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裸奔女媒体盘点香港的人文细节:图书馆公园“随便进”蛋疼五侠11
原标题:香港的人文细节
新华社香港6月2日电(记者 郜婕)香港是一座满是“暖心”细节的城市。漫步香港街头,透过渗透在生活方方面面的细节,不难发现这座城市管理的高效和无处不在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闹市区“人车分流”:天桥串起立体路网
尽管香港地少人多、路窄车快,但在这里行走并非危险而恼人的体验。相反,得益于立体道路网络,尤其是发达的人行天桥系统,行人在香港可以享受在别处少有的便捷。
据香港特区政府路政署统计,该署负责维护的公共人行天桥共有793座。这些天桥或跨越繁忙的干道,或连接相邻的高楼,让行人不必和车辆“交锋”,甚至不必“接地气”,就可以到达远至数个街区之外的目的地,真正实现了“人车分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港岛中区的天桥系统。在这被称为“香港心脏”的繁华闹市,一座长约1公里的天桥自西向东贯通上环和中环,加上数十座南北向的旁支和东西向的延伸串联起周边20多座建筑,使行人“脚不沾地”就能到达各大银行、政府机构、商场、餐厅、停车场和景点。再往东走,相邻的金钟也有自成一体的天桥系统,经地下通道、街心公园等与中环天桥系统相连,行人通过两个系统间也不必横过车道。如此算来,中区这一人车分流系统东西向覆盖范围长达3公里。
站在中环一座天桥上,内地游客华先生连赞“方便”。“上班的人走天桥不用等红绿灯,节约时间;游客在天桥上边走边观光,也不怕车多危险,”他说,“天桥大多有遮顶,行人不怕日晒雨淋。”
有当地朋友笑称,通过中区天桥可以“上山下海、上天入地”。的确,中区天桥向南连着通向太平山的半山电梯和山顶缆车,向北通往维港边的渡轮码头,还对接机场快线等地铁线路站点。四通八达的天桥看似复杂,但每隔几十米就有指示牌,指明附近机构、景点、公交站点的方向。
除了天桥,香港立体交通的其他层面也不乏以人为本的细节。地面交通方面,每个人车交汇的路口或设有带声音提示的红绿灯,或在地面用中英文及箭头标明“望左”“望右”,以助行人安全过马路。一些公交车站在上下班高峰或下大雨时会根据需要把大巴的下车门临时调整为上车门,并在地面架设临时刷卡器,以方便乘客尽快上车。地下交通方面,不少地铁换乘站设计成站台对面换乘的形式,免除乘客上下楼的麻烦,更缩短站内停留时间,兼顾搭乘体验和效率。
图书馆公园“随便进”:康乐文化设施全民共享
香港寸土寸金,街头大大小小的公园却不少。大的如维多利亚公园,占地十几公顷,包含大面积绿地、各类球场、儿童游乐场、旱冰场等设施。更多则是依势而建的小型花园:配有滑梯、秋千等设施的称为游乐场,再小的只能设几张长椅,称为休憩处。不过,即便是小到夹在两座楼之间面积不过十几平方米的三角形空地,也严格地安装围栏、设置座椅、摆放绿植,并标明安全、卫生等各方面规例。
据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统计,康文署辖下的公园、街心花园、休憩处及儿童游乐场总数超过2000个。这些公园大多免费开放,成为居室普遍不大的香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每到周末更成为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家政佣工与同乡聚会的场所。
相比公园免费开放,香港公共图书馆不必凭证入内更让人印象深刻。以香港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中央图书馆为例,不论是进出图书馆还是阅览馆藏书籍,一般都不会要求访客出示任何证件。
如果想借书,办理图书证的手续也不复杂。香港身份证持有者只要填妥申请表、附上住址证明,几分钟就可办妥手续。中央图书馆读者服务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即便是没有当地身份证的访港者,只要有一名成年香港居民作担保并缴纳押金,也可申请办理图书证。
中央图书馆坐落在繁华商圈铜锣湾,馆藏量达200万项,包括多语种书籍、报刊资料、地图、照片和光碟等多媒体资料。这一香港面积最大、服务范畴最广、馆藏数量最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不仅限成年人,还有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图书馆、多媒体资料馆、玩具馆和游戏室。每天开馆前,读者常在门前排起长队。排队者上至头发花白的老者,下至步履蹒跚的孩童,既有背着双肩包、戴着耳机的学生,也有边等候边与家人视频聊天的外籍佣工。
“长者班车”如校车:安老扶弱融入社区
记者不久前在九龙一家安老机构采访,恰好赶上那里一天的日托结束,老人们准备回家。那场面颇像香港的学童放学:几名老人在大堂面向大门而坐,胸前挂着名牌,等待家人来接;更多人则由工作人员或搀扶、或以轮椅护送,下楼去乘坐专门的班车。
这家安老机构的社工告诉记者,长者班车设有专供轮椅上下和固定的设备,每天一早按预定线路行驶一圈,上门接老人,每天下午再走一趟,把老人送回家,“就像学童每天上学放学乘坐的校车,省却家人接送的麻烦。”
这样的长者班车在香港街头时常可见。香港社会近年来老龄化速度加快,政府和社会相关机构推出多种支援服务,以分担家庭护理长者的负担,同时鼓励长者融入社区。日间护理中心和长者班车就是其中之一。
一名在这家安老机构日托的82岁老人告诉记者,她愿意每天来日间护理中心,“儿子要上班,白天不能陪我。有车接送,我可以白天来这里聊天、读报纸、唱歌、学书法,晚上回去和家人在一起”。
与长者班车类似,香港目前还有上百辆接送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往返医疗机构的复康巴士。据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萧伟强介绍,香港复康巴士数量在过去10年间增加64%,总数超过150辆,每年使用这项服务的人次由10年前的60万增加至约90万。
此外,特区政府2002年开始推动“无障碍运输”理念,与公共交通运营商合作,增设无障碍设施。据运输署介绍,目前香港所有地铁站均设有无障碍通道,公共巴士约98%配备轮椅上下设施,可供轮椅上下的无障碍出租车数量也从6年前的4辆增加到81辆。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