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休闲生活  旅游

宁德赤溪村拔穷根、兴产业走向致富路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新华社报道    闲暇时,70岁的畲族村民李先如总喜欢回到老木屋,坐在门槛上,看着眼前的车水马龙,他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

初春时节,走入有着“中国扶贫第一村”之称的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但见村主干道长安新街上游人如织,村畔烟雨迷蒙的九鲤溪尽显秀丽身姿,不远处则是云漫山岗,翠染层林,倏忽而至的阵阵白茶香让人痴醉。

“做梦都没想到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李先如说,40多年前一个深夜,在赤溪村的下山溪自然村一间茅屋内,他眼睁睁看着妻子因难产来不及送医而去世。第一次,他如此强烈地渴望离开世代居住几百年的大山。

“那时的家是一个‘挂’在海拔1000多米山腰上的寨子,出村唯一的路是山间的羊肠小道。一旦有人生急病,拿药都来不及。”

“日子真叫一个穷。”畲族村民钟而钊回忆说,村里“家家竹木屋、顿顿难揭锅。祖祖辈辈吃番薯度日,偶尔到外地买几斤大米,只能在春节吃两顿,或供妇女‘坐月子’。有的村民买不起鞋而光着脚,有的婆媳共穿一条裤子,有的全家没有一只像样的碗……”

为拔掉赤溪村的穷根,各级政府想了不少办法,无偿提供杉树苗、羊羔,希望给村民找到致富路。但限于恶劣的自然环境,杉树苗栽下去,没有一株成材;山上茅草太硬,山羊啃烂了嘴,根本养不活……

“我们穷就穷在山上、穷在路上。树挪死,人挪活。拔穷根先要挪穷窝。”李先如说。1994年,当地创造性提出“整体搬迁”,随后下山溪22户畲族群众成为全省第一批整村搬迁的农户。此后350多户畲族群众陆续迁至赤溪行政村所在地。

2011年,赤溪村被确定为福建省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联结外部世界的道路宽了,好山好水开始显露旅游价值。在当地投资开发旅游的万博华公司董事长庄庆彬说,去年赤溪及周边景区的游客达到2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1500多万元,旺季时在旅游公司务工的村民有600多人。

一业兴带动百家富。“家家种茶、户户增收,现在赤溪人的日子变得甘甜起来,这些年来,村民种植茶叶、山茶油等特色农产品,收入大幅增加,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3000元,是1984年的70多倍。”福鼎市农业局下派干部、赤溪村第一书记王纯华说。

50多岁的吴思和是村里较早脱贫的一户,也是村里第一批盖新房的人家。老吴现在村里的旅游公司打工,再加上家里经营的四五亩茶园,一年收入有三四万元。

如今老吴玩起了IPAD,家里的各种电器也是上淘宝淘来的。“不洋气,就会落伍啊。人活着就是要有新鲜感,要有奔头。”

走在村子的长安新街上,水泥路面,平坦硬实。两侧多为三层小楼,一楼是店面,二、三层为旅店,路灯、垃圾箱、指示牌、停车位,均井然有序。“城里有啥,村里都有。”村书记杜家住说。

“眼下村里又在统一翻建旧居,过几个月我们就会全部住上3层楼的新房。”李先如说,回顾这几十年的生活,幸福来得快,需要品味,也需要珍惜。(记者董建国 郭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