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到来,Realmax塑造旅游体验新高度
如今,温饱问题已经逐步得到解决,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不断提升。据初步预计,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可达40亿人次,出境游人数可达1.35亿人次。然而,中国旅游界在获得了丰厚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感官体验。
在旅游圈中,流传着这样的一段顺口溜:“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景区拍照,回家啥也不知道”。虽然直白,却也反映出游客在旅游中遇到的大问题。若是遇到恶劣的天气或是拥挤的人群,旅行体验又要再降一个等级。如何为旅客带来更佳的游玩体验、做到寓教于乐,确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的实现,将会在最大程度改变这一问题。所谓AR,是通过多种传感器将环境的信息采集,进一步分析、模拟、叠加,最终将真实世界与计算图形同时投射到大脑之中,将虚拟图形与真实世界无缝融合的技术。自1990年AR的概念提出至今,增强现实技术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将AR技术带入旅游体验之中,毫无疑问将会引起又一轮旅游热潮。
将视线向北方移动,位于丹东鸭绿江之上的断桥依旧站立在中朝友谊桥之旁,可它却在中途拦腰截断,只能与朝鲜隔江相望。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之中,偶有导游讲起抗美援朝的故事,却很难再将当时的场景重现。但当AR到来之后,游客行走在桥上之时,即可体验到耳边轰隆的涡轮之声,美军的炸弹从头顶落下在不远处炸开将朝鲜一端的大桥炸毁的场景再现,场景的还原使抗美援朝的历史深深印在游客脑海。这种“穿越式”的旅游体验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无比真实,比听觉的刺激更加持久,爱国的热情进一步高涨。与断桥相似,北京圆明园被掠夺前的繁华、古罗马斗兽场昔日人声喧嚷的画面等诸多难以修复的场景,均已通过AR技术得到再现,游客站在遗迹面前便可以体验到时空穿越的无穷魅力。
当游客用平板电脑摄像头对准圆明园废墟时,就会出现没有被毁坏时的圆明园建筑
同样具有教育意义的博物馆,又怎能少了AR的身影。在2015年9月,北京故宫博物馆展出了顶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现场提供了500台专用自动讲解器、30名志愿讲解员,并可通过WiFi扫码了解展品,群众的热情高涨,京城万人空巷,更有众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将汴梁、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纳入了画面,因其几乎对各种形态进行了正确的描绘而负有盛名。微软亚洲研究院将部分画卷进行了数字化,对其加入了声音、动作,将现场的繁华再现。若是借助AR技术,在参观的同时听到市集中叫卖的声音,看到船桨划破水面的波纹,一点一滴跃然纸上,真实的画卷与虚拟的世界相碰撞,精彩一触即发。AR技术的应用不止于此,博物馆中众多展品均可通过模式识别技术获取相关的信息,将真实的使用场景展现在观者的面前。此外,随着语音识别和实时翻译技术的不断强大,外国游客借助AR亦可独自观看,欣赏瑰丽的文化珍宝。
德国国家博物馆的AR技术展现场景
在人文景观之余,生态旅游也处处展现AR的身影。长白山景区接客数量屡创新高。然而,并不是每一位登上峰顶的游客都有机会一睹天池的芳容——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山下时可能还是晴空万里,登到峰顶却发现雾霭沉沉。此时,使用AR技术将天池投射到游客的眼中,些许能够安慰游客的失落之情。在天池之中,生存着唯一一种冷水鱼——天池鳟鱼——然而,鳟鱼的细节只存在于导游的口中,居高临下的观望怎能看到鳟鱼的身影?据说,一度传闻的天池水怪就是它。借助AR,在低头观赏天池之时,可以选择将画面不断拉进,让观者有一种潜入水下的感觉,看到鳟鱼活灵活现地畅游在面前,就算是运气再好的游客也看不到这样的场景吧。刚刚过去的2015年暑期,数万稻米聚到长白山迎接小哥回家,莫非就没有人好奇青铜石门背后的小哥过着怎样的生活?这些秘密,也许只有AR才能给出最生动的回答。然而笔者在现场时,却更希望AR提供一份长白山的路况地图,可口的饭菜在哪里,回家时如何避开拥堵住的人群。无论是满足旅客的好奇心,还是为旅客提供便利的服务,AR都技高一筹。
也许,有人说AR技术虽然美好,但是距离我们太过遥远。然而,殊不知,AR已经悄然融入我们的生活。谷歌眼镜的推出、微软Hololens的发布、索尼Xperia Z系列手机的上市,早已将AR带入民众的视野。在国内,Realmax公司致力于AR技术的研究,在硬件和软件层面上不断进取,力求让更多的驴友早日体验到AR的魔力,将旅游体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