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休闲生活  旅游

官色攀女领导免费大学生暑期实践花样翻新:“蹲”了一回监狱小泉彩图片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7-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对很多大学生来说,暑假并不意味着可以躲在空调房里打游戏看网剧,因为,他们有各种实习和暑期实践。

  养老院、福利院这些地方曾经是学生暑期“打卡”最多的地方。但现在不少大学推出了很多新的暑期实践项目。

  浙江大学的学生们跑到了云南,不是支教,而是去推广光伏发电,教大家用太阳能赚钱。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组织了法学院的学生去了乔司监狱。被铁丝网隔绝了和世界的联系之后,学生一秒懂得了自由和生命的尊严。

  浙江农林大学就像个大农场,2014年,学校成立了“村官学院”。今年暑假一开始,村官学院又选派了72名学员,全部进驻到金华市的婺城、兰溪、武义、浦江、东阳等11个县(市、区),让学生和农民同吃同住。

  坐了33个小时火车

  教百姓用太阳能赚钱

  浙江大学电气学院的辅导员李济沅带着8个学生,赴云南普洱市景东县进行社会实践。和支教不同,他们想在云南推广光伏发电,让云南人民利用太阳能来赚钱。

  他们21日出发,经历了33小时的火车后到达昆明。又坐了16个小时的汽车到达景东县,与景东县发改委、电力局、景东圣基光电新能源科技公司有关负责人进行座谈,接下来,他们打算到已经建好光伏的农户家进行入户调研。

  学生们所构想的光伏发电,是把屋顶上的瓦片都铺成薄膜式的光伏板,用于光伏发电。

  在这支仅9个人的队伍里,有6名男生和3名女生,出发前,他们在行李箱中放了防晒产品和藿香正气水。“我们有一名女队员,有些不适应高原环境,加上昼夜温差比较大,今天高烧38度多,现在还在挂水。”李济沅说。

  晴朗无云的高温天,对队员们来说是“又爱又恨”。

  “爱,就是晴天多,这个光伏发电就能发出电来。”李济沅向记者介绍,光伏发电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配合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可以达到与现有电网配合并网的条件,“用户自己使用,不用付电费,还可以将多余电量出售给电网,且国家会给予补贴,老百姓可以从中受益。”恨,则是天气太热,太阳直射让人有时难以承受,“但大家都比较能吃苦”。

  学生们上山下乡

  绞尽脑汁开发乡村旅游

  7月的第一周,浙江农林大茶学151班学生高珑瀚,带领着他的7人小组,往返在金华兰溪柏社乡岗岭下村和白鸠村。果园管理、茶叶经营、五水共治、旅游业开发,这些是他们这一个礼拜的课题。

  这个地方经济比较落后,大多数农民以种地为生,年轻人很少,留在村里的基本是一家两个老人管一片地。7位学生都住在当地村民倪永忠大叔的民宿里。白天跟大伯去山里、田里考察,晚上回来跟他喝个小酒聊天。

  “从大伯那里了解到,原来他的奶奶在民国时代就开过‘民宿’。”高珑瀚说,“这让我们非常惊讶。那时候,义乌这些地方的生意人经常会在夜晚经过,宿在当地人的家里。大伯的奶奶就给当年生意人提供过食宿。”

  如今,和许多风光宜人的乡村一样,兰溪这几个村子也在试图发展旅游业。文化礼堂、漂流、民宿这些设施都有,但是显然还不足以吸引城里的游客。

  “因为发展旅游业除了自然风光以外,风土文化还是很重要的。我们发现了这个可以追溯到民国时代的‘民宿文化’,觉得非常有趣。”高珑瀚告诉记者。

  他们发现了水质的问题,“因为河流旁边种植的作物,不易于固土。他们在河边种茶叶,一旦发水,这些茶树完全会被淹掉,泥土也会流失。山上的枯枝败叶掉进河里,没有人管理,会腐烂影响水质。这条河里还有不规范的拦坝,使得坝周围的淤泥堆积起来,让河水流动的动力不足。如果要发展旅游业,这么重要的河流却水质不清,会给游客的印象大打折扣啦。”

  法学院学生“蹲”了回监狱

  再皮的学生都懂事了

  酷暑之下,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暑期实践的地方却让人“发凉”,因为他们去“蹲监狱”了。把监狱当做第二课堂,这个学校的教学思路果然很接地气。

  该校法学和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在专业老师带领下,前往乔司监狱第八分监狱(出监监狱)实时参访,亲身体验了一下“进监狱”的感觉,所有随身物品被搜走保管,走在监狱的铁丝网之间,观看《一日为囚》,了解囚犯的日常生活和出监教育全过程,和狱警们面对面……这样一番暑期实践之后,再皮的学生都懂事了很多。

  除了监狱,他们还去了司法所。

  海宁市长安司法所社区矫正协管员李枫华告诉记者,这个活动已经持续了7年。司法所带领学生志愿者不定期走访社区矫正结对帮扶对象,今年他们就走访了曾因哥们义气违法犯罪,现假释矫正,自主创业的帮扶对象汪强(化名),他用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和学生志愿者们进行了深刻交流,以鲜活的事例给了学生们远离犯罪、珍爱生活的警示。

  实践证明,对于涉法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司法所、监狱就是他们特殊的第二课堂,组织他们前往实地探访,不仅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而且成效也颇为明显,正如领队老师所言,“不少学生表现出来的全是对人生和自由的敬畏”。(本报记者 郑琳 本报首席记者 王湛 本报通讯员 吴荃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