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三天可见》收官 全新纪实理念引发全网热议
全国首档明星社交实验节目《仅三天可见》今日正式收官。作为一档非常具有实验性的观察类节目,姜思达分别与谢娜、于正、柳岩、火箭少女、张艺兴等八组嘉宾展开为期三日的相处,首次以观察者的身份深入嘉宾的日常生活,并以这些经历映射当下年轻人的社交心态,共同探现代生活中常见的、诡异的、难以打破的观念。
用最个人视角重构人物访谈的模式,引发社交平台热议
节目以观察者姜思达为切入点,进入嘉宾最日常的生活与社交场景,观察嘉宾与朋友的交谈、与同事的工作,谈论关于生活、关于职业理想、关于人生的规划与憧憬,思考与窘境,镜头追踪着嘉宾的日常琐事,与忘记镜头存在时不经意的反应。
1、透过名人光环,第一视角全景呈现
传统访谈类节目往往最多数小时时长,且多发生于环境封闭的单一演播厅。而《仅三天可见》却创造性地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最细腻的个人视角与最丰富的场景来深入嘉宾的生活,进行长达三天的观察、跟拍与采访:跟随池子和朋友在河边吃烧烤,记录那些随口没有主题的笑话;捕捉于正接到演员要求改戏的电话时不自觉的强硬;以及姜思达本人在跟拍与采访过程中的拘谨或自在……让受访者能在熟悉的“安全”环境中卸下人设,透过光环,袒露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与真我本色。明星的素人化亦给观众们提供了一个在娱乐包装之下,观察名人的新视角,给行业提供了后娱乐时代下访谈节目发展的新可能与新趋向。
2、平凡底色引发社会共鸣,传播热度不断攀升
《仅三天可见》的播出,无疑拉近了公众人物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距离。在外界眼中永远精力旺盛无厘头的谢娜,也会因谈起父母最辛苦的十年而湿润眼眶;工作中十分强势且自负的于正,会选择“让全世界的人幸福一天”,而放弃“让自己的作品豆瓣9.9”的机会;号称拥有快乐人生的池子在节目中首次袒露当年母亲生病以及自己没有继续上学的经历……在节目中,他们不再是主持一姐、金牌编剧、95后脱口秀第一人……去标签化之后,那些最为平凡的喜怒哀乐,恰恰成了最打动人心的情感色彩,观众能从受访者的讲述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又能从受访者的经验中获得现实的借鉴。
社会共鸣的持续发酵,带来节目热度的持续攀升。话题#谢娜回应网络暴力##池子真实# #于正曾被捧红的女演员嘲笑#等纷纷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了数场自网友们的集体思考与讨论,人们开始回顾过去的得与失,叩问真实的自我。《仅三天可见》以超群的热度催化观众深入探讨,成为访谈与纪实类节目中非同凡响的存在。
有痛点又有温度、有共鸣且有方向,《仅三天可见》真正打开了受访者的心门,也真正走进了普罗大众的内心。
3、植根真实社会状态,破解当代年轻人社交迷局
《仅三天可见》巧妙地实现了娱乐性与社会性的平衡,看似聚焦在明星名人,实则映射着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状态。节目借用社交平台动态“仅三天可见”的特性来立意,剖析当下的年轻群体社交碎片化与标签化的特点,发起了一场大胆的实验:我们到底能不能用三天时间去了解一个人?一期期节目的播出最终给予了我们答案:即便是一举一动都展示在镜头下的公众人物也有鲜为人知的多面性,但我们接触他人之前,往往已经预设了自己的判断。
实验结果并非《仅三天可见》发起追问的最终目的,节目更致力于为当下年轻人的社交迷局摸索一条破解之道,正如姜思达所言:看懂一个人,才能决定Love or Hate。如何打破自己局限的预判,接纳不同才是我们在社交中要不停研习的功课。
文化产品也不仅应满足大众对于娱乐的浅表化与同质化需求,更应成为社会矛盾性与复杂性的侧写。勇于追问勇敢表达的热情,和尊重差异拥抱不同的年轻视角让《仅三天可见》一举成为年度综艺黑马。
深度挖掘人性多面性,思维碰撞重塑全新认知视角
在《仅三天可见》收官后回溯其立意与初衷,会发现节目的目标并非一味追求深刻,而是以好奇与包容的态度挖掘嘉宾性格中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一方面,节目邀请的嘉宾大多个性鲜明且颇具争议,姜思达的话题设置也并不盲从一些网络热议的话题,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能与嘉宾取得共鸣的问题,比如追问谢娜是否愿意改变自己的主持风格,追问于正如何看待自己的创作。还有很多不乏充满哲学思辨的提问,比如“你人生中最想忘掉的十年”、“如何对待各种各样的失去”。这样多元的话题设置,以不同的切入点,站在不同的维度,去观察嘉宾性格的另一面,去靠近嘉宾立体化的内在人格。
另一方面,不同于传统访谈主持人的客观公正,姜思达在节目中淋漓尽致地进行着主观表达,他甚至毫不避讳地对着镜头坦言“可能这个东西完全出于我的主观,但我不在乎客观”。这样以姜思达个人细腻敏感的视角切入,契合了当下社交关系中的真实心态,使采访的进行更具实验性与代入感。也为身处社交迷局中的年轻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不要试图隔着鱼缸观察金鱼,试着进入他的水域,才会知道你的偏见会被印证还是打破。
全新社交指南打破自我边界,更多年节温暖内容等你来发掘
《仅三天可见》致力于为观众的生活打造一份可供参考的“社交指南”。从节目内到节目外,观众们或将从嘉宾们关于生活和职场的对谈中得到启发,反观我们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