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趣闻两岸专家把脉“双创”:教育关键是“人”不是“奖”西川ゆい
中新网福州5月27日电 (林春茵 郑丽香)在百度搜索上,“创新创业大赛”有超过500万条相关结果。那么,双创热潮给高校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26日,福建民办高校阳光学院宣布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创四方园”,和当前其他孵化器不同,号称打造以“创客、创意、创新、创业”为内容的生态系统。
两年前,阳光学院独立办校,推动系列教改。在双创热潮下,该校开设创业创新教育学院,部分师资引自台湾,台湾逢甲大学教授马彦彬出任院长。创四方园即出自这些台湾专家和大陆学者的碰撞手笔。
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特聘教授许孟祥(右一)介绍创四方园。 阳光 摄创新跨领域专业“翻转”令学生受益
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特聘教授许孟祥即中坚主导力量。他认为,创业型大学规划目标不只是推动创业创新,“事实上,毕业后自主创业的往往不过两成,应把校园建成具有综合效应的生态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这引起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海霞共鸣。她创办的大学生创业赛“ICAN”走过十年,影响巨大。曾到巴塞罗那、汉诺威等地轮办。“都是球踢得好的地方,我喜欢看球。”她说,就像踢球一样,每个内心澎湃着创业激情的年轻人,都需要属于自己的赛场、自己的舞台。
“ICAN”赛事正酣之时,曾有冠军得主“微跳小蛙”以最微型体感游戏机发明,斩获中央电视台某创新秀高达9800万元人民币奖金。但张海霞却决定放缓脚步,在北大将创新工程实践改上为通识课,后来又将这门课开设了慕课,令全国300多个高校超过10万人受益。
有北大学生对她说,从小因为考试考得好拿的奖多到无所谓,可是参加创新大赛,“我和我的团队从无到有想了一个新点子,然后把它实现出来,得到大家的认可”,却令他又激动又骄傲。
北京大学教授张海霞(中发言者)出席创新创业教育两岸论坛。 魏韶礼 摄张海霞认为,北大学子尚有这样收获,对于长期处于“低端徘徊”的应用型大学学生们,更能激发自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人,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励其内在动力。”
许孟祥认为,虽然“创新”的源动力在于落实创业发想产业化与研发成果商品化,但双创教育所需的跨领域、跨专业“翻转”,却往往使学生能真正从教育中受益。
赛事乱象源于忽略双创教育根本在于“人”
也正因为学生对公平“赛场”的需要,令张海霞对各种双创赛事中的乱象尤其不能容忍。她质疑高精尖企业“冒充”学生作品参赛获奖,又批评某高校“父”代“女”出征,以科学家之高位乱入“混战”。
“过分注重手段,却忽略双创教育目的在于‘人',不过这些乱象并非大陆独有。台湾过去推行‘科展'也曾出现。”马彦彬说,创四方生态系统正是基于学生素质的养成,大陆流行考公务员,而即使公务员考评,创新也是重要指标。“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创意训练、经验积累,在岗位内部达成‘志业’或事业。”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唐炎钊告诉记者,台湾教育理念正在浸染福建。近年厦门大学联手台湾高校试水两岸联办创新大赛,超乎预期。“但文创的多,技术的少”,台湾对此产、学、研各界协同经验丰富,兼以两岸大学生在同台竞技中互动良好,“期盼赛事加快两岸教育界融合”。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方国定也认为,创新教育应融入“情怀”。在台湾,大学生被倡以担负复兴乡土,校方往往鼓励学生为了做出“有感情的”农产品文创行销案,而到田间地头蹲点。农业是闽台最早合作面亦最广的领域,他期盼台湾学子在其间有所展翼。
“身在校长其位,我无法超脱,固然希望学校能在各种赛事获奖。”阳光学院校长高诚辉坦言,“但创新教育却不应是瞄准几个苗子,而应该是国民教育。”(完)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