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新闻

文明建设专题滦县铁局寨新闻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8-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主题上紧贴时代要求,一墙一特色。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绘制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规和系列惠民政策的主题墙,突出反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围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滦州历史,绘制二十四孝图、好、有国才有家、冀东抗日大等主题墙,突出反映孝德文化、红色文化和诚信文化……这县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大众化,用形象的图画、通俗的语言、身边的事例生动诠释价值、行为规范、准则,促进农村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协调推进。

依靠先进典型激发建设热情。按照“抓点、连线、成片”的推进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人口聚集、交通便利、群众参与热情高的农村面貌提升样板村打造示范点。通过开展“学、比、看”活动,组织各村“两委”负责人和村民代表前往试点村参观学习,带动周边村积极推进“文化墙”建设。

内容上紧贴农村实际,一墙一阵地。既有格言警句、文明礼仪、中华传统美德,也有民风民俗、科普知识、环保知识、卫生常识,还将身边孝敬父母、邻里和谐的生动事例搬上了墙面,并进行阶段性更新创作,把“文化墙”建成了实实在在的“政策明白墙”“文明礼仪墙”“科技指导墙”“美德教育墙”。

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做到常抓。县宣传文化部门定期深入农村,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和帮扶,广泛开展村企结对、部门联村等活动,探索共建新模式,大力组织和引导社会力量以及农村致富能人、乡镇文化站及其他民间组织,支持和参与“文化墙”建设。

依靠群众参与增强地方特色。在墙体绘制过程中,除组织专业人员参与外,更多地发动当地热心宣传、有书画功底的村民、镇文化站职工和中小学校师生等参与创作,使得“文化墙”深具当地特色、贴近百姓生活,一些村民自编自绘的“文化墙”,更是受到当地群众的关注和喜爱。

完善管理养护机制,力求常新。严格落实“文化墙”日常管护责任制,明确村干部和村卫生保洁员的管护职责,实施规范化管理。根据“文化墙”内容长期性与时效性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更新周期,不定期进行保洁修补,并建立督查和定期考核制度,“文化墙”内容、形式始终保持较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三完善”:建管结合,确保长效

形式上紧贴农民喜好,一墙一文化。国画、漫画、画、谚语、歌谣、顺口溜……近百个示范村3000余幅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墙面书画,让农民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图文并茂的“孝道三字经”“家庭美德歌”“邻里关系歌”等内容,对群众进行着润物无声的引导教育,“好看好懂,每天下地、出门前都会看看”已成为当地群众的共识,在潜移默化中摒弃陈规,接受文明新风。

“三贴近”:通俗易懂,润物无声

“世居滦县铁局寨的刘朴兄弟三人自幼家传武术唐拳……抗战初期,抗日武装的联络员专门来到铁局寨劝说刘朴拉队伍到北方参加抗日,刘朴同意召集人马抗日……”滦县东安各庄镇铁局寨村的72岁老人王占堂,吃完晚饭带着孙子孙女到村头文化墙,照着墙画给孩子讲村里的老故事,“这就是身边的动画片,孩子们爱听爱看,很容易就记住老辈人的故事。”

依靠节俭实用赢得广泛支持。按照“因地制宜、节俭实用”的原则,组织各镇村利用主街道两旁的农户院墙、乡村文化长廊、文体活动广场、人流密集处围墙等现有资源进行绘制,特别是对一些村庄破损的墙体,因地制宜地改拆为建、修破为新,清洁粉刷后布置上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书画作品,把农村的“残垣断壁”建成“文化墙”,既美化了又了文明,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三依靠”:试点先行,广泛参与

这只是这县“文化墙”建设的一个缩影。自农村面貌提升行动开展以来,滦县把农村“文化墙”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扮靓农村的有效载体,首批在全县农村面貌提升50个示范村、50个重点村建设、绘制“文化墙”1.6万延长米,覆盖20%行政村。

完善投入扶机制,形成常态。整合有关涉农项目和资金,设立“文化墙”建设专项经费,确保建设有投入、投入有落实。组织各乡镇开展观摩、评比、表彰等活动,对先进镇、村实行以代补,对已有一定基础的“文化墙”逐个策划创意、进行重点培育,使亮点更亮、品位更高。(劳动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