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化学小常识安徽名师点评高考化学题:知识实用化 引导学生关注健康
在具体的考题上,第7题化学与生活题,第8题阿伏加德罗题,第9题有机化学基础题,第10题实验基础题,第11题电化学题,第12题电解质溶液题,第13题元素推断题,以及大题,在问题的设置方式大都与平时训练的题目一样,能够被学生普遍接受。譬如:第26题中的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第38题中的有机合成线图的设计等,虽然难度相对较大,学生易错,但只要平时训练得多,学生经过缜密思考,上手得分有把握。
老师们还评价说,今年全国Ⅰ卷理综化学试题仍然遵循《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命题突出能力立意,体现考试的选拔性和导向性。《考试大纲》中所强调的学生应必备的三种能力——信息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考查。譬如:第11题题干和三室式电渗析法装置图中隐含的电极反应和离子移动方向,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来提取。第12题中N点氨水的pH计算,需要使用氨水的电离度信息来完成;滴定过程所用的剂,需从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呈酸性的知识信息中考虑。第28题中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需要学生能够阅读理解流程图,根据物质间的变化来分析和判断;亚氯酸钠的有效氯含量的计算,需要学生通过自学,理解其计算方法才会算。对比来看,全国Ⅰ卷和安徽卷均注重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只是命题方式不同。安徽卷一般是先提出猜想,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探究,对实验设计能力的要求更高。而今年全国Ⅰ卷是给出实验步骤,填写实验现象,并解释其原因,对实验设计能力的要求较低,有利于学生答题。
让两位名师印象最深的,是考题设置上的创新。例如,选择题第13题元素推断,一改往年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来推断的风格,变为以元素组成的相关物质的性质为载体,框图变化为包装来推断元素,解答元素有关的结构和性题。老师们认为,命题专家可谓煞费苦心,打造出选择题中一道令人耳目一新的压轴题。此外,无机框图推断题在早期的全国卷、海南卷中时有出现,如今又“重现江湖”。再比如:第38道有机基础题中涉及较多未知的反应信息,为学生营造一个考查有机推断能力的陌生,体现考试的公平性。
人民网合肥6月8日电(刘甜甜)2016年安徽省高考理综考试,是自2009年自主命题以后首次回归全国Ⅰ卷。合肥六中两位化学高级教师刘正宇、刘恒华今天接受本网采访时评价说,理综的化学部分在题型结构、问题设置、主干知识和学科能力考查等方面,与往年全国卷基本相同,在命题上设置陌生题境,更能够彰显考试的公平。而考题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于食品安全、环保等领域,更显这门学科的实用性。
在今年的考题中,背景材料现实化、化学知识实用化,多数题目中的背景材料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体现了化学知识回归生活,指导生产的学科实用价值。譬如:第7题A项考查蚕丝和人造纤维的区分方法和D项医用酒精的浓度,是为了向学生普及化学小常识,教育学生要关注生活;B项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二恶英等稠环芳烃有害物质,C项利用加热使蛋白质变性,能杀灭流感病毒,是提醒学生要关注食品安全,关注人类健康,体现教育的人文情怀。第26题以利用氨气的还原性将NOx还原为无毒物质N2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的实验基础和探究能力,来加强学生环保意识和解决环保问题的意味较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