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民生

欧美日本社会百态我们憧憬而又的远方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他是在一片声中出使的,从中央到地方,从亲朋好友到陌生人,都在骂他,在他的湖南老家,还有人嚷嚷着要毁掉他的老宅,甚至有人还撰了一副对联来羞辱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见容尧舜之世;未人,焉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意思是咱大清这个好那个好好得要了,你居然不在大清好好待着,要跑到夷人那里去鬼混——这是多么混乱的逻辑啊,郭嵩焘是奉旨出使,并非年轻冲动要自个儿去周游天下。

放开二孩很关键吧,到了再下一代中国人,远方是另外一种概念了。

像徐霞客这样的古代驴友,堪称千古奇人,所以徐霞客游记的开篇5月19日,后来毫无争议地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在中国历史上,像徐霞客这样的职业旅行家少之又少,但一些跟远方相关的职业,比如商人,比如镖客,比如使节,他们走遍千山万水,阅尽百态。

宏大的历史,往往在一些细节让人喟叹:1876年,郭嵩焘到英国后,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李鸿章不听,而闻讯的士大夫们,群起郭嵩焘。同一时间,日本人的视线都放在远方,留学欧洲,潜入中国,拼了命在研究,在思考,在等待。

从基因研究来看,日本人是一两万多年前从亚洲迁徙过去的,当时是冰河期,日本列岛与相连,后人猜测:当时亚欧从西到东,有一支庞大的迁徙人群,前锋部队走得最远,来到日本岛,后来,气候变化、地壳运动、冰川消融、海面上升,在12000年前出现谷海峡,割断了日本与的连接,前锋部队回不来了,就成了日本人的祖先,敢冒险、爱闯荡的基因,却一代代传承下来。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人的性格,他们对远方的渴望,尤其是对的渴望,倒也有几分道理。

毕竟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跟后世那些一而留下的征服者不同,他更像一个对未知世界充满无限好奇的青年,充分上的精彩,并向往着更远的远方。他的远征,除去军事意义上的恶战与杀伐,也不乏闪光的人文色彩。譬如,在波斯的首都苏萨,亚历山大与波斯公主结婚同一天,他手下的将领和士兵也纷纷与波斯姑娘成亲,史载这一天举行婚礼的新人达到1万对——史上规模最大的集体婚礼。

九泉之下,郭嵩焘会后悔自己这趟远行吗?不会的,他生前很自信:“流传百代千年后,定识有此人。”

今天的人去远方,不是去征服世界,而是去征服自己,把自己从眼下糟糕的或凑合的状态中拉扯出来,去寻找更多的可能性。最近网上流传一篇文章《带患病父母旅游,“疗效”意想不到》,读起来让人不已。作者的父母在江苏农村生活了一辈子,此前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南京,当父亲患上癌症而母亲骨折只能依靠拐杖行走时,作者下了决心,陪父母到远行三个月,在远方,两个老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父亲体重增加了,母亲也不再需要拐杖,他们变年轻了,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作者因此撰文《,献给父母金婚》。是的,在远方了。一个让中国人百感交集的远方传奇。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这位即将远行者的兴奋与自信。这位青年名叫亚历山大,迄今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我们常说的四大文明古国,他征服了三个: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征服面积高达500万平方公里。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亚历山大说不定就转悠到中国来了,当时中国正处于战国时期,七国联军大战马其顿方阵,多有画面感!

先说说这个日本人,他名叫竹添进一郎,时任日本驻华公使随员,是个中国通,他装扮成蒙古行脚僧,从出发,经涿州、正定、顺德、、彰德、新乡等地至洛阳,然后自函谷关入陕西,又从秦蜀栈道进入四川,后顺流下长江,过三峡,当年8月抵上海。竹添进一郎将沿途风光与用诗文记录下来,命名为《栈云峡雨日记》,除记录沿途的史迹、物产、风土人情,还论及、经济诸问题,至今中国人读起,仍是了解川陕等地当年自然与社会状况的很好的参考书。此书1879年在日本刊行,名噪一时,成为日本国内流传最广的一部汉文体中国游记。

《使西纪程》的悲惨命运,在于郭嵩焘的,他到了远方,回看大清,才知道中国界真正的地位——咱们以前一直以“天朝上国”“华夏中心”自居,说别人是“夷狄”,但是以欧洲目前的文明程度,咱们才是“夷狄”啊。这是何等痛彻的!郭嵩焘是个勇士,敢于承认的先进与中国的落后,而且承认得这样彻底。这是不愿不敢也不屑走出国门的井底之蛙无法意识到的。

切·格瓦拉的这段真实经历,后来被拍成了电影《摩托车日记》,五月天也演唱过同名的歌曲:“你还梦不梦疯不疯/还有没有当初浪漫温柔/谁愿意和我一起/写一个传说/就算谁能消灭了我/却夺不走我们做梦的……”

