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一日游”顽疾 可从公交供给侧改革入手
根治“一日游”顽症须从城市公共交通供给侧层面予以改革,增设旅游公交线路,将外来游客出行需求纳入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中
春节期间,北京导游在“一日游”过程中不让游客下车游览十三陵并辱骂游客的视频引发舆论关注。多年来,北京市旅游部门对长城十三陵“一日游”市场秩序的治理问题可谓绞尽脑汁,但被动、多方联合执法的打击性治理方式难以奏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旅游城市的“一日游”关乎城市形象和声誉,因而属于目的地公共服务范畴,是准公共旅游产品。因而,国际上很多大城市都设有通往重要景区的旅游客运专线。因为市场的主体部分——散客普遍愿意借助当地公共交通设施前往当地知名景区,只有交通不便才会选择参团方式进行“一日游”。最便于游客使用的公交交通设施首先是地铁,其次是旅游专线。旅游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旅游资源丰富的设区市和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建立旅游客运专线或者游客中转站,为旅游者在城市及周边旅游提供服务”。这是旅游法起草委员会领导小组亲自考察国内外城市“一日游”公共交通服务供给状况(含北京)后得出的结论,十分适合问题频出的北京长城——十三陵“一日游”线路。然而,数年过去,北京“一日游”的旅游客运专线服务状况并不理想,尚需从城市公共交通供给侧层面予以改革,增设旅游公交线路,增加发车网点,固定发车频次,按照国际惯例将外来游客出行需求纳入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中予以重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治理“一日游”顽症,提升首都形象。
目前,北京市区通往八达岭长城、十三陵一线的旅游公共交通方式有三种:公交线路、城市轻轨S2线和北京旅游集散中心。2014年,乘上述公交系统到八达岭、十三陵的游客约300万人次,而八达岭、十三陵一年接待的游客总量为1000万人次。也就是说,还有大约70%(700万人次)的游客是通过其他方式到达两景区。说明北京城市旅游公共交通在此知名“一日游”线路中尚未起到主导作用。2005年成立的北京旅游集散中心目前以营利为主,按一般旅行社模式经营,没有真正发挥“一日游”公共服务和散客疏导功能。发车网点少,价格高,发车时间不确定,服务模式无优势,服务质量无保证。877路公交车(由以前的919路直达车改设)虽然具有旅游专线功能,价格实惠,但也存在发车网点单一,知名度小,不能定时发车,不能走高速公路,遇到下雪等特殊天气不运行等问题。至于其他公交线路,只是居民通勤交通方式,站点多,班次少,接驳景区难,一般游客不便使用。S2线属于铁路系统,从其线路设计和运行理念看,也是城市公共交通属性,运行班次虽比以前有所增加,但其售票引导服务有待加强。
此外,旅游公交服务质量有待提升。无论是北京旅游集散中心门前,还是德胜门城楼车站,常年聚集着一些黑车经营者在此欺客揽客,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身穿公交制服。
对于改善旅游公共交通的对策,笔者建议,一是设立长城——十三陵旅游专线,完善经营模式。鉴于877路、872路、879路已经具有较好的游客运送功能,可在此基础上,改设一条特色更加鲜明、功能更加强大、服务更加完善的旅游专线。二是北京旅游集散中心改制。目前的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作为一个承担城市旅游公共交通使命并享有旅游委独家推广的国有企业,无论从运行模式、接送游客的数量和服务质量上都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公共服务正规军职责与一般旅行社的业务模式无异。建议对北京旅游集散中心进行改制,重新研究其功能定位与服务模式。三是增设至其他热点景区的旅游公共交通线路。可在北部旅游专线(长城、十三陵)开通运行的基础上,增设通往本市其他热点景区的旅游专线,如东直门——雁栖湖(APEC会议城)——慕田峪,东直门——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公主坟——潭柘寺、戒台寺、石花洞,以及至园博园的旅游专线,具体线路设计由公交部门与旅游部门协商确定。四是完善S2线,设置旅游专列。根据客流需要,完善S2线的通勤班次与旅游班次结构,改善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同时,也可以考虑依据已有条件,开通北京北站至古北水镇的旅游专列。
旅游业作为多维带动效应的综合性行业,最能代表城市形象,具有明确的公共服务属性。大多数城市为吸引外来游客到访和消费不惜重金打造目的地美好形象,更在公共交通和公共服务方面为游客提供实惠便利服务,有些优惠措施甚至只有外来游客才能享受。北京亟须重视游客对目的地旅游公共交通的需求。相信通过以上措施,对北京旅游公共交通供给侧层面进行深化改革,做到供需对接,有助于从根源上治理长期遭受诟病的北京“一日游”问题,也更有效带动郊区经济的发展。徐菊凤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