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休闲生活  旅游

华南师大在澳门办学三十载 培训七成澳门中小学教师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2日晚,澳门特别行政区万豪轩酒店礼堂里,身穿硕士服的伍辉燕与45位同学轮番登台,从华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华师”)校长的手中接过毕业证。这一天,同为华师澳门班在读硕士的弟弟伍志扬和家人也前来见证。让伍氏姐弟更为自豪的是,在澳门,一门多位“华师人”的家庭确有不少。

  今年是华师在澳门办学30周年。上世纪80年代,在澳门尚未回归、从未有内地大学到境外辅助办学的背景下,华师率先试水在澳门合办高等函授教育:从文凭课程到覆盖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学位培养,从单一学科到8个专业,为澳门回归培养数千人才。华师这所广东高校如今被澳门当地人称为“澳门教师的摇篮”。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刘鸣及当年参与办学的多位亲历者在澳门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首度揭秘这段国内高校境外办学破冰之路的前世今生。

  背景▶▷澳门超八成教师未受过专业培训

  年近七旬的李沛霖至今记得31年前那个难忘的日子。

  1984年3月7日,时任澳门中华教育会副理事长何德明与秘书李沛霖两人奔赴广州,手里仅拿着新华社澳门分社(澳门中联办前身)的推荐信,刚踏足羊城便直接赶往华南师大教务处,开门见山提出请求:希望华师能协助澳门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开办教育专业文凭课程。

  “当时的调查显示,澳门超过80%的中小学老师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大多只有高中学历,澳葡政府也没有能力在华人学校里开展师资培训。”尽管现状让李沛霖十分焦虑,但对这次大胆的跨境邀请,他并没有十足的信心。

  可让李沛霖意外的是,时任华师函授部主任赵育生听了他们的诉求后,欣然接受合作意向并马上向学校领导汇报。时任华师副校长曾近义指示立即着手筹备工作和报批,要设法克服一切困难,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开学。

  “那时澳门还没有回归,从未有内地大学到境外辅助办学经验,许多政策尚未确定,华师能为毗邻澳门的人才培养大胆破冰,这份创新胆识和社会担当值得敬佩。”澳门业余进修中心创校校长唐志坚说。

  更让这群“热心人”受到鼓舞的是,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教委以及驻港澳有关机构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回复。1984年8月,广东省高教局正式批准华师在港澳地区举办高等函授教育。

  1985年3月6日,由华南师范大学主办,澳门教育司、澳门中华教育会协办的教育专业(澳门地区)函授教育课程举行开学礼。第一届课程开班时,李沛霖保守预计学员总数有20人,结果却来了150多人,均为澳门40多所学校的校长、主任和教学骨干。澳门政府不仅对学历资格表示认可,更给予该班学员们以学费的资助。

  “华师创立了‘澳门政府行政管理,内地大学负责教学’的模式。如今,内地其他大学陆续进入澳门办学并沿用这一模式。”澳门中华教育会前理事长刘羡冰说,这项课程也是两个地区、澳门官方和民间同心协力、友好合作的一个范例。

  开班▶▷“函授”二字受质疑消除偏见获认可

  1985年11月,由华师主办、澳门业余进修中心协办的中文专业函授本科班开学了。华师文学院教授陈一平记得,第一次迈进澳门班课堂时就吓一跳:讲台上摆着100多台各式各样的录音机,基本上每位学生都有一台。

  原来,澳门的在职生不太会讲普通话,有的甚至连听都吃力。他们便自备录音机,下课后凭录音逐字逐句消化。为此,授课老师们也放慢了语速,边讲边观察学生的表情,遇到学生难以听懂时,就用粤语解释。

  华师在澳门办学能否“站住脚”,还须跨过更大的一道坎。第一届澳门班毕业时,因文凭上印有“函授”二字引质疑。一些人认为“函授”证书不正规,甚至有“是不是只在书信上来往培训”的猜疑声。

  “这是个涉及文化差异的技术难题。”李沛霖回忆,华师领导班子当时多番沟通,决定根据国外及港澳的惯例,将大学函授专科证书上“函授”二字换为“校外文凭课程”,将大学本科证书改为校外学士学位课程,最终消除偏见,并获得了澳门政府的认可。

  华师班后来在澳门名声大噪,合作办学步入快速发展期:

  从1995年起,华师面向港澳招收全日制普通教育本科生。5年后又在澳门正式设立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点。学科上更从单一的教育学向多学科拓展,专科和本科课程均设立了8个学科,当中除了人文社专业外,还有如计算机应用专业、数学教育专业等理工科。

  展望▶▷华师在澳门办学向“做强做特”转变

  据最新统计,澳门现有的3000多名中小学教师中,约70%接受过华师的师范教育培训。“华师在澳办学不仅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目标,而且在澳门各行各业掀起一场终身学习的热潮。”刘羡冰说。

  如当年在澳门工会从事公务员组织工作的林华坚,只有小学文凭的他为了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华师首届中文班。当年作为考官的管林对这位49岁的“高龄生”甚是佩服,于是对其破格录取。

  毕业后的林华坚在工作中有了底气。1992年到1999年间,他参与了澳门工会最高层次的咨询工作,为澳门政府执政支招。后来,儿子高中毕业,林华坚便鼓励他来穗报考华师。“华师办学务实,老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我希望儿子也能成为脚踏实地的人。”他们家这位“二代华师人”毕业后也投身了澳门的教育事业。

  “华师在澳门办学30年几乎与国家改革开放同步,见证着国家快速发展,港澳回归。可以说,华师为澳门的顺利回归培养了大批储备人才,为澳门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特殊贡献。”广东省教育厅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冯兴雷评价。

  如今,随着澳门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当地已建成了10所本地高校,港台及国外高校也纷纷前来办学,华师在澳门办学又经历着新一轮挑战。

  “澳门高等教育的发展与30年前大不相同,华师在澳门办学必须从‘做大’向‘做强做特’转变。”作为华师的现任“掌门人”,校长刘鸣对此有着清晰的规划。“华师有很好的地缘优势和学缘优势,当务之急要把其他学科的特色进一步延伸。如社会工作的培养研究以及软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学科,华师都有很好的基础,澳门也有很大的需求,学校接下来需要将优势资源充分整合调动。”

  刘鸣还透露,华师在国际化办学上又有系列新部署:例如,争取用几年时间达到全校10%学生在四年期间要有境外海外学习经历;要求教师队伍中1/3具有境外或海外高水平大学的留学、工作经历。华师还在大力促进跨国的国际联合实验平台的建设,并考虑在美国建一个孔子学院,在美国和欧洲建立一到两个非独立法人的二级学院……

  (南方日报记者 毕嘉琪 通讯员 李宇红 郑宇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