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女星潜规则bt菜鸟顺丰互相“封杀”事件持续发酵 多处疑点仍待解江必新
中新网北京6月2日电(吴涛)菜鸟和顺丰互相“封杀”一事持续发酵。菜鸟在最新回应中称,原本只是很小范围的快递柜对接问题被恶意放大,本方将以大局为重,并呼吁顺丰冷静下来,继续通过沟通对话解决问题。而顺丰暂未作出新的回应。中新网梳理事件经过发现,此事或并非表面这么简单,在双方回应中存在诸多疑点仍然待解。
菜鸟联盟智能纯电动配送车。图片来源:菜鸟官网最新回应:中止合作是正常商业行为 被恶意放大
关于菜鸟和顺丰的互相“封杀”又有了最新进展。2日下午,菜鸟方面对中新网表示,顺丰与菜鸟关于快递柜的合同已经于2017年3月到期。经过近两个月的沟通谈判,双方无法就信息安全所需要的数据连接达成共识,遂中止了合同协议。这是完全正常的商业行为。
菜鸟方面还强调,原本只是很小范围的快递柜对接问题,被顺丰恶意放大,单方面于6月1日10:00突然停止了全部淘宝物流数据的回传,给百万消费者和商家造成了收发货的困扰和风险损失。
截至发稿,顺丰未对此事作出新回应。
顺丰官网截图
多处疑点仍待解
回顾事情经过,从菜鸟和顺丰对外披露的消息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存在诸多疑点。
疑点一:到底是谁先“封杀”了谁?
菜鸟回应称,“从昨日(5月31日)到今天(1日),我们的合作伙伴顺丰突然关闭了物流数据接口,对此我们深感突然” 。
但顺丰在1日回应中称,“菜鸟单方面与6月1日0点切断丰巢信息接口”。
中新网注意到,媒体公布的一则顺丰发往菜鸟的邮件截图内容显示,“我们(顺丰)决定2017年6月1日0点起关闭相关数据服务。”
疑点二:双方起摩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互相“封杀”事件发生后,菜鸟披露消息称,“菜鸟将加强对海淘、快递柜等物流数据的多重交叉验证,但顺丰及丰巢等出于各种原因并不配合。”
2日,菜鸟进一步称,顺丰和丰巢此前出现过快递柜信息泄露,大量调用非顺丰数据并远超正常范围使用等一系列安全事件,触碰了底线。菜鸟要的是用户信息的安全和保障,确保每个客户手机号码不被泄露。
顺丰方面认为,此次关闭物流数据接口,顺丰出发点为信息安全,因为接口可能存在非法查单和敏感信息的外泄。
1日晚,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关总监陈欢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菜鸟之所以封杀顺丰,背后原因是阿里方面希望顺丰放弃使用腾讯云改用阿里云。”
顺丰还称,“本次菜鸟暂停丰巢数据接口,表明以信息安全为由,其实根本是一场有针对性封杀行动,除丰巢外,其他平台均未关闭数据接口。”
菜鸟声明。图片来源:菜鸟网络官方微博疑点三:谁真正在为信息安全护航?
值得注意的是,菜鸟和顺丰双方都提到数据和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如菜鸟提到,事发前,为保护消费者隐私、电话信息安全,菜鸟根据安全团队的建议正在对全网物流数据进行信息安全升级。
顺丰也提出,关闭数据接口的出发点为信息安全,因为接口可能存在非法查单和敏感信息的外泄。
顺丰在昨日回应中还提到“警惕菜鸟无底线染指快递公司核心数据行为”。 对此,菜鸟2日回应称,从未要求顺丰提供“非淘系”数据。反而是在过去的合作中,顺丰大量查询和使用丰巢当中非顺丰的数据,远远超出了正常使用范围。
顺丰1日晚间作出回应。图片来源:顺丰官方微博商家和普通消费者受何影响?
菜鸟和顺丰互相“封杀”,普通消费者和商家会受到影响吗?国家邮政局1日表示,“受今日菜鸟网络与顺丰速运关闭互通数据接口影响,导致少量快件信息查询不畅,时下樱桃、荔枝、杨梅、芒果等生鲜农产品寄递业务会受到一定影响。”
菜鸟方面对中新网表示,顺丰暂停数据接口后,淘宝上顺丰包裹的物流详情无法正常回传,商家无法确定买家是否已经收货,买家也不能跟踪商品的实时信息,这可能对消费者和商家带来重大损失。“已紧急建议商家暂时停止使用顺丰发货,改用其他快递公司的服务。”
菜鸟表示,菜鸟已经协调全网的社会化物流力量,全力保障商家和消费者的正常收寄服务。目前商家发货正常。菜鸟将以大局为重,切实执行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呼吁顺丰冷静下来,继续通过沟通对话解决问题。
资料图:物流工作人员分拣快递。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不过中新网咨询了多位淘宝商家,商家虽然不建议发顺丰,但表示仍可有条件发顺丰。
“用顺丰不包邮,不支持拒收、退款。”一位卖芒果的淘宝商家对中新网表示,不建议用顺丰,用其他快递也慢不了多少,还支持包邮。
对消费者而言,北京的周先生对中新网表示,买水果或生鲜物品时,因为对物流服务质量要求高,还是希望商家优先发顺丰;还有就是一些急件,其他的快递公司目前或替代不了顺丰。
据了解,如果消费者在淘宝上有顺丰的快件,仍可去顺丰官方渠道、第三方信息查询平台查看物流信息或咨询卖家。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淘宝上不能再用顺丰发件,你是选择放弃淘宝还是顺丰?
专家观点
针对菜鸟和顺丰互相“封杀”一事,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双方都以用户信息安全为由,做的却是损害用户权益的事情,且商业目的明显,和当年的“3Q”大战并无二致。
“如果不加以规范,未来类似事情将会越来越多。”李易说(完)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