭阳区、鲁甸县、永善县分别有68%、75%、80%的果园不通路,68%、88%、90%的果园不通水,缺水问题严重,果园间道路状况差,灾害性天气频繁,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十分脆弱。智能化与数字化特色产业需要发展。产地批发市场、产销对接、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等设施相对落后,物流经营成本较高。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许多村庄在政策支持下探索出了产业发展的新道路。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构建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导,融合旅游休闲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目前较为成熟且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十种:
发展乡村产业,最重要的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乡村资源、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优势为依托,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土的乡村产业。防止盲目跟风,探索出适宜本村庄发展方向及发展方式。
(1)产业探索:发展特色农业、体验式农业、采摘农业、休闲农庄等,以商带农。利用当地果林经济,打造自主品牌。
(2)创新产业发展:利用村庄现有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政策优势,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形成创新产业发展方式。在一产种植的基础上进行利用古道、生态农业、农庄、生态环境等优势更新业态,使得原有的产业在更新之后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3)互联网+农业:为农村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其创新形式实现了“跨界融合、创新驱动、人文关怀、开发生态”,其六大生产模式极大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产品销售。
以乡村的山林、土地、气候等优越的自然环境打造生态产型产业,发展多层次生态农业,如:林下经济、庭院经济、护坡果林等产业,以达到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目标。(2)产业生态化:
产业发展借力于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内,一个自然环境优越、生态良好的村庄为其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产业发展生态化,利用生态环境但不破坏环境,以产业保护生态,以生态促进产业。3.三产融合,多元发展是关键
传统农村现状特征主要表现为自然生态:群山环绕,依山傍水;产业经济:一产为主,部分三产;历史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社会生活:自给自足,小康社会;其主要问题表现为自然生态:保护薄弱,资源闲置;产业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薄弱;发展限制:缺乏活力,设施老旧;社会生活:人口外流,产业废置。针对目前农村现状和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元生产,生产融合的发展方式构想。
多元生产需体现生产主体、生产方式、生产内容等的多元化,生产主体可以是农民本身自主生产,在自身能力及条件不适宜时则可选择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方式转换主体以更好的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生产方式多元化则体现为农业、商业、手工业等多种发展方式并存,生产内容多元化则是变传统的粮食生产为粮食生产+粮食加工品+农产品手工艺品等多元化的生产内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在多元化生产的基础上实现“三产融合”,在一产种植的基础上进行农户自主二产初加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旅游观光的三产发展,最终实现互联网+模式销售。同时农户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农业生产技能、推广农产品、宣传乡村旅游,借力互联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三产融合产业,发展出不同产业主导的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实施目标。
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既要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坚持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的原则,坚持以村民为主体,带动整村发展致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参与对象可持续。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助力、村民分担的三方联合机制,实现组织方式可持续。坚持生态优先,加大创新科技运用,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产创新可持续。通过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乡村发展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乡村,共同富裕的目标离我们会越来越近。
公众号会每日推送适合长三角地区的新品种、新技术、优质专家和服务,以及重大政策和南京农业园区相关资讯。点“
- 标签:本站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
-
【乡村产业专题】乡村特色产业的内涵、阶段特征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近年来,乡村振兴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而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
【考点】50个常见经济名词
新的一年刚开始没多久,相信大家陆陆续续的都收到了来自支付宝和各大银行的账单了吧,小编望着余额瑟瑟发抖,新一年不能总吃土,是时…
- 幼儿园行业的概念创新:公益性幼儿园、多元普惠幼儿园
- 大数据行业的定义及用途分析
- 商业起名:行业名
- 206个常见商务英语专有名词解释归纳总结(建议收藏)
- 行业分析|展陈行业的定义和项目特点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