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陇原巨变·国企改革篇】蹄疾步稳再奋发
蹄疾步稳再奋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杜雪琴
“一五”建设时期,甘肃被国家选为重点建设地区,兰州电热站、兰州石油化工机械厂等16个重点项目落地甘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几代甘肃国企人艰苦奋斗、开拓奋进,逐步建成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电子电器、能源电力、医药食品、建筑建材、军工核能工业等为主体,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我省成为祖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序幕。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省属企业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履机乘变,奋发图强,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今天,我省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融合发展,国有企业已经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
新时代、新征程。我省波澜壮阔的国企改革画卷,在伟大的变革中舒展开来,甘肃省属企业正朝着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扬帆前行。
工人在兰州新区的兰州三毛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纺织流水线上工作。新甘肃·兰州新区报记者 丁凯
1 步履铿锵,纵深推进国企改革取得新成就
我省国有企业改革要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与全国一样,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大致经历了1978年到1993年的“放权让利”时期,1993年到2003年的“制度创新”时期,2003年到2013年的“国资监管”时期,以及2013年至今的“分类改革”时期,这四个时期分别对应了不同形势下的改革任务,各自侧重于解决困扰改革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陇原大地,我省国企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以放权让利和扩大企业自主权为重点,我省国企探索推进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厂长经理负责制和租赁制等许多搞活企业的改革,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向市场。
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投石问路,试探前行”,进入90年代,国企改革开始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我省经历了大量国有中小企业从不具优势领域退出的阵痛,国有组织形态和国有经济布局趋于合理化。
2002年,党的十六大做出了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2004年省政府国资委成立,我省国有企业“九龙治水”的管理格局结束了,进入了“国资监管”时期。一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股份制为主要实现形式的国企改革攻坚战打响。
十几年来,我省牢牢把握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定位,落实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持续加强和改进国资监管方式,为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2018年4月,甘肃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同年12月25日即以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收购其股份的方式,实现集团在深交所A股板块整体上市,集团基本实现当年重组、当年上市、当年盈利的改革目标。
甘肃工程咨询集团的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国企“分类改革”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省市两级国资监管机构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攻坚克难、开拓创新,重点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董事会职权改革试点、十大产业集团组建等重点改革工作,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2015年,省政府国资委将省公航旅集团、省民航机场集团、省国投集团、酒钢集团和八冶集团5家企业作为改革试点企业,坚持改革奔着问题去,从不同方向发力,探索改革。
以规范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各省属国有企业对照董事会建设“1+17”配套制度,修订完善公司章程,健全董事会组织机构,规范各治理主体议事规则,完善内部制度体系,我省35户省属企业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多数。
为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2018年开始,我省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加快推进省直部门管理脱钩企业整合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组建工程咨询、药业投资、电气装备、文旅产业、公路交通建设投资、丝绸之路信息港、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等10个大型企业集团,资源聚合效应已初步显现。
2018年,我省25户脱钩移交企业完成公司制改制,省属各级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达到95.4%。
同时,我省通过鼓励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等方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速,截至今年6月,纳入省政府国资委统计和财务决算的1357户企业(不含参股企业)中,共有547户企业实现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企业户数占比为40.3%。
今年,金川公司、西北永新、公交建集团、中川机场、国投集团、工程咨询集团等6户企业被列入全国国企改革“双百行动”,54户省属子企业和市州企业开展改革示范,我省国企改革从单户企业、单项任务向综合改革推进,正努力形成“双百行动”示范带头,“示范工程”积极跟进,综合改革梯次展开、纵深推进的国有企业改革新局面。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