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社会 关注民生社会调查:最关注民生类社会事件 对军事、科技类事件缺乏热情
网络传媒不断放大社会事件的影响力
此外,对其他类别事件的关注明显不足。比如,与其他类别的事件相比,军事科技类事件对于普通而言,显得过于遥远,不够“接地气”。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教授崔丽娟认为,从调查来看,对于重大事件的反应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平和的状态。从认知一致性来看,主体已经具备了分辨、能够进行判断的能力,因而对社会事件的情绪感受、正负利弊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行为比例来看,对社会事件的反应趋于稳定,出现过激或极端行为的概率有所下降,更多是关注事件后续发展所带来的结果能否令人满意。
不仅如此,现阶段,对社会热点事件的了解均以网络途径为主,如微博、微信等移动平台。这些平台的信息发布存在即时、便捷的特点,但是也存在诸如消息源不可靠、虚假新闻的不利因素。需要认识到,通过网络途径爆料的既包括了积极事件,也包括了消极事件。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网络反应真实客观的事件情况,对积极事件予以宣传,对消极事件进行相应的处理;另一方面,针对虚假消息或是事实的传言,尤其是恶意消极事件的行为,要予以重视并进行监管控制。因此,要正视网络传媒的双刃剑作用,尽可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社会事件性质与的情感体验是正相关
其次,对消极事件的关注不可能停止,根据“厌恶损失”理论,往往消极事件对的影响更甚。因此需要反思,怎样将事件本身的消极属性为事件后续处理结果的积极影响。
纵观历年社会事件,有不少是网络途径率先爆料进而引起强烈关注的,其中明确标示通过网络的有,仅2012年就有“最美司机停车救乘客”、“中国式过马引热议”以及“‘表哥’事件”等三项民生类社会事件。
纵观四年共四十个事件,民生类事件占到了事件总体数量的58%,远远超过类事件(23%)、经济类事件(15%)以及其他类事件(5%)。由此说明最关注的、或者对影响最大的始终是民生问题,尤其是涉及基本生活或是社会根基的事件,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最关心什么社会热点事件?大家通过什么途径知晓社会热点?28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上海市社会心理学学会联合发布了“社会心理变迁(2012-2015)—影响心理的年度十大社会事件”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最关注的是民生问题,而对一些事件出现过激或极端行为的概率有所下降,更多是关注事件后续发展所带来的结果能否令人满意。
不可忽视的是,虽然民生类事件的数量在四年事件的总体数量中接近六成,但就单一年份而言,类事件和经济类事件的影响不容小觑。以最近的2015年为例,类事件和经济类事件占到全年事件数量总体的50%。由此说明对经济类事件的关注热情与日俱增。
据上海市社会心理学学会会长金国华介绍,通过对积极事件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提升心理感受,有利于社会主义正能量。需要注意的是,有一部分积极事件都是由自己发现并通过不同途径进行宣传扩散的,如“最美司机停车救乘客”等。因此,仍旧需要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觉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正能量。
民生类最受关注军事科技类不够“接地气”
不少社会事件是在网络上爆料的
社会事件对的影响往往存在积极或者消极两种不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