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空探索“一国两制”增强香港经济活力——专访兰桂坊集团主席盛智文动漫mm受辱图
中新社香港6月12日电 题:“一国两制”增强香港经济活力——专访兰桂坊集团主席盛智文
中新社记者 殷田静子
“1997年7月1日中英政权交接仪式结束后,一些外国记者期望我会说‘这是香港的末日’,但我清楚地知道,这不会发生。”在香港生活近半个世纪的兰桂坊集团主席盛智文近日接受中新社专访,对20年前的事情记忆犹新。
1969年,19岁的盛智文带着第一桶金从加拿大来到香港从事时尚行业。由于无法适应拘谨的英式就餐礼仪,他索性于80年代初在兰桂坊开了一家可以和朋友放松休息的餐厅——“California”。
在他记忆里,当时的兰桂坊被花店、肉摊、意大利小食店和小印刷商占领,少有人发现它的潜力——和中环“心脏地带”只相隔几分钟。
“California”的开业迅速为这片区域带来生机和活力。盛智文开始不断收购这一带街区的物业,并将兰桂坊发展成娱乐休闲胜地。现在,盛智文拥有兰桂坊超过70%的物业,兰桂坊旗下的餐厅和酒吧已有约136家。
1997年7月1日,一场庆祝香港回归的派对在兰桂坊举行,一块空地上摆放的大型充气玩偶让盛智文印象深刻——“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玩偶是一位妈妈抱着自己的小孩,这也寓意着香港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盛智文回忆,那天夜晚,兰桂坊有庆祝回归的人,也有一些担忧香港会因回归失去自由而前来买醉的人。
对盛智文来说,那是他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他不仅亲眼见证了签署仪式的整个过程,还与查尔斯王子一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那是它的最后一次出巡。“我还记得那艘游轮的卧室里,放着一只印有‘Queen Victoria’(维多利亚女王)的泰迪熊。”
那天的活动大约凌晨4点结束,很多外国记者问盛智文,回归是不是意味着“香港的末日”。他则反复强调,不要担心,回归对香港来说是件好事。
“当时那些记者看我的眼神就像在说:‘你是不是疯了?’”盛智文笑说。
但他之所以敢这样断言,是因为自己了解中国。
1980年盛智文就在湖南长沙开设了第一家公司从事外贸生意,在中国内地经商17年的时光,让他感受到了中国的巨变和逐渐强大。
盛智文说,这些变化都给了他对回归的信心。
盛智文坦言,两地的不同文化确实为香港和内地带来挑战,但“一国两制”的构想又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那天晚上他很兴奋,也很高兴,因为他知道,终有一日中国会强大,香港的优势也会日益凸显。
回望20年,香港经历了不少挑战,例如亚洲金融风暴、禽流感、“非典”等,但都一一克服。他记得,“非典”时期的兰桂坊几乎没有人,酒店只有1、2位客人入住,人们不敢互相接触,就连坐电梯时都是用手肘触碰楼层按钮。
但阴霾是短暂的,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署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并启动内地居民港澳“自由行”政策,为香港的复苏注入动力。
其后,香港经济持续增长,也显示了自身的“can do spirit”(可以做到的精神)。许多当年移民海外的香港人纷纷回流,兰桂坊的主流顾客也从当年的外国人变为现在的本地人。
从CEPA和“自由行”,到近期提出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一带一路”倡议,盛智文形容,这些都是内地给香港的“糖果”。
他认为,随着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让交通更加便利后,大湾区各个城市和地区的融合与优势互补,可以进一步打开香港的市场。
2010年开始,盛智文相继把兰桂坊带到了成都和海口,未来还会落户无锡和上海。他说,中国市场对每个人都开放,像兰桂坊、海洋公园这些“香港制造”的品牌,应作为一股软实力,在战略规划中找到落脚点,寻求更好的发展。
盛智文强调,“一国两制”增强了香港的经济活力,也让香港的法治得以维护。而香港自身的金融服务,完善的法律法规和低税的政策等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才来港,也留住了像他一样的商人。
“20年来,香港还是这么安全。还是有很多人移居香港,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香港长大。”盛智文说。(完)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