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环保局长:让老百姓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2016年8月16日
民生周刊:扬州自古有“绿杨城郭是扬州”的美誉,现在实施“绿杨城郭新扬州”行动计划是什么?
金春林:扬州建立了领导干部任期资源消耗、损害、生态效益责任制和问责制,实行重大生态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建立了完善的监管机制和动态监测网络,实现对全市状况的实时;明确了在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实行质量状况通报制、问题约谈制,党政问责健全的体制机制为城市生态、坚守城市特质提供了强大保障。
正是在这些争议和声中,市委、市意识到了老百姓对休闲健身场所的迫切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需要“文起来、动起来、乐起来”,更好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最新。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空间载体,科学的城市规划建设必须以人为中心。拆老体育场馆,建式的体育休闲公园,市民由怨到爱的变化,更坚定了当地党委将静态的生态资产变为百姓生态福利的决心:还绿于民、还景于民、还空间于民的,让老百姓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民生周刊》记者:崔靖芳)
2013年,扬州提出“每个县(市、区)至少要建1个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生态中心”,打造成为扬州城市未来接力发展的“家底子”。“生态中心”的提法在全国属于首创。2014年,扬州严格限定“不开发区”,逾两成国土划为“生态红线区”。
民生周刊:扬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怎样的上?有没有条?
金春林:近年来,扬州在狠抓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的同时,更大力度推进了一大批民生项目、城建项目。俯视扬城,你就会发现,东南西北,一批生态体育休闲公园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建在老百姓最方便的地方,就是建在老百姓身边,建在老百姓的中间。
为了让百姓“喝上干净水”,这几年,扬州先后投入近50亿元,铺设供水管网,2012年底,扬州在全省第二家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城乡居民饮用水“同源同网同质”,全市460万人民全部喝上了干净的长江水、运河水。
原标题:专访扬州市环保局局长金春林
民生周刊:扬州提出“CAD”新模式,能解释一下吗?
民生周刊:扬州把“两古一湖”作为“城市母体”进行,其核心实际是生态,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经过三次选址,市委、市最终下定决心,将目光聚焦到距离老体育场仅一公里远、位于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核心地带的宋夹城这块扬州最美、最宝贵的区域,决定在这里打造一座供市民休闲健身的体育休闲公园,并将项目建设写入2013年民生“一号文件”。
金春林: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是给予百姓民生福利、生态福利的一个样本。这座式公园,紧依风景秀美的瘦西湖,占地千亩,如果进行商业开发,可以说“价值连城”,它规划建设的背后,确有个一波三折的故事。
金春林:扬州护城市的底色绿色,作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运营的重要原则,把生态放在优先考量的上,并以决议的形式,将生态优先的转变为全志。
“绿满扬州”全民生态行动以“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绿色工厂”、“绿色宾馆”、“绿色商店”、“绿色园区”、“绿色机关”、“绿色人物”等十大“绿色细胞”创建工作为载体,将生态文明的渗透进每个老百姓的生活中,推进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当今时代,城市间面临着激烈竞争。扬州是如何解决“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矛盾的?为此《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扬州市环保局局长金春林。
扬州建立生态环保建设投入保障机制,在每年的土地出让金中,提取5%专项用于绿化和植树造林,确保环保投入高于P、财政收入增长。连年大规模的造林绿化,使扬州城市的生态底色更加凸显。
民生周刊:如何让更有效地参与和生态文明建设?