即便无趣无聊无奈,但眼下很重要,现实很重要,然而,我们还是需要远方,因为我们在不断前行,我们不能没有远方——心理的远方,重要性要大于地理的远方。俄罗斯电影《他是龙》中有句台词:“闭上眼睛,目视远方,那么远,远到没法睁着眼睛看……”

今天从飞伦敦,还得十几个小时,郭嵩焘当年是坐船去的,海上数月,很是艰辛。到英国后,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感慨万千,于是把使英途中逐日详记,辑为一书,名为《使西纪程》,对于当时闭塞的大清来说,这应该是多么好的一部了解世界的畅销书啊,绝对不会比《栈云峡雨日记》差啊,但结果,这本书差点让郭嵩焘丢了老命,命后来是保住了,但半生奋斗,一世英名,全给毁了。

当然,这是一部三观很正的电影,婚外恋点到为止,出轨未能发生。这其实也是一部隐喻丰富的电影:关于历史,关于现实;关于,关于内地。远方在哪里,根又在哪里。

远方,或许比眼下更差,但更多人相信,会比眼下更好甚至能够当下的困境。有人眼下,有人去了远方,他们互相,但是,他们会殊途同归吗?

在这部电影中,“远方”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心理概念。从地理概念来说,远方是疍家人谋生的大海,影片中有多个大海落日、漫天的宏伟镜头,一叶孤帆,向远方而去;从心理概念来说,远方却不是大海,而是近在咫尺却被疍家人视为畏途的陆地,他们不敢从船舷迈过去的一小步。《浮城大亨》的动人之处,正是在于疍家人这个群体,在地理与心理概念之不同的远方的纠结中。女主角由杨采妮饰演,也是一个疍家人,她与男主角青梅竹马,知道未来会结婚生子,重复前人的生活。但布华泉上岸后,靠努力跻身于上流社会,女主角却成了一个始终无法融入丈夫圈子的黄脸婆,此时刘心悠饰演的女配角出现了,这是一个活色生香的角色,她从小在英国接受教育,一颦一笑,无比生动,她爱上了布华泉,而布华泉与笨手笨脚的妻子也逐渐疏远……他深入了“远方”与“眼下”的矛盾,是的,对于他来说,女配角是只会在梦想中出现的远方,他曾经深深自卑无法抵达的远方。

心里装着远方,我们又怎么会失去希望?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远方,或许比眼下更差,但更多人相信,会比眼下更好甚至能够当下的困境

中国历史上,有诸多勇敢的远行者,比如徐霞客,比如郑和,比如张骞,比如班固,尤其在汉唐时期,“去远方”蔚然成风,那时,诗和远方,是联系在一起的,唐诗中甚至专门有“边塞诗”这个类别,不去边境打打仗吹吹朔风的诗人不是好男人,《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多达两千余首,至今捧读,或悠然神往,或血脉贲张。

但远方绝不仅仅意味着一部游记,亚历山大是为了征服世界,他成功了,他改变了世界,世界也改变了他;而在1952年1月,23岁的切·格瓦拉与同伴骑上1939年产的诺顿500摩托车,离开熟悉而舒适的,开始一场八千公里的远行时,他们起初也是为了一部游山玩水的游记,但渐渐变成了一次深邃与沉重的发现和思考之旅,他们用历时八个月的苦旅,观察了一个充满无尽哀伤同时也蕴含无穷希望的南美洲。当他们从远方回来时,医学院学生格瓦拉,已经变成了者格瓦拉,他把自己的这段远行写成了《摩托车日记》,其中前言写道:“写这本日记的人,在他重新踏足阿根廷土地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死了。组织与打磨过这本日记的那个我,早就不再是我;至少现在的我,已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我了。漫游南美洲对我造成的改变,远远超过我所能预见的。”

中国人对远方的态度的改变,是有理论支撑的。不同文化比较研究的创始人吉尔特·霍夫斯塔德教授对“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在同一个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他从五个文化尺度来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价值取向,其中一个是“不确定性规避”: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都会感到面对的是一种,从而总是试图加以防止。不同民族、国家或地区,防止不确定性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样的。相对而言,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当中,人们普遍有一种安全感,倾向于放松的生活态度和鼓励冒险的倾向。而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高的社会当中,人们则普遍有一种高度的紧迫感和进取心,因而易形成一种努力工作的内心冲动。在他的研究中,希腊的不确定性规避系数为112,最高,日本为92,美国为46,只处于中等,而中国为40,在美国之下。吉尔特·霍夫斯塔德因此认为,中国人比美国人更富于冒险,因为中国社会更趋年轻化。

但也有不少人泼冷水,说远方就没有苟且了?在《疯狂动物城》里,兔窝镇固然无趣无聊无奈,但远方的动物城,陷阱跟机会一样多,跟梦想一样多,骗子跟有志青年一样多,有多少美好,也就有多少苟且。

今日中国,随着劳动方式的改变、的实践、物质财富的积累、民族自信的培育,国民性格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向往远方并且能够去远方的人,越来越多了,中国游客已遍布全球各地,背包环游、驾船开辟死亡航道,中国人在远方的精彩故事,随时都在发生。

