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教育信息网余姚市构建“一二三四”工作模式积极探索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新途径
近年来,余姚市着眼于提高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探索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一二三四”工作新模式,切实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今年以来该市共开展校园法制25场次,发放法制宣传资料3000余份,全市青少年犯罪率2013年比2010年下降40.7%。其主要做法是:一、构筑一个工作网络,形成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合力。该市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到各乡镇(街道)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召开两次以上会议专题研究青少年普法工作,并定期开展有关工作情况的检查、讲评、通报;各乡镇(街道)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列入领导责任制,明确分管领导,承担相应组织责任;各基层司法所聘请60多名教育、、工青妇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组建成立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联络员队伍,并按照“定点、定岗、定人”的要求,深入到村(社区)协助开展工作。目前,市—乡镇(街道)—村(社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网络基本形成,村(社区)联络员实现100%全覆盖。二、巩固两个建设,提升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实效。一是加强法制教育建设。依托法制副校长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目前,该市已创建宁波市青少年法制教育5个,省青少年法制教育1个。同时,组织开展形式新颖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在校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如今年该市举办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演出、少年法庭模拟演习等活动。二是加强警示教育建设。先后组织实验学校等6所中学的1000余名学生参观青少年犯罪警示教育展览,通过观看警示教育音像资料片、典型案例剖析、办案程序介绍等途径,切实增强青少年情操和法制意识;组织青少年走进位于杭州市江干区的浙江省未管所,以失足青年的真实案例达到教育的目的,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约束能力。三、提供三类法律服务,切实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一是引导青少年健康阅读。结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组织专家编写《青少年法制教育案例集》,并发放到各村、社区图书室供免费借阅。汇总优秀法制教案、经典普法案例、宣讲提纲、“模拟法庭”剧本等大量信息,建立法制宣传教育资源库,供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借阅,为广大青少年健康阅读提供丰富的资源。二是为青少年提供便捷服务。将博物馆、名人馆、烈士陵园等场馆正式命名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向青少年学生免费;聘请多名高校教师、律师组成法制巡讲团,深入村、社区为青少年提供刑事、民事、未成年人及犯罪预防等“菜单式”法律咨询及宣教服务。三是加强问题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借助青少年等平台开展对问题青少年帮学、帮法、帮志、帮就业的“四育”。通过案例教育、个性化服务、心理疏导等方式,对问题青少年开展法制宣传、禁毒教育、劳动技能培训等,帮助其改变生活,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四、四项工作延伸,拓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平台。一是向学校延伸。全市21个乡镇(街道)分别与宁波大学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实践教育,共同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相关课题研究;该市教育局与各乡镇(街道)合作创建特色法律学校,为第二课堂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开辟了新渠道。目前,已创建特色法律学校12所。二是向社区延伸。每年利用暑期在各社区举办青少年专场法制电影展播、故事、法制文艺演出等活动,并通过《余姚日报》普法资讯专版,引导学生过一个“守法、平安、快乐”的暑期。如该市凤山街道每年专门为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举办法制夏令营。三是向家庭延伸。采取不定期走访座谈、发放法律宣传手册等形式,把法送到家庭。帮助家长和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并指出家长教育上的失误,使家长选择良好的教育方式,共同做好青少犯罪预防工作。四是向品牌延伸。确定每年11月为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活动月”,要求各乡镇(街道)道轮流承办青少年普法系列活动。如今年该市举办了“,建设平安校园”法制宣传月,吸引3000余名青少年的参加,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