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克旗新闻联播赤峰市克旗农民下乡“一日游
老板承包了各户土地以后,打破土地界限,集中连片地种上了土豆、甜菜、大葵花等经济作物,全部都采用膜下滴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从长势看已经丰收在望。甜菜亩产能够达到6吨,当地糖厂以540元/吨的价格同他们签了合同,这样,一亩甜菜毛收入可达到3200多元,扣除费用,每亩地纯收入将近2000元。土豆亩产能达到6000斤,目前预测每斤6到8毛,这样算下来,一亩土豆纯收入更是达到2700多元钱。
二、百姓和老板的双赢
三、同兴村里人同心
时值盛夏,正是赤峰市克旗的旅游旺季,几辆汽车平稳地行驶在宽阔的公上,客车里坐满了人,可别以为这是外地游客,车里坐的全是土生土长的克旗当地农民,他们在旗农发办的组织下,正在深入到农发项目区搞“一日游”呢。
原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自2004年在克旗实施,到目前为止,全旗已中低产田15.65万亩,年新增粮食产量1500多万公斤,新增蔬菜等其他农副产品产量500多万公斤。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不断深入,一些新机制、新方法不断出现,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也层出不穷,为了让新进项目区的群众增长见识,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旗农发办精心安排组织了这次促进交流的农民下乡“一日游”。
听了李主任的介绍,大家伙儿一个个跃跃欲试,恨不能马上把自个村里的土地集中起来。趁热打铁,农发办邢主任给大家讲起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来。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谈起,引导他们打开思,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鼓励多种形式的试点,积极探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
“全村1万亩地,今年已经上了一半儿滴灌啦,老百姓得一点儿一点儿引导,尝到了甜头儿他就会种!”“就种地时费点事,完后就省心了,不用拔草,不用趟地。现在我们浇地省工省水省时省电。以前浇一亩地最少得出动一个人,得用一天的时间,现在5000亩地,只要2个人1个礼拜就行了。而且,浇地的人还不用下地,定好时间开闸合闸就完事了,浇一亩地电费才合几块钱儿!”
据村主任李永久介绍:全村6个村民组7000亩地,目前已经流转了65%,出租土地的老百姓还没开犁,每亩地就到手500块钱了,这都抵上原来的收成了。不用种地的老百姓,年轻力壮的出去打工,一年最少挣2万元,在家留守的老人还可以优先到老板(指种粮大户)地里干活儿,每天最少挣100块钱,三个多月农忙下来,不少人家都拿到上万元钱。
村王森说:“我们村以往都是靠山吃山,以牧为主,把田地不当回事,种点儿麦子望天收,就是打点儿口粮满足现状。现在注态了,山上不能放牧了。我们想转型,两条腿走,但是难度很大,老祖压根儿就没种过啥作物。这不,在农发办和镇里的支持下,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逐组、逐户地做工作,最终统一了认识。技术员帮着因地制宜发展覆膜甜菜2200多亩、覆膜玉米1300多亩、覆膜杂粮杂豆等1400多亩,预计每亩能增收800多元。”
行程第二站是万合永镇永明村。永明村以前地块分散,一家没有多少地,用不上农机设备,所以农户根本不重视,收入也不高。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村党支部引导村民以每亩地平均500元的价格,将治理好的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种粮大户将全村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采取统一覆膜、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等技术、管理措施,亩均增产50%以上,增收1000元以上。土地流转,结构调整,规模化经营给土地带来了更多的产出和效益,也给了村民、种粮大户更大的实惠。
一、从300亩到5000亩
行程第一站是土城子镇五台山村。这是2012年项目区。当年推行膜下滴灌,这个村只落实了300亩,两年过去了,再次来到这里时,四面都是满眼的绿色了,向密密匝匝的谷物下面看去,隐约见到透着水汽的地膜,饱满的滴灌带。其实只看那作物的长势就与以往大不相同。果然,从村主任隋连有一阵阵的啧啧声中听到了经验,也听出了下一步的打算。
“全膜玉米一亩地能打2000斤,等明年,你看着吧,全村9个组,一个也落不下!”。,远道来的“游客”们被打动了,你一言我一语地敞开了话匣子。怎么整地,怎么播种,怎么收残膜?一亩地浇几水,施几遍肥,打多少粮?问个不停,老随不厌其烦地一一作答,时不时地还笑骂两句,开几句玩笑,一个小时转眼就过去了。笑声中,大家伙儿恋恋不舍地和老随告别,前往下一个“景点”。
简单地吃过午饭,都没休息,大家又驱车前往本次行程的第三站同兴镇。同兴镇是旅游大镇,镇的西北边上有世界奇观第四纪冰川遗址---阿斯哈图石林,神采飞石,妙趣横生;西部有国家级黄岗梁森林公园,著名旅游景区---十三道湾及黄岗大峡谷,原始森林,郁郁葱葱。顾不上去这些著名景点,大家直奔目的地同兴村,这是刚刚验收过的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一个半农半牧地区。项目建设之前农业基础设施非常薄弱,传统的粗放型种植方式一直没有改变,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具备了结构调整的基础条件,今年头一年就实施了5000多亩膜下滴灌。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镇、村、组、老百姓和旗农发办的。
放眼望去,这里的甜菜、玉米长得确实不如其他农发项目区,但是你能感受得到:这里已在孕育丰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