在远方,确实有太多迥异于眼下的地理、人物和故事。《亚历山大远征记》这本书成于2000年前,今天读起来仍然妙趣横生,亚历山大当时远征古印度时过战象,书里对印度象着墨甚多,比如记载说古印度“最端庄稳重的女子,什么礼物都引诱不动,但如果给她一头大象,就可以弄到手。一个女子为一头大象而委身,在印度人看来并不算,反而认为是光荣,因为她的美貌竟能值得上一头大象……”

再说说这个中国人,他名叫郭嵩焘,湘军大佬,太平覆没后,他又搞洋务,有权有势,堪称人生大赢家,但因为出趟远门,全毁了——他是清朝派出的第一任驻外公使,前往英国。

1876年,清光绪二年,日本明治九年,一个中国人与一个日本人这一年都从出发远行,此后都把自己的远方与思考写成了书,但却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就是远方的感觉。

《疯狂动物城》是一部励志好电影,一只不安于现状的兔子,决心摆脱在穷乡僻壤的老家兔窝镇种胡萝卜的宿命,要到远方的动物城去实现一个疯狂的梦想:当。它去了远方,它历尽,它圆了梦想。看这部电影时,突然想到风行当下的四个字“诗和远方”,当下正值春暖花开,很多人被“诗和远方”撩得春心萌动,愈发想“眼下的苟且”,方不负这大好春光。一种励志的美好的暧昧的有些莫名其妙的。

今天的人去远方,不是去征服世界,而是去征服自己,把自己从眼下糟糕的或凑合的状态中拉扯出来,去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现在旅游业是朝阳产业,被大力提倡,但在古代中国,者们用土地住农民的流民。旅游?做梦。从周朝开始,就立法旅游业的发展了。周朝有司寤氏一职,专门负责缉拿夜游神,出门旅行必须持“节”,“无节者不行于天下”。到了战国,魏国和秦国的法家都拟定制度来大家旅游的热情,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制度:私人开旅馆,想出去玩,行啊,看你住哪里?

公元前334年,也是春天,一位22岁的英俊青年率一众彪悍的小伙伴,开始向远方进发。这位青年头发浓密,鼻子高直,他家世显赫,既有一身高强的武艺,又师从那个时代学问最高的大师亚里士多德,但他仍然向往着远方。远行前,他把自己所有的财产,包括奴隶和畜群全部分赠他人,有人问他:“您把所有东西分光了,把什么留给自己呢?”他的回答是:“希望!”

“远方”与“眼下”,有时会有奥妙的逆转,有时甚至是地理与心理的错位。电影《浮城大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郭富城饰演的男主角布华泉,其亲生母亲被英国水兵后产子,后将婴儿送给以船为家的疍家人抚养,养母是一个善良的渔民,她将孩子视为己出,纵然条件极其艰苦,也将布华泉养大,并鼓励他上岸读书,从而改变了命运,布华泉很努力,虽然有时纠结于“我是谁”的困惑,但很小就要改变在船上过一生的宿命,最终奋斗成功,上演了首位人成为太古洋行大班的传奇故事。

但井底之蛙发起飚来,比鳄鱼还。郭嵩焘回国后,一群井底之蛙以痛打落水狗的,百般郭嵩焘,朝野上下,皆视之为“”,这位当朝二品大员,只能一直赋闲在湖南老家。1891年,他在抑郁中死去,连个谥号都没有。

但是,跟欧美人相比,跟日本人相比,中国人对远方的热情,冒险,开拓,要逊色得多了。

时间并非需要“百代千年”,短短几年后,甲午之战,大清,居然溃败于蕞尔小岛日本,这次是真正被打醒了打疼了。此后日本,还有更多的国家,成为中国有志之士向往的远方,第一波留开始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精确描摹了一种复杂的心态:他从远方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但是故乡既熟悉又陌生,他不知道能否回到过去,自己也被当成了远方来客。所谓“近乡情更怯”,正是如此。

我们是一个远方的民族吗?

自古至今,很多人想通过去远方,来寻找,美国作家海明威就是如此,他到过很多地方,见识过很多大事,邂逅过很多女人,完成过很多名篇,但他寻找到了吗?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将双筒猎枪伸进口腔,扣动扳机,以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原因,至今让人争议不休。

亚历山大临终前,遗命部下,在其棺材两侧留上孔将其两只手伸出,以表示他虽然建立了起庞大的帝国,却仍然不免两手空空地离去。但是,他知道,他空手而去,但他的远方,并非没有价值。他必将成为后人向往远方的偶像。

很多人还从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与海洋文明彼此差异的角度,来分析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性格。中国历来是农耕文明,自给自足,要啥有啥,加上西边是高原大山,北边是沙漠戈壁,东边南边都是汪洋大海,大一统,守一块,吃喝不愁,没必要去远方讨生活。所以中国人的性格,内敛稳健、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求稳求静,注重眼下,不作玄远之想。

关山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