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委的两次布局
撰文 | 蔡迩一
这两日,“成渝双城经济圈”是不少人在讨论的话题。
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以“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的身份出席。
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王沪宁、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韩正出席会议。
在这场会议上,提到了“成渝双城经济圈”。
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升级后,中央财经委员会已经开了六次会议,每次研究的都是大事。
新年首次开会
2018年3月,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
上述四个委员会“负责相关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从那时起至今,中央财经委共开过六次会议,会议间隔短则3个月,长则6个月。这是中央财经委的第六次会议。
两次布局区域经济发展
最近的这两次会议,都与中心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有关。
在新华社的通稿中,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在提到区域发展时指出,“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同时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
会议提到,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相比第五次会议,在第六次会议上,还进一步点出了几个中心城市:
- 强化西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 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
- 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在《半月谈》去年9月发表的文章中曾这样分析,我国目前区域发展的重点是“大中取小”。
我国的区域政策,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东部沿海开发开放,到世纪之交的西部大开发,其后渐次有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战略,再到后来的划分主体功能区、建设“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其着眼点都是大区域,而如今重点则是“大中取小”。
上述文章称,“这不是说以前的政策失效了,而是对以前政策的升级和细化,毕竟抓大区域还得有措手之处、着力之点。”
“双城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带
回到第六次会议提到的“双城经济圈”。
会议提到:
-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
- 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据《每日经济新闻》4日报道,在成渝城市群的成长历程中,只有成都、重庆两个核心城市显然不够,“中部塌陷”也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去年以来,从川渝高层的互动到中间地市的行动,都试图尽快在成渝之间形成更为有力的支撑。”
如今,在中央层面的会议上,首次提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说法,是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起出现的,后者已被明确为“国家战略”。
如何理解?
1月6日,《华西都市报》刊文称,川渝双方已就合力推进铁路大通道项目建设、协力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强“十四五”规划对接、持续推动重点领域合作等工作达成共识。
当然,这不仅仅是川渝双方的事情。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对媒体称,以成渝双城经济圈为一头,另一头则是长三角,“沿着长江一头一尾,连起来就是长江经济带的整个沿线,从成渝到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再到江苏、上海,这是中国经济的半壁河山。”
针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问题,去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
而在新华社的报道中还关注了双城经济圈与国际合作:
提到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在中国与欧洲、中亚、东南亚等区域深度合作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资料 | 人民网 新华社 半月谈 四川日报 重庆日报 华西都市报 每日经济新闻等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