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时尚穿衣

央行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 为实体经济“解渴”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8-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央行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

  在原有1年期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期限品种,报价银行加入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与民营银行

  一边是金融机构端流动性充裕,一边是实体经济在“喊渴”。继此前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和解决“融资难”问题后,8月17日,央行宣布,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自8月20日起,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下称MLF)为“锚”,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按加点形成的方式,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报价。

  新机制中,还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在原有1年期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期限品种;报价银行从原有的10家国有大行与股份制银行,转为加入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与民营银行,共18家。

  在市场最为关心的实际利率能否降低方面,业内人士认为,实体经济的贷款利率将整体趋于下行,以改革的方式达成“降息”的作用。短期定价机制的调整可能难以一蹴而就,但中长期来看无疑有利于实体融资成本下降和经济企稳。

  新形成机制落地

  央行可通过政策利率调整影响LPR报价

  根据央行公告,自2019年8月20日起,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30分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公众可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查询。

  新机制中报价的“锚”主要是被称为“麻辣粉”的MLF。央行介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行应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前,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加点形成的方式,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报价,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算术平均的方式计算得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央行可以通过政策利率调整影响LPR报价。”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称,比如目前1年期MLF利率为3.3%,如果下调15BP或25BP,当天LPR报价利率也会相应下调,银行给终端客户利率报价也会下降。

  为提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代表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行类型在原有的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由10家扩大至18家,新成员包括西安银行、台州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渣打银行(中国)、花旗银行(中国)、微众银行、网商银行。

  “这18家银行在各类型银行中规模影响、报价能力等更强,更有代表性一些。”温彬分析称。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还提到,这18家银行服务小微企业效果较好。

  除了报价主体扩容外,央行还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由原有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扩大至1年期和5年期以上两个期限品种。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也便于未来存量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向LPR转换的平稳过渡。

  新LPR形成机制适用范围是新增贷款。央行表示,自即日起,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定价基准。存量贷款的利率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各银行不得通过协同行为以任何形式设定贷款利率定价的隐性下限。

  流动性分层问题突出

  监管年内多次提及推动“贷款利率并轨”

  事实上,完善LPR形成机制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由于货币政策传导的梗阻问题长期存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呼声一直很高。

  监管也频频表态。仅今年来,先是“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实际利率水平”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4月下旬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央行还会继续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重点是实现市场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两轨合一轨”;近期央行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专栏指出,将用改革的方式促进降低融资成本,如推动“贷款利率并轨”。

  何为“两轨合一轨”?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特别是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设定隐性下限,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是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实体经济感受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一机制完善时点的背景,还包括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温彬提到,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现有机制制约了货币政策传导,贷款报价使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回落相对有限。

  这个问题在最新金融市场数据上也有体现。央行近期公布的7月社融、信贷、M2数据全面回落,叠加当前全球“降息潮”,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央行降息可期。不过华尔街见闻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在LPR和贷款利率脱钩的情况下,首先要做的是实现LPR和贷款利率的并轨,降低LPR本质仍是降低无风险利率的思路,而当前问题的关键在于风险溢价。

  ■ 释疑

  能否为实体经济“解渴”?

  业内人士称,最终贷款成本要看企业信用状况等

  对于LPR新形成机制,市场最为关心的,就是它是否能真正为实体经济“解渴”?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可以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央行还将把银行的LPR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督促各银行运用LPR定价。

  温彬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本次报价机制完善后,考虑到银行自身资金成本、定价能力等,新的LPR价格会有所回落,最终客户贷款成本还是要依据企业自身信用状况、实力等。总体来看,在目前大环境下,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也可以更好地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实体经济的贷款利率将整体趋于下行,以改革的方式达成“降息”的作用。具体的幅度与变化,需要等到下周报价正式出来才能知道,未来央行货币政策的改变对实体经济的提振效果也会更强。

  江海证券分析师吉灵浩认为,短期由于定价机制的调整难以一蹴而就,即使新增贷款需要参考新的LPR来进行定价,但出于业务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考虑,银行更有可能通过提高MLF利率基础上的加点幅度,维持现有的贷款利率相对稳定。但从中长期来看,不排除采取其他政策手段配合,且随着新的LPR定价机制不断成熟,最终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也会逐渐向LPR靠拢,从而带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趋势性下降。

  银行定价参照的“锚”也还可扩容。温彬提到,目前定价主要参考了MLF利率,未来也可以考虑其他政策利率,如逆回购,因为逆回购利率期限短灵活性大,可以形成一个更综合的利率市场化机制。

  “更重要的是,利率风险也会上升,所以要完善利率风险衍生品市场,更好地帮助银行和企业规避利率风险。”温彬说道。

  还有人士担心,若LPR利率回落,实际贷款利率下降后,会不会影响到银行净息差乃至经营?温彬认为不会发生这一情况,因为尽管贷款利差会有所收窄,但随着贷款投向规模扩大,仍然会使银行经营业绩保持稳定。李奇霖表示,如今利率市场化政策倒逼银行提升风险偏好,压低贷款利率,中小行可能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在这种状况下,不宜为了维持扩大利差冒进行事,建议提升自身风险定价能力。

  新京报记者 程维妙 侯润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