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休闲生活  旅游

元大都地标妙应寺白塔重开放 今年736岁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3-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昨天是农历十月二十五日,这一天也是元大都地标妙应寺白塔的竣工纪念日。就在这一天,历时两年七个月修缮的白塔寺重新向公众开放。专家学者以及各界观众数百人,一起为白塔“庆生”。

为何修塔体开裂抹灰大面积脱落

早在2010年,妙应寺白塔就出现了砖裂掉灰现象。2011年,灰层甚至开始大面积脱落。白塔寺管理处工作人员赵煦介绍,特别是西北面,受风蚀雨淋更加严重,大片的抹灰甚至落到了院外居民家里,所幸没有伤到人。

“远处一看,塔身特别斑驳。”北京文物古建工程公司项目负责人姜言国说,当时白塔上一些地方已经露出了青砖,而且表面一层砖已经吸水处于饱和状态,再过几年寒暑交替,一冻一化,这些砖肯定都要开裂了。“好在白塔是青砖垒砌的实心结构,整体还比较坚固。”

为了消除文物隐患,保证观众和周边居民安全,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白塔修缮工程被列入北京市文物局中长期计划文物修缮项目。

怎样修坚持传统抹灰前晾晒一年

白塔寺修缮设计负责人熊炜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从2011年准备修,到研究制定修缮方案,再报批,经过了近两年时间。2013年5月,修缮工程正式启动。白塔寺也从此闭门谢客。

熊炜说,白塔上一次大修还是在1978年。因为受唐山大地震影响,白塔塔尖都出现了倾斜,必须进行抢险修缮。就是那一次修缮,施工人员发现了白塔顶端塔刹里收藏的经书和舍利。另外,塔顶的砖石下,还藏有一封1937年修缮时,工人留下的抗战家书。

“这一次修缮更像是一次整体养护。”熊炜说,本次修缮的主要内容就是给塔身重新抹灰,这个工程完全遵循传统工艺。首先将旧灰铲掉,表层浸透水的砖层要整体更换,一次拆除了表面80%的青砖,约补砖1万块。

此后,整座白塔晾晒了一年,在砖层含水量等各项指标符合抹灰条件后,才重新抹灰。白塔修缮使用的石灰来自门头沟,配以5%的麻刀,制成麻刀灰。在抹灰前,还要在塔身上每隔四五十厘米用竹钉固定一段麻揪。熊炜介绍,麻揪铺在塔上,就像一只张开的手,将麻刀灰牢牢抓住,使整个灰层形成一个整体。

今年11月底,白塔修缮工程全部完工。

看什么藏传佛造像唐卡集中展示

经过长达2年7个月的修缮,竣工后的白塔寺于昨天重新对外开放。白塔寺管理处主任杨曙光介绍,配合重新开放,白塔寺管理处对《白塔寺历史文化展》、《藏传造像艺术展》进行了改陈,推出了临时展览《元三都城市文化展》和《唐卡臻品艺术展》。

杨曙光说,以前白塔寺的展览有些庞杂,改陈后将展览浓缩,只介绍与白塔相关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对白塔设计建造者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进行了详细介绍。“妙应寺不仅是一座皇家寺院,也相当于一座使馆,是中尼两国友好交往的见证。”

白塔今年736岁了

提起北京的白塔,一般人的印象里只有两座:一是位于阜成门内的妙应寺白塔,另一座是北海的白塔。

白塔寺修缮设计负责人熊炜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北海琼华岛上的白塔俗称“小白塔”,建成于清代,同元代的妙应寺白塔比起来,那可真是小字辈了。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的时候,也就是1271年,白塔正式动工,到1279年完工,成为了当时元大都的地标建筑。至今已经736年了。

妙应寺最初称“大圣寿万安寺”,作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家庙,成为元朝皇族祭祀祈福的活动中心。“元代新帝登基要来万安寺,驾崩后遗像也放在这里,那时叫影堂,供皇族祭拜。”

据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后,白塔寺内大批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1961年3月4日,寺内白塔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