金春林:扬州市民自古就有爱护、的生态基因。新世纪初,结合国家生态市创建,扬州市制定了《“绿满扬州”全民生态行动计划》,在全市各行各业开展“绿满扬州”全民生态行动,为参与和生态文明建设搭建大舞台,立足满意度的提高和行为的改善,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环保科学知识,低碳环保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着力构建人人自然、个个自觉环保的生态文明体系。
当下,很多城市在建设规划时,核心区域往往通过商圈拉动,然后布局地产汇聚人流和活力,也就是“CBD模式”。然而实践证明,商业会潮起潮落,而人们的需求、生态追求都是的。扬州市委市在各地如火如荼的CBD建设大潮中敏锐发现了这一转折性趋势,即现代人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购物了,他们对健康、、休闲等方面的需求更为迫切,商圈的拉动力正在递减,而“绿圈”的魅力正在急速上升。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4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扬州的生态城市竞争力表现最好,排名全国第6位,居江苏省首位。
对生态的投入,就是对未来最大的投资。在扬州建城2500周年之际,我们坚守城市人文生态禀赋的决心更加坚定,在和修复“城市母体”方面,市委市既有系统长远的安排,更有具体切实的动作。
绵绵蜀冈,是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重要分水岭,是当下扬州城市的源头、文化的地标、生态的样板,蜀冈生态体育公园建设,只是进行十里蜀冈生态修复工程的一个缩影。
金春林:“两古一湖”(古城、古运河、瘦西湖)是扬州这座千年古城的“城市母体”。近年来,扬州以“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12字解开古城的世界性难题;以“城市建设、更新、,服从于古城;古城服从于遗产”为旨,十年磨一剑,牵头推进大运河申遗成功,让静态的运河“活”起来;围绕打造成“世界级公园”目标,瘦西湖景区版图扩大了5倍,成为扬州“永久性基本产业”旗帜性代表。
民生周刊:扬州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能否介绍一下“清水活水工程”是怎么做的?
为了让广大群众“喝上干净水”,扬州先后投入45亿元,收购关停了484个小水厂,铺设供水主管道1500公里、支管网1.5万公里,在全省较早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实现了城乡居民饮用水“同源同网同质”,让460万扬州人都喝上了干净的长江水、运河水。
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等一批体育休闲公园的建成,不同于传统中央商务区模式,它的载体是生态公园而不是商场,它的“业态”模式是市民休闲健身活动,而不是购物娱乐,说到底,它是市民的活动中心、健康中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扬州市委谢将其概括为“CAD”和模式,意思以A(activity活动)取代B(business商业),实际上是城市发展的提升和模式的创新。
金春林:自古以来,扬州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近年来,扬州将水视作城市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最独特的品牌和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民生福利,确立了“治城先治水”的建设发展,大力度推进“不淹不涝”、“清水活水”、“亲水近水”、“节水护水”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今年,扬州将再投入100亿元,推进实施城区“活水清水”工程,8月底之前,实现主干河道活水全覆盖,并对全市所有的农村河道全面清淤疏浚一次。
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南水北调东线的调水源头,如果沿袭传统发展模式,生态必然不堪重负。扬州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以“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为原则,实现由“换取增长”向“优化增长”转变,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与效益一起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
民生周刊:为加大环保力度,扬州是如何建立领导干部环保责任制的?
2012年底,因为场馆老化和城市发展规划需要,位于瘦西湖畔的老体育场拆迁了,引发了一场广泛的争议。不少人通过市长信箱、网络论坛等发出质疑甚至:体育场拆了,我们去哪里锻炼?做规划的时候有没有为老百姓着想?
自去年4月19日正式开园,一年以来累计接待市民和游客180万人次,成为扬州市民和游客休闲健身最钟爱的去处,大家在微信上点赞:这是为百姓提供的生态福利。
实践证明,由传统的“CBD”跃升为更符合未来发展的“CAD”,之变,为扬州城市发展打开了一扇窗,也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摘要:当今时代,城市间面临着激烈竞争。扬州是如何解决“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矛盾的?为此《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扬州市环保局局长金春林。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历经三年努力,扬州在2011年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在平原水网地区建设森林城市的典范。如今,扬州市区人均拥有19平米公园绿地,这就相当于每个居民都有一个“绿色客厅”。绿地、树林、花木,不仅是扬州城市的品质标志,也是市民、普惠的福利。今年,扬州又新一轮“绿杨城郭新扬州”三年行动计划。
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区,扬州治污、防污、监管、涵养多管齐下,把输水沿线周边地区340平方公里范围划定为核心区,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和生态湿地恢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感,一年接着一年发起治污攻坚战,全力打造“清水走廊”。自2013年12月正式通水以来,扬州已累计向北方输送江水34.6亿立方米,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
金春林:近年来,扬州连续实施两个“绿杨城郭新扬州”三年行动计划,一年接着一年、一届接着一届,为城市植绿,不断积累城市的绿色生态资源。
2003年11月,通过《扬州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决议》,扬州成为全国第一批正式拥有生态规划的城市;2007年9月,通过《关于建立城市永久性绿地制度的决议》。
民生周刊:据说,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建设初期曾遇到过波折?最终如